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梅榕
摘要:校本作業是每個學生和教師之間心與心的對話,是學生獨立運用知識和鞏固所學知識的重要方式。它作為一種檢驗學生學習效果,鞏固學生學習內容的方法,長期以來一直是英語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常見的英語作業形式有:聽磁帶讀課文;抄寫生詞句子;背誦課文等等。這些形式往往很少考慮到學生的特點,缺乏系統性,趣味性,個性化,重復單調,缺乏趣味性,不利于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也難以從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有時,抄、背等機械操練內容過多,還會帶給學生不小的學習負擔。久而久之,小學生對于完成這樣的作業很難產生積極性。而教師對這些傳統形式作業的評價方式也比較單一乏味,容易出現"千人一面"的評價結果,不容易體現學生間的差異性。
關鍵詞:英語校本作業;趣味化;多元化
在我們的英語教學中,會發現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和質量不是很高,針對問題,我在學生和老師中就課外作業開展了問卷調查(前測),調查結果顯示:37.5%學生喜歡現在的英語作業;55.7%的學生認為現在的英語作業形式單一,喜歡程度一般;6.8%的學生不喜歡現在的英語作業。大部分學生課外作業完成不理想,主要還是由于教師作業設計不合理,缺乏趣味性和創新性,從而導致了學生作業的興趣不高,也不能發揮作業應有的作用。新課標強調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由于每一個學生的能力不一樣,興趣也不相同,基礎和學習習慣都不一樣,小學英語教學如何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通過不同程度的作業練習,在原有的基礎上都獲得提高,享受成功?經過嘗試,我們認為提供多樣性的作業,學生自主選擇,無疑是一種比較理想的舉措。
多樣性作業的設計要體現不同的層次,有的偏重于對知識的理解和靈活創新運用;有的偏重于簡單的替換操練;還有的需要學生抄寫,進行夯實基礎知識的掌握練習等。在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不同的作業時,要引導學生學會正確地評價自己,教會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的形式、內容和數量,從而完成學習任務以及實現個人可以達到的學習目標。
1、生活作業,儲蓄知識
在信息時代的今天,學生接觸、學習英語的途徑很多,我們鼓勵學生主動從生活中學習英語。注意收看電視、廣播或上網去汲取豐富的課外資源,尋找自己身邊的英語并記在專用的本子上。活動中學生搜集到大量的英語詞匯:KFC,BRT,中央電視臺的英文縮寫“CCTV”,一些知名商標,如“Panda” crest(佳潔士牙膏)”等。我們還推薦學生收看一些英語動畫節目,如少兒頻道智慧樹版塊中“洪恩少兒英語”、“希望英語”等,收看節目的同時要求學生用一個本子及時地做記錄,這樣學生既欣賞了節目,又學到了英語,可謂一舉兩得。通過這類作業,學生對自己能發現并學到這么多身邊的英語而高興。在鼓勵學生獲取生活英語知識的同時,我們也對課本知識進行了必要的拓展,如四年級學生在三年級的基礎上又繼續學習了white、purple、pink三種顏色,我讓有興趣的同學在掌握好書中三種顏色外,再找一找其他顏色的英文說法學一學,如gray(灰色)silver(銀色)等。第二天讓學生當小老師,將課外學到的知識教給同學,成功地當一次小老師,我們就記錄一次。每周五統計,將積極參與的學生名單貼到我們學校的宣傳欄中,學期結束,根據成績評選“英語小明星”。這樣,多渠道地學習英語,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長知識,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覺的學習意識,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做良好的鋪墊。
2、“有聲”作業,促進聽說
聽說能力的培養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小學階段我們的任務就是要給學生打下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優美的語音語調少不了反復地聽錄音。為了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我們布置錄音作業,具體做法是:讓學生利用周末將本周學習的內容錄下來,每周一次。然后,我們有選擇的把錄音在課堂上放給同學們聽,互相鑒賞,互相交流,聽到同伴的錄音,其他學生也非常感興趣.。開始階段,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聽,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當學生們的聽辨能力提高后,教師就將權力下放,讓小組長代為聽評,記錄下學生的成績。每周五將錄音好的學生名單貼到學校“英語天地”的宣傳欄中,學期結束根據學生的錄音成績評選“英語朗讀小明星”。小學生的好勝心強,為了追求最佳的錄音效果,爭取自己的錄音也能在教室里被播放,他們自然就會不厭其煩地聽錄音,模仿練習,反復錄制,以達到最佳效果。錄音的作業不但解決了學生的聽說作業難以及時得到反饋而影響學生英語能力發展的難題,同時也調動了學生朗讀的積極性,改變了過去鄉村小學啞巴英語的現象。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聽說水平也都有了較明顯的提高。
