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5日,福建省首個船舶岸電試點項目在廈門遠海集裝箱碼頭正式投入運營。
據了解,船舶靠港期間一般依靠燃油發電機發電,以滿足通信、照明等用電需求。因其燃油消耗量大且油品質量較低,已成為港區內廢氣排放的主要來源。船舶岸電則是在船舶??看a頭時,停止使用船上的燃油發電機,改用由碼頭提供的供電系統為其供電。船舶岸電具有控制排放、減少噪音、提高能效等優點,是實施港口節能減排的重要技術,是建設“綠色港口”的有效措施。
隨著高壓船舶岸電的投運,再加上全電力裝卸系統、全電動接箱平臺、全鋰電池驅動自動導航小車AGV等新技術的采用,遠海碼頭成為國內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電動、零排放、全自動碼頭,不僅徹底解決了噪音大、污染重的頑疾,而且與同規模傳統集裝箱碼頭相比,減少20%以上綜合碳排放量,降低20%以上直接成本,對傳統集裝箱碼頭轉型升級具有示范和推廣意義。(林澤貴 黃旋旋)
國內首座水上油水氣合建加注站下水
12月20日,由江蘇海企港華燃氣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企港華)投資興建的油水氣加注躉船“海港星02”在南京八卦洲船舶建設基地下水,該船是目前已投資建設完成的全國單體最大最全的水上油水氣綜合能源補給躉船。
“海港星02”總投資6100萬元,型長136米,配備有2個250立方米的LNG儲罐,柴油倉可儲油2000余噸,該船布設于長江江蘇段19號水上服務區,可同時為長江運營的LNG/柴油燃料動力船提供加注服務。江蘇海事局副局長王士明介紹,長江江蘇段是整個長江水路運輸的“鉆石段”,再加上江蘇水運經濟發展迅猛,在國家倡導“長江大保護”的背景下,長江江蘇段的水源地保護和節能減排工作要求更高,“海港星02”在江蘇試點,解決了目前長江江蘇段水上LNG加注站數量不足,LNG動力船無處加氣的局面,對于保護長江水域清潔,保護沿江生態,具有示范和指導意義。
據海企港華負責人介紹,目前LNG水上應用剛剛起步,江蘇海企港華將進一步優化完善加注站體系建設,計劃在長江江蘇段再新建5座水上LNG/柴油加注躉船,分別設立在長江江蘇段南通5號服務區、張家港6號服務區、泰興9號服務區、儀征17號服務區、南京26號服務區。
據了解,隨著交通運輸部《關于印發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區實施方案》的發布,針對長江流域污染物排放控制的需求越來越迫切,LNG作為清潔能源完全滿足目前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要求,對治理大氣污染、治理水污染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據《2006年IPCC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指南》測算,LNG加注躉船每年加注LNG相對柴油可實現CO2減排25546噸,NOX減排1512噸,SO2減排1266噸,若加注躉船形成體系規模,所帶來的社會效益將極為可觀。
“按照規劃,2020年,內河段LNG船舶要達到兩萬艘,占船舶總數的10%,LNG加注站需求巨大。”王士明說。(趙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