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春虹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提供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發展實際的數學教學材料。”也就是說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發,選取學生有經驗的、感興趣的事例作為教學的素材,使學生能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的魅力。因此,教師要善于從生活中挖掘數學教學素材,用數學的眼光關注生活實際,選取融入生活的數學問題,加工成富有生成性和開放性的學習材料。
一、從極其平常的生活事物中選取數學教學素材
數學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現實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事物都和數學知識聯系著。從學生自己平常的生活中選取教學素材,不僅能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而且能讓學生學起來感到親切、自然。例如,在教學“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及一位數” 時,教師模擬了到商店購買學習用品的情景。先貼出書包(30元)、足球(40元)、鉛筆盒(5元)的實物圖,然后啟發學生:“你看到這些物品想到了什么?想買什么?算一算應付多少錢?”學生有了各種各樣的買法和算法后,教師再啟發:“如果告訴你一個書包和一個足球一共70元,一個足球40元,你能算出書包的價錢嗎?怎樣想?”…… “想買什么?花多少錢?”是生活中經常碰到的問題,教師選取購買學習用品這樣熟悉的事件,很自然就把學生帶入到“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及一位數”的學習之中去。真可謂“學者無意,教者有心”,對教學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從振奮人心、激動不已的場面中選取數學教學素材
課堂需要激情。從振奮人心、激動不已的場面中選取教學素材,就象是催人奮進的沖鋒號。例如,在教學有關“秒” 的認識時,教師選取了我國體育健兒劉翔在奧運會上奪取冠軍的場面:劉翔飛一般地跨過終點,每一個中國人都歡呼雀躍,激動不已,聽了接解說員激情的解說,真讓人熱血沸騰。教師立即從中捕捉了一個和課文知識相關的重要信息:時間12.91秒。引出:劉翔的成績是用什么來表示的?我們什么時候還用秒?秒是什么?1秒大約有多長?學生在振奮人心的歡呼中體會愛國主義情感的同時,也初步了解到計量較短的時間需要用秒作單位,感知秒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探究秒的概念和秒的時間觀念創造了良好的開端。
三、從有教育意義的熱點話題中選取數學教學素材
熱點話題是生活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同樣也是學生渴望知道和了解的。課堂上若選取一些學生感到親切、實在、能接觸到的熱點話題,把它加工成教學的素材,極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例如家鄉恩平2005年10月又成功舉辦了第二屆麥克風及電聲視頻產品國際展銷會。這是一個全市人民引以為榮的熱點話題。在教學有關百分數知識的整理和復習時,教師引用了這一教學素材。先出示下面信息:“恩平麥克風及電聲器材制造業經過20年的培養、發展。目前,全市麥克風及電聲器材生產企業已發展到300多戶,從業人員3.5萬人,其中年產值超過1000萬元規模的企業有30多戶,去年麥克風全市產量達8300萬支,全國市場占有率達75%以上。產品出口到港澳、東南亞、中東、歐美及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麥克風電聲器材及相關產業總產值達25.07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34.8%。”隨后,教師讓學生針對以上信息,小組討論,提出和百分數有關的數學問題。學生興致勃勃,思維活躍,不但編出了許多問題,還想方設法解答。知識經驗、解決問題的方法得到了不斷的構建、重組、內化和升華。在分析、探究、交流的過程中體驗了合作與交流的樂趣,完成了對百分數的整理和復習,同時還深切地感受到家鄉的飛速發展,從而產生了努力學習,為家鄉建設添磚加瓦的豪情壯志。在知情交融的過程中,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情感與價值觀都達到了和諧統一。
四、從少年兒童自身的生長發育過程中選取數學教學素材
少年兒童對自身的生長發育充滿了好奇。把人體奇妙變化的話題有機地結合在教學中,能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讓學生積極參與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課一開始就呈現人體在成長過程中頭長與身高的變化,學生倍感新奇,注意力特別集中。通過觀察比較,學生發現:胎兒時期頭高約是身長的一半。教師適時提問:“一半是什么意思呢?”,學生討論后,再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利用學具進一步理解 的意義。隨后又呈現一歲嬰兒圖,讓學生在理解 的基礎上知道嬰兒的頭長約是身高的,最后,呈現成人圖,讓學生估計成人的頭長約是身高的幾分之一,()……在此過程中,教師選取了人體生長發育過程中身體各部分的比例變化為素材,順應了學生好奇的需要,從胎兒圖、嬰兒圖、成人圖中頭長與身高的比例,逐步認識,再利用學具進行操作,經歷了分數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在學習幾分之一的同時了解自己,體現了新課標提出的學科整合的要求,這既是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也是探索自身奧秘的過程,是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素材。
總之,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應用于我們的生活。教師要不斷地充實自己,要有應用意識和主動駕駛教材的能力,及時選取和整理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的,富有時代氣息的素材,用以補充、替換課本中的例題或習題。把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使現實的生活數學走進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主動探索中感悟數學知識的原型,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理解和發展數學,獲得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