陳菊霞
摘要:家園共育是將家庭與校園的能量結合起來,構建完善的求知氛圍,促使幼兒潛移默化的接受教育的熏陶,避免家庭與幼兒園教育之間的銜接性不強,甚至出現分歧造成幼兒認知的混淆,目前的家園共育已經成為幼兒教學中的重要一環,雖然幼兒的教育主要依賴幼兒園育人啟蒙環境進行,但家長的配合尤為重要,做為幼兒成長過程中最為親密的家長,家庭教育方式對幼兒的影響深遠,家庭教育的形式沖擊幼兒園的教育成果,同時也可能成為幼兒園教育的助力,端看家園共育是否和諧,幼兒園應關注家園共育,集成更多的力量助力幼兒的思維引導,促進其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新時代;幼兒園;家園共育
引言:以往的幼兒教育中,家庭教育處于粗放的模式,幼兒園的教育固步自封,雖然會偶爾對家長提出意見,但溝通的時間少,家庭教育始終與幼兒園的教育脫節,幼兒在幼兒園汲取知識、增長智慧、拓展視野,在家庭學習生活自理、待人接物,幼兒的言行意識既在幼兒園得到啟發,又在家庭生活中得到實踐,家園共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家園共育的優勢很多,亟待幼兒園發揮出其潛在的能量,構建與家長、與幼兒的溝通平臺,消除摩擦,同步化滲透對幼兒的智力良性干預,提高幼兒教學的有效性。
一、以尊重平等為前提
幼兒園是家園共育的發起者,但要秉持平等的教育思想與家長進行協商,幼兒園組織家園共育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培育幼兒,使得家庭與幼兒園的教育統一化,因此幼兒園應抱有教書育人的使命,尊重家長的育兒觀念,并通過良好的溝通互動,互相分析更好的幼兒教育形式,幼兒園本身就是投身與教育服務業,為著幼兒教育目標而推行任務的,但也不宜固步自封的認為自己的教育觀念就是對的,家長雖然缺乏科學的教育認知能力,但幼兒教師與家長的溝通中,理應尊重家長,不要總是以教育專業術語,教育名言等“敲山震虎”,讓家長產生不適感,同時社會的分工不同,但勞動者都是光榮的,幼兒園不宜在家園共育中按照家長的職業、學歷等將其分為三六九等,應讓幼兒從小就接觸公平的教育,平均的分配教育資源,我們共同探究的是教育問題,這些與家長的個人經歷等關聯性不強,幼兒教師可通過與家長的溝通,更多的了解幼兒的生活習性,獲取家長的信任,在互相尊重的情況下,構建系列的育兒計劃。
二、以真心理解為關鍵
每個幼兒不僅有直接的家長“父母”,還有與之有密切關系的許多位“家長”,向爺爺奶奶、外婆外公等。一個標準的6+1倍愛模式,他們每天最關心的,最牽掛的是孩子的成長,我們忽略了一個家長,就等于放棄了一個孩子的教育。雖然家長的各自身份、素質不同、言行舉止不同、教育觀不同,但他們和老師有一個共同的方向——愛孩子。他們每天都希望自己的寶寶快樂、健康成長!我們深深理解家長的心情,盡可能的多站在家長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利用晨接待、下班時間下班時間積極向家長及時匯報與溝通孩子的在園情況,對幼兒存在的問題能認真分析,和家長真心溝通,達成共識,對孩子的優點不令色表揚,并積極挖掘幼兒的潛力,去培養她,盡可能給幼兒一個施展的平臺,從而讓家長安心、放信賴老師、理解老師、支持老師、合作老師!例如:有條件的情況下,可開幼兒園官方網站,讓目前很多家長都能夠瀏覽網頁,部分家長時常通過網絡獲取信息,家園共育中的溝通形式已經不單純是面對面溝通、打電話、微信、家訪了,幼兒園可在網站上開辟家長溝通平臺、幼兒展示平臺等模塊,上傳一些幼兒畫畫、歌表演、游戲、區域活動等一日活動場景及圖片,凸顯出一些優秀的幼兒,讓家長對幼兒園的教育抱有一定的期望,同時也能夠在公共的溝通平臺上闡明自己的觀點,幼兒園也可以將幼兒一日生活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做為典型案例放到網站上進行分析,說明幼兒園最終的解決辦法,也可以讓家長說一說遇到這種情況自己都是怎樣做的,兩相對比顯示幼兒園的專業性,家長認可幼兒園的教育方式,并通過對自己孩子的了解提出一些建議,家長之間一起分析建議的可行性,極大的拓展了家園共育的空間,如若幼兒園的辦學條件有限,可建立社交軟件群,在群里一同探討育兒問題,不定時發放一些有利于育兒的讀物、幼兒知識闖關等,家長也能夠為日常的育兒找到方向,良好的互動使得家園共育效果事半功倍。
三、以講究技巧為鑰匙
幼兒成長的過程中,肯定會發生一些另家長可喜的事情,也會同步化的出現一些另家長擔心的事情,有的幼兒在幼兒園欺負其他的小伙伴,但該幼兒有時候也幫助別人,幼兒此時還沒有建立價值觀念,對于很多事情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家園共育中要聯系家長與幼兒園的力量,讓幼兒真正的明白做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但幼兒園一味的告知家長好消息或者壞消息,都難免另家長產生認知的偏頗,幼兒園可建立幼兒的一人一檔資料,將幼兒的日常表現記錄下來,并與家長溝通,以科學的形式計分減分,定期公布分數,總結幼兒有哪些優勢與劣勢,做到因材施教。
四、以活動舉辦為引導
幼兒園可聯系家長一同在 “家長日”參與游戲、知識對答、手工等活動,期間可聯系家長一同參與幼兒園的郊游等,也可以邀請一些專業人士,例如家長中有的是醫生,有的是警察,充分的結合家長群的資源,講述自己的職業趣味故事,或參加一些相關的戶外實踐活動。讓幼兒對社會職業有一定的基礎認知,不僅能夠豐富幼兒的教學體系,還能拉近幼兒、家長、教師之間的距離,研究表明這項活動更加能夠促進家庭的和諧與幸福,何樂而不為呢?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家園教育是大教育觀,是幼兒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內涵,也是當今改革與發展的大趨勢。我們每位老師面臨的是一個幼兒多位家長,忽略了一個家長,就等于放棄了一個孩子的教育。我們唯有多渠道的做好家長工作,增強家長的責任意識,理解、支持、信任與合作,才能正真達到家園共育的目標----幼兒茁壯成長,家長望子成龍。
參考文獻:
[1]吳磊. 整合教育資源實現家園共育淺談如何做好幼兒園家長工作[J]. 大觀周刊, 2012(42):176-177.
[2]王文婕. 依托天竺鄉土文化共育快樂本真幼兒以中班主題活動春天的顏色為例[J]. 內蒙古教育職教版, 2016(5):3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