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
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習興趣十分重要。如果形成學習興趣,他們會興致勃勃,不知疲倦地進行學習。生動有趣的畫面、有韻律的音樂都能引起小學生的興趣,創造出高昂、活躍的課堂學習氛圍,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小學生是以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的,鮮明、生動的形象或表象也有助于思維的順利進行。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運用多媒體技術特有的感染力和表現力,直觀生動地對學生的心理進行“催化”,將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創造活躍的學習氛圍。
例如,在教學“0”的認識時,教師可以先用生動的語言、豐富的表情,繪聲繪色地講一個小故事:小猴子從樹上摘了3個桃子放在桌上的盤子里,然后外出活動。邊說邊操作鍵盤,與計算機相連的屏幕上出現了一只猴子和桌上放著3個桃子的盤子。學生一下子被屏幕上的畫面和教師的生動的語言所吸引。然后,教師再邊操作鍵盤邊說:這時,有3只老鼠走出來,各偷走了1個桃子,屏幕就出現了3只老鼠偷桃子的動畫,中間配有音樂。學生饒有興趣地看著屏幕。教師提問:猴子回來時,盤子里還剩下多少個桃子?學生興趣盎然,都說:“一個也沒有了。”于是,教師導入:“今天我們就學習用來表示一個也‘沒有的數,這個數就象桌上的盤子0。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培養思維品質。
教師的主導作用是深入挖掘學生的思維潛力,創設思維情景,促使學生獨立、深刻、靈活地不斷提高思維水平。例如,在教學“圓柱的認識”時,如果教師只是直接告訴學生圓柱的側面是一長方形,圓柱的高是長方形的寬,圓柱的底面圓的周長是長方形的長這種“填鴨式”的教學,不但會使課堂氣氛單調,學生覺得枯燥無味,而且沒有突出重、難點,只是把學生作為一個罐了子,完全忽略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眼看,口說,動手,動腦,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首先在與計算機相連的屏幕上出現一個圓柱形的罐子,然后用剪刀沿罐子側面的一條高剪開罐子的商標紙后向右拉,于是在圓柱形罐子的右邊出現了一個長方形,讓學生仔細觀察。教師提問:“圓柱的側面展開后得到一個什么圖形?”學生通過觀察都說:“長方形”。教師又問:“這個長方形與圓柱各部分有什么聯系呢?”教師的提問,再次定向聚起學生的思維。此時,屏幕上把長方形的寬與圓柱的一條高重疊,然后,長方形的一條長彎曲把圓柱底面的圓剛好圍了一周,再反彈回原位。此刻,學生的思維已真正被激活。他們通過熱烈的討論,運用以前所學的知識回答了老師的提問,也達到了教學設計的目的。學生回答:長方形的寬是圓柱的高,長方形的長是底面圓的周長。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提高了觀察能力,懂得應該有序地思考問題,對圓柱特征的理解也就深刻了。思維的敏捷性是指多媒體技術在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利用已有的知識和能力積極思維,周密地考慮,從而正確地判斷和迅速做出結論。
思維的創造性是人類思維的高級形態,是指思維活動的創造精神,除善于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外,更重要的是善于作出與眾不同的有創見的設想和解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例如在教學“圓柱的認識”時,在計算機屏幕上沿著圓柱罐頭的一條高剪開得到一個長方形,教師可啟發學生:“還有別的剪法嗎?如果不同剪法還是得到一個長方形嗎?”這個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這時,屏幕上顯示剪刀斜剪圓柱罐頭的商標紙,學生通過思考,得出答案是“一人平行四邊形”。有學生發現沿高處剪,可得到正方形;還有學生發現不同剪法會得各種圖形。這樣不但發展了學生的空間思維,而且也培養了創造性思維。抓住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運用多媒體技術對學生認識心理具有定向聚集思維的優勢,確立形成表象思維的強化點,通過動畫演示,啟迪思維,有效地誘導學生積極踴躍創造性地思維,挖掘了學生的智力潛能,實現了既長知識又長智慧的教學目標。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變抽象為直觀。
多媒體技術具有文字、圖片、動畫、聲音、圖像等直觀媒體信息可同步進行的優點。在同一屏幕上可以同時顯示相關的文本、圖像或動畫,這是其他教學媒體無法做到的。若能充分利用這一優勢,變抽象為直觀,變靜為動,通過向學生展示教學情境,呈現思維過程,提供豐富的感知、表象,構成一個躍大觀園的“思維場”,可為學生實現由具體感知到抽象思維的飛躍架設橋梁。
例如,在教學“圓柱的認識”這一課時,首先要讓學生初步掌握圓柱的概念以及特征。怎樣才能使學生既輕松愉快又牢固地掌握圓柱的表象?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師在與計算機相連的屏幕上先出示感知過的日常生活中圓柱形的實物,如“罐頭、鉛筆、圓柱形的水桶、光管”等,讓學生觀察。隨著教師的語言,電腦用紅色光圈把這些實物勾勒出來,閃爍幾下,然后把實物模像去掉,抽象出圓柱形體。把抽象的知識變為直觀演示,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這是其他教學媒體所不能達到的最優效果。
再如,教學“角的初步認識”這一課,也是先出示實物“紅領巾、數學書”,在學生找到它們各自的角后,再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動畫光點的閃爍,閃動實物上角的形狀,緊接著把實物的模像去掉,只剩下圖形的輪廓,抽象出幾何角。教學角的各部分名稱,把三種不同的角放到一起,讓學生觀察這些角有什么共同特點。這時電腦上同時閃爍三種角的頂點,然后閃爍三個角各自的兩條邊,幫助學生抽象概括出角都有一個頂點和兩條垂直的邊。這就完成了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
另外,運用多媒體技術還有示范演示,驗證原理的優點。知識來源于實踐,反過來還需到實踐中接受檢驗。數學知識的正確與否,也是一樣。多媒體技術利用它的動畫特點,使其完成得更好。
例如,在學習了圓的認識,掌握了圓的特征之后,教師提出問題:車輪為什么要做成圓形而不做成方形或橢圓形呢?學生憑自己的想象找出答案后,教師利用三維動畫片演示一個猴子開車,車的輪子是方形的,走一段路看其效果;車輪是橢圓形的,也走一段路看其弊端;最后換成圓形的,車子平穩地行進著。這樣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解釋了所學知識符合實際情況的原因,又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