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 龍樹林
摘要:在素質教育改革全面實施的背景下,非常重視體育這門課程的開展,希望通過體育鍛煉,讓小學生能夠形成強健的體魄,產生熱愛參與體育運動的愛好,并且對于一些學生還能促進體育特長的個性化發展。為了達到這樣的教學目標,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師在籃球教學中要注重優化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要加強對學生的身體素質訓練和籃球基本技能訓練,注重開展游戲教學和競賽教學,本文主要針對新課改下小學籃球教學內容與方法的選擇策略進行了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籃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選擇策略
引言
小學體育是一門戶外身體素質鍛煉課程,對于小學生綜合素質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在新課改下,教師應該積極創新教學內容與方法。籃球運動是集競技、益智、游戲于一身的體育運動項目,籃球運動本身的刺激、以及團隊合作的快樂都是學生熱愛籃球運動的因素。因此,教師應該以學生的實際需要為基礎,根據不同學生水平的差異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合適有效的教學方式,適應學生各方面的發展。
一、新課改下小學籃球教學內容的選擇
1.身體素質訓練
小學生的年齡幼小,身體條件決定了其學習的限度,小學生的籃球教學應該從基礎開始。進行籃球技能學習的前提就是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籃球運動屬于劇烈運動,在賽場上傳球、運球、投籃、移動、閃躲等一系列動作都要求運動員由良好的身體素質基礎,有良好的體力和耐力。因此,進行身體素質訓練是必要的教學內容,但是這部分教學內容是一項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可以在每節課籃球技能教學活動開展前進行身體素質教學,讓學生在進行劇烈運動前先進行身體活動,讓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都活躍起來。練習也是要與籃球訓練所要求的能力相關聯,那么具體來講,可以在課前十分鐘,先做身體準備活動(頭部運動、腹背運動、膝關節運動、踝關節運動等等)然后開始做小跑練習和后蹬練習,鍛煉學生的跑步速度,訓練學生的反應能力和身體協調性,可以在跑道上進行。長此以往,學生的身體素質自然會提高[1]。
2.籃球基本技能訓練
進行籃球運動的學習,首先需要讓學生大致了解籃球運動的基本規則,因此需要給學生們講一些理論性的知識,讓學生們了解籃球運動的場地、器材、簡單的比賽規則。籃球的基礎技能學習,可以先學習簡單的發球、傳球、運球、投籃,教師講解動作的基本要領和規則,并給學生做出示范。然后,進一步可以深入學習相關的基本戰術策略,學習進攻、防守的一些基本方法以及相關的技巧[2]。以上都是籃球教學的基本學習內容,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有一定的挑戰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就不是其動作的專業性,而是學生參與的熱情,應充分發揮小學籃球運動的娛樂性和趣味性。
二、新課改下小學籃球教學方法的選擇策略
1.游戲教學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具有娛樂性、游戲性,他們很難以集中注意力去認真地學習籃球比賽的比賽規則、運動技巧、戰術策略,他們對籃球運動的認知層面還只停留在一項好玩新奇的新運動。所以,教師應該清晰認識這一情況,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既然學生對游戲有著濃厚的興趣,教師就可以以游戲的形式開展教學,將教學內容結合到游戲中去。通過進行與籃球相關的 游戲活動,培養學生的球感,使其形成有效的對球的支配能力,讓學生掌握籃球運動的基本常識性內容就足夠了,這種方式也增強了學生的籃球運動興趣[3]。例如,為了提高學生的控球能力,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些小游戲,比如進行拍球猜題游戲,即是:先將學生進行分組,然后分組進行游戲,選手一邊拍籃球,一邊回答裁判提的問題(關于籃球、學校趣聞、課堂知識等等)。這個游戲,學生需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一邊要保證拍球的穩定一邊還要思考問題的答案。因此,學生的控球能力和反應能力在這個游戲中都能夠得到鍛煉,并且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還很高。
2.競賽教學
進行籃球的學習自然是要發揮籃球運動的最顯著特點:籃球競賽的可觀賞性。在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點,組織相關的學生競爭活動,甚至可以組織籃球競賽,激發學生進行籃球技能學習的動力。競賽也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除了前文所提到的讓學生觀賞專業的職業籃球聯賽,感受比賽的激情,提高興趣,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可以組織學生之間的籃球比賽。具體來說,在平時的學習中,就向學生灌輸競爭的思想,只有學的好的同學才有機會參加學期末的籃球比賽,這可以作為一種激勵去提高學生學習籃球運動技巧的動力。對于那些學得比較好得同學,教師可以進行重點指導,然后組織一場籃球比賽,這樣,打比賽的同學、觀看比賽的同學都會有機會有興趣參與到其中了。
3.多媒體教學
在籃球訓練及比賽過程當中,運球、傳球、投籃、突破等技術,都是依靠瞬間的反應與決策,這一瞬間的時間是十分短暫的,但對于技術的要求卻很高,真人教學過程中,動作是無法暫停的,亦無法回放,所以許多時候會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借助媒體設備卻能夠做到。借助媒體設備,可以在播放實際訓練的影像時隨時暫停,讓學生觀察動作要領,慢放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觀察到每個細微動作的細節,進而明確在實際的練習與比賽當中應當怎樣去做每一個動作,應當注意哪些要點[4]。例如在“貼地運球”時,球應置于地面,并且以手指快速將球拍起,并持續快節奏運球。在這一過程中,拍球時不能用掌心,高度控制在5公分左右,而且不能看球,頻率要快,所以如果學生不通過慢放或是暫停去觀察,是很難看清高頻率運球動作的,因此多媒體技術的作用便體現了出來。
結語
總之,在新課改的形勢下,小學籃球教學應該開創新的適合學生發展的道路,合理地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形成體育學習的正確觀念,培養其學習的興趣,為其日后自身發展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任潔 .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籃球教學的有效性[J].青春歲月,2017(03):50-51.
[2]鄧飛 . 對當前小學體育課中籃球教學現狀及對策的分析[J].教師,2016(04):31.
[3]米開運 . 籃球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4(07):125.
[4]吳健 . 新課改下小學籃球教學內容與方法的選擇策略[J].時代教育,2017(0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