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艷
摘要:語文是作為一門有生命力的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學科,它的生命已經滲透進我們的骨子里,不斷的生成一種雨流,語文學習應該是在一種活生生的動態環境中進行教學的。在新課改的呼喊下,語文教學是以一種人文精神的呼喚讓充滿著生命溫暖的課堂進行下去,使我們充滿著崇高人性的對話課堂呈現出來。
關鍵詞:增強;語文課堂;活力
觀察我們的行為,很多老師總是習慣性的認為學生是一個認知體,把訓練學生的“問題解決”的能力作為一個基本目標。語文課堂中始終沒有解決的幾個問題很直觀的呈現在我們眼前:1.把重點放在思想教育上卻把生活樂趣給忽略了;2.重知識積累卻忽視文化之間的相互融合;3.重教材教育卻放松了學生的表達熱情。語文課堂總是缺少了一點人情味,并沒有把“教育人”作為教學的核心。所以,筆者認為一堂成功的語文課應該要把學生作為培育的主體目標。引導他們在語文成長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三觀,幫助孩子們尋找自己的精神家園,讓他們在汲取知識的過程中感受生命的活動和生長。
一、有情感、活力
利用教材的內容來刺激學生的情感態度,比如《再見了,親人》這一課,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非常的強烈,要讓學生反反復復的朗讀,讓孩子們通過有情感的朗讀但是并不能讓他們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還需要讓孩子們從中受到感染、接受教育。在第二段內容讓學生理解的過程中,孩子們只把焦點放在小金花失去媽媽的過程中所承受的對敵人的憎恨,卻忽略了失去媽媽的傷痛。所以學生在朗讀這段課文時,要讓學生帶入自己的思想情感去尋找能表現小金花傷痛的詞語,還要引導孩子們對各個語句所要表達出來的真實情感。學生之間通過討論,就能體會到小金花在失去媽媽的過程中所承受的悲痛而深埋于心底,也就理所當然的把仇恨轉向了敵人,把悲痛轉化成力量,立志一定要為母親報仇。學生理解課文后也就掌握了朗讀的基本情感,進一步體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師要利用自己情感教育來調動學生的情感。例如在教學《長城》一課時,我讓學生說出自己知道的祖國古跡,孩子們的樂趣都比較高。隨后老師就可以熱情的告訴孩子們,我曾經在國外親眼看到的的一些外國朋友,一群一群的不怕千里來到我國的萬里長城。站在長城之巔,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聯系起來。豐富的情感洋溢在我們內心深處、民族之間的驕傲洋溢在我們心尖,連自己也仿佛身在期間,學生更是一下子被吸引起來,帶著對長城的了解進入教學情境中,把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帶入到課文當中去。
3.書、學生自己讀;問題、學生自己提。教學一些代表性的語文課文,可以采用“以朗讀來刺激學生的激情、用聲音傳達情感”等教學方法,并且要和“導語調動情思、激發學生的情思”等方法相結合,激勵學生對閱讀興趣的強烈情感,讓孩子們帶著這份濃厚情感進行品析,理解課文的內容,這樣就可以看到良好的課堂效果。
學習貴在提問,會讀書又能提問題是學生認識進步的基礎,也是學生思維能力的聚集,從而推動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斷的深入發展。我班上的學生就很愛問問題,學課文的時候貴問詞語詞語之間為什么不用頓號而用逗號,問題提出后教師不急于這一時間的回答,而是讓學生去作答,遇到比較有價值的問題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之間的討論。
比如在教授《晏子使楚》這篇課文時,待到成熟的時候,老師可以創造這樣的情境:晏子從楚國勝利歸來后,齊王會問什么呢?百姓又會說啥?等一些問題讓學生經過思考,表達各自不同的看法,這樣課堂的氛圍就活躍起來了。所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也就得到了提高和發展。
二、有發展創新能力
《語文新課標》中,有幾句話引起了我們的注意,語文課應該要根植于現實、面向全世界。語文教學是一門非常注重語言的累積、情感啟示和運用,加強技能性的訓練,給學生的語文知識能力打下了扎實的基礎。與此同時還要把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作為重點促使學生繼續發展。
實驗證明,適當的文字語言訓練可以增強我們的語文教學,它對于學生掌握知識以及情感技能的形成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所以在教學一節課的過程中語言文字的訓練目標要明確適度,要把教材特點體現出來,還要考慮學生實際的基礎水平。老師要學會選擇和組織。把一些課文中比較有節奏感的修辭語句適當的給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講解。
1.對學生的想象能力進行培養。在《小珊迪》一課中,小珊迪為了堅守自己的誠信把自己的生命都付出了,他離開了,可是小利比的命運又是怎樣的呢?文中并沒有交代清楚,也沒必要,但是學生對此比較關注,我想作者把這個空白處留下來就是希望讀者可以進行大膽的聯想吧。
2.培養學生的求知思維的創新能力。思維的創新能力指的是標新立異,對原本的定勢思維的批判。作為創新思維的核心,他可以把固有的新穎性表現出來。創新能力是兒童的天賦,他們可在其中的表現。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指引學生大膽的提出自己的想法,把每個學生不同的爭論展開討論,把盲目從眾、被動聽講等回答問題的局面打破,讓學生的常規思維打破經驗的禁錮,使學生的腦袋里不斷的得到新的答案,真正走進“創新”的世界中。
總得來講,教育是作為一門藝術性的形式存在的,永遠不會有唯一的答案,沒有永恒的標準。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新課改給我們的課堂帶來了生機盎然的氛圍,也給教師制造了很大的挑戰。我認為只要我們能夠努力大膽的去接受挑戰,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的歸納總結,追求更大的創新思維,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無限活力,把它變成學生愛學、好學的課堂,讓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時語文課堂永遠不失生命力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