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青
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家庭、學校、社會共同的責任。在這個系統工程中,家庭和學校又是兩個最關鍵的環節。孩子們的成長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教育,如果家校達成了共識,有了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才能順利地進行,就能收到滿意的效果。可見,家長與學校的配合對于每個孩子的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怎樣才能讓家長主動積極地配合學校、配合班主任的工作呢?下面就我日常工作中的一些做法談談。
一、用真誠善待家長,做家長的好朋友
其實家長和我們一樣,都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都肩負著教育好孩子的重大責任。想要取得家長對自己工作上的信任和支持,我們在與家長交往時首先要尊重家長,以誠相待,真正成為家長的好朋友。見到家長主動打打招呼,家長來到學校主動讓讓座,主動給他們倒杯水。在與家長交往中,本著共同教育好孩子這一目標的前提下,我們老師也要替家長著想,站在家長的立場上,實施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家長謀劃,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從而贏得家長的信賴,取得最佳的家庭教育效果,達到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最佳配合。如果我們沒有誠心,不知道為家長著想,一味的追究他們對孩子的教育之責,甚至把孩子的不良的表現發泄到家長身上。這樣容易使家長產生距離,對你敬而遠之,導致他對你的不認同,對你的工作不配合,最終我們只會將自己孤立于家庭教育外。孩子存在的不足我們要委婉的告訴家長,以商量的口吻和家長探討教育方法,讓他們主動與學校、與老師形成合力,齊抓共管。尊重家長還體現在交流時要心懷誠意向家長征求意見,虛心聽取他們的建議,接納他們的建議,其實家長有許多建議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要讓家長充分感受到我們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在關心和愛護他的孩子,在為他的孩子的成長和發展著想,這樣家長就會覺得我們老師可親可信,讓他們真正感受到把孩子送到我們的學校,送到我們的班級里就是他們最幸福的事情,也是他們最放心的事情。
二、采用不同策略,與家長有效溝通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常言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面對形形色色的家長,在與他們溝通時要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情而異,既要注重態度,又要講究語言藝術。
1、利用家訪溝通
家訪是教師和家長進行溝通的一種最佳方式。所謂溝通就是指人與人之間傳遞思想、觀點或者交換情報信息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有三種要素:一是意見與信息的傳遞者,二是收受者,三是傳遞的內容。
有一部分學生天資聰明,家庭條件比較優越,在家里受到家長的特別溺愛,在學校又因學生成績優異而受到教師的特別青睞。這一切都會使他們養成驕傲、自負、任性的個性,在與同學相處時表現為遇事不肯幫助別人,學習上自私,不關心集體,不愛參加勞動,不喜歡聽批評的話,經不住挫折的打擊。像這樣的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也會越來越多,因此,幫助他們學會與人合作、學會理解別人、學會感激別人是當務之急。
對于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或所謂“調皮”學生的家訪,教師更要謹慎行事,避免讓家長感到“學生又犯了什么錯?”從而對教師的到來產生抵觸情緒。這些學生雖然由于種種原因造成學習有困難或不遵守學校紀律,但他們的身上總是存在一些閃光點,教師要捧著一顆愛心,了解孩子的心靈需要。不僅僅是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糾正他們的錯誤,更重要的是要善于發現孩子身上的積極品質,并細心地培育他們。
2、利用面談溝通
和家長交談前要詳細想好約見家長的主題和目的,如何談學生的優點和問題,注意從多方面收集學生的信息。和家長溝通時,一定要抓住最好的時機和地點,假如是私人的問題,就絕對不能在辦公室里交流;假如學生犯錯比較嚴重,也適宜選取走廊、或人少的地方交流。還要找準話題的切入點,話題的切入點要合適,比如學生父母,可以直接入正題,而學生的爺爺奶奶,最好能以拉家常的形式進入話題,在舒適溫馨的環境中進行溝通。在和家長交流中,雙方難免會談到孩子的缺點,這時教師就要巧妙使用語言。首先,要先揚后抑,即先肯定孩子的優點,然后點出不足,這樣家長就易于接受。其次,要避實就虛,即不要一開始就切入正題,待家長心情趨于平靜的時候再自然引出主題。如家長得知孩子在學校里“犯錯”了,往往會忐忑不安的等待老師的批評,這時如果老師先談一些其他的話題,家長就會減少心理顧慮。當家長代替孩子向老師道歉,此時教師則應與家長共同分析并找出原因,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再次,要淡化孩子的缺點和錯誤,孩子畢竟是孩子,老師不能以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因此在本來就心情緊張的家長面前,老師關鍵在于表達一種愿望,即讓家長明白:談論孩子的不足,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長的支持,以便家校共同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只有時機找對了,場合找對了,人的心情才能舒暢了,交流就順利多了。另外,與家長溝通時,要坦誠相對,有禮有節,平等獨立,不卑不亢。遇到那些蠻不講理甚至仇視老師的家長,我們首先必須能沉得住氣,不能性急,更不能辱罵家長,否則一切工作前功盡棄。最后還要考慮如何向學生和其他教師反饋約見家長的情況,總結自己在交談時方法是否得當,思考自己以后在和家長交談時需要改進和注意的方面。
3、利用家長會溝通
家長會是學校與家庭聯系的紐帶,是老師與家長溝通的橋梁,孩子的教育其實就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統一。因為三者密不可分,對于農村家庭的小學生來說,大多數家長文化水平低,知識底子薄,缺乏教育理論,能承擔家庭教師這個角色的家長很少,這就要求教師在家長會上教給家長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共同承擔培養一代新人的責任,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十分必要的。
總之,與家長的有效溝通不僅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智慧。和家長說什么,怎樣和家長說,都需要教師深思熟慮。把家長說惱了,我們的德育工作就遇障礙了;把家長說通了,我們的德育工作就順了;把家長說開心了,我們的德育工作就如虎添翼,處理學生事件將得心應手。只要我們用平和的心態善對家長,家校工作才會協調一致,溝通才會有效,合作才會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