3、“美工”作業,發揮特長
到了高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英語書寫的基本規范和格式,我們就讓學生自己編寫英語報。英語手抄報是學生階段性學習的鞏固與提升,為學生英語學習提供了展示的平臺。學生創編的英語報分為兩類:一是校報(校報的編輯們由各班優秀學生組成,合作辦報)二是個人英語報。作業布置時間是每月辦一次,寒暑假各辦一次。每次創編手抄報的時候我們都給予適當的指導。如學習顏色后,學生就把自己搜集的有關英語顏色的單詞,顏色都有什么含義,有關顏色的諺語等關于顏色的英語知識為主辦一期手抄報。這樣,學生平日搜集的資料就有了用武之地。另外,我們還以節日為主題辦手抄報,例如萬圣節(Halloween)、圣誕節(Christmas)等,讓學生收集有關節日的傳說和相關知識辦報,更好地去體會英美文化,感受異域風情。這項作業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運用英語的能力。報紙辦好后,由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對英語報的質量進行評選,評選出優秀作品在學校宣傳欄中給予展示,記錄每次的評選結果。學期結束,評選出“最佳英語編輯。”
4、“超市作業”,暢享自主
所謂“超市作業”(“自助餐”式作業)是指像購物超市(或選擇自助餐)一樣,讓學生在所羅列的作業中選取一種或幾種自己所喜歡做的,認為有能力完成的作業。例如同樣一篇課文,布置三個不同層次的作業。A:聽錄音,把課文讀準確。B:讀熟課文:C:表演課文。為了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挫傷學生積極性,我們在布置作業時,不硬性規定哪些學生做哪類作業,讓學生自主選擇,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樂于嘗試,并能充分展示自我,提高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我們還把布置作業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如在學習五年級關于動作的句子后,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形式進行練習。第二天,有的學生畫出了自己喜歡的動作并寫一寫(呈現在屏幕上),有的學生剪貼出自己喜歡的動作(呈現在屏幕上),有的學生兩人一組,一邊表演動作一邊對話。“What are you doing? Im playing football。”……學生的展示是那么的豐富多彩,這讓我們深深地體會到:當老師提供給學生一個展示的舞臺時,學生就會還給你無限的驚喜。自主作業使學生在體驗成功的喜悅中越來越喜歡英語了。
5、網絡作業,增長見識
網絡信息化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資源,同樣也要求學生具備根據自己的需求快速查找、篩選、運用有用信息資源的能力。這樣,課外知識的拓展可以得到有效保證,課內知識也得到了靈活的運用。我要求學生收集來的各種資料,在交給教師之前要對資料進行瀏覽批注,找出自己認為最有用的信息或新學到的語言點等。這些資料并不僅僅是個人的作業,還應該成為其他同學和教師的共享資源或可閱讀材料。班里的圖書角有一個小小的“資料庫”,這里陳列的是學生的查閱資料作業,每次課堂內容講完之后,有問題的學生可以向教師或同學求教,解決了問題的同學可以翻閱“資料庫”中的資料。如學習了5B“Let's Do Math!”這個單元后,學生自己出英文的數學應用題,還從網上查找、下載了很多的英文數學練習題和著名數學家的資料,使英語學習很好地與數學學習融合。
總之,新穎多變、生動活潑的作業才能激發學生多方面的感官體驗,在愉悅合理的情景中獲得英語知識的再創造,促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和主動思維的學習習慣,讓他們勇于實踐,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有時在布置課外作業時,孩子們還會提出意向不到的好方法,作業形式更新穎、更豐富。當然,僅僅這幾種作業的方案還遠遠不夠,我們仍需孜孜以求,不斷求索,讓作業成為每個學生和教師之間心與心的對話,讓學生“愛”上做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