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萍++方同義++楊芳
意識形態是一個國家文化的最核心內容。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推行“文化霸權主義”,威脅著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安全。
一、西方“和平演變”的政治圖謀
西方的“和平演變”戰略是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向社會主義國家推行的。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以“自由”、“民主”和“人權”等口號宣揚資本主義意識形態,通過政治拉攏、經濟援助、貿易交往、技術傳播和文化滲透等方式影響社會主義國家人們的思想行為方式,進而上升到整個國家的思維方式和國家制度,使之變成資本主義國家的復制品,“打一場沒有硝煙的世界戰爭”,在不動聲色中將社會主義國家土崩瓦解。第一,更加強以軍事威脅特別是核威懾為后盾的攻心戰;第二,在強調攻心戰的同時,他們還力圖利用經濟優勢來達到演變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效果;第三,極力助成社會主義國家內部的民主社會主義思潮,使之成為實現其和平演變戰略的內應力量;第四,和平演變的步驟、目標和時間表更加明確,特別是蘇東劇變后,中國這個社會主義大國,更是成為西方敵對勢力進行和平演變的一個主要目標。[1]由此可以看出,西方敵對勢力很明顯地把和平演變的重點指向了中國,攻心戰表明了把意識形態作為其進行腐蝕和演變的殺手锏。美國利用網絡向外傳播資本主義的思想文化觀念,提升美國的軟實力,達到逐步和平演變的目的。網絡已經成為美國對華和平演變的重要途徑,對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進行惡意的攻擊。與此同時,西方反華勢力也在暗中支持國內外各種反動組織,嚴重影響了我國邊疆和西藏地區的繁榮和穩定。因此,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的和平演變戰略是他們不會動搖的一個方針并且會長期實施,這是當前我國社會主義事業面臨的主要外部威脅,是導致社會主義國家發生演變的外部原因。鄧小平十分強調防止和平演變的重要性,指出:“整個帝國主義西方世界企圖是社會主義各國都放棄社會主義道路,最終納入國家壟斷資本的統治,納入資本主義的軌道。現在我們要頂住這股逆流,旗幟要鮮明。因為如果我們不堅持社會主義,最終發展起來也不過成為一個附庸國,而且就連想要發展起來也不容易……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2]我們必須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抵抗“和平演變”圖謀。
二、西方后現代思潮對我國文化領域的沖擊
后現代主義也稱為后現代思潮是一種自20世紀中期以來流行于西方社會的文化思潮,是后工業時代人類對日益發展的現實世界的反映。隨著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西方國家的社會關系和本質都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以往的傳統理論已不能有效地解釋各種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為了更好地解決后現代社會所面臨的新情況,后現代主義思潮應運而生。這種思潮不僅對西方思想界產生了巨大影響,而且也深深地影響著當前我國的精神領域。后現代主義的最大特點是復雜性,它對理性進行反思,以質疑的眼神來看待現代社會。后現代主義的主要思想傾向是以非理性主義對抗理性主義,以去中心化對抗權威主義,以即時滿足對抗理想和長遠目標等。[3]對自由的無限追求是后現代思想的主旨[4]。這種自由一方面表現出對自由的追求,另一方面也容易陷入極端自由化的漩渦。極端自由化不僅會造成個體價值觀和社會價值觀的強烈沖突,還有可能引發個人自由欲的無限膨脹,導致個人以各種方式來抵抗社會制度和道德規范,最終出現極端個人主義、去組織化和去政府化的不良行為。而后現代主義對真理、進步等價值的否定,將導致相對主義、懷疑主義和虛無主義。一切都無所謂真假、善惡、美丑,也沒有光明與黑暗、進步與落后之別,價值判斷也將失去效用。在中國目前面臨精神危機和道德失范的情況下,這種消解主義將導致嚴重的社會后果。后現代主義思潮對我國大學生的影響尤為突出。青年學子的人生觀、價值觀還尚未定型,在他們獨立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關系時,在后現代思潮所體現的個人主義、懷疑主義、批判精神的影響下,很容易走向放任自由和絕對的虛無主義。很多人面對學習的壓力以及對未來工作的迷茫,會產生彷徨不安的心理,造成對社會的不滿和人生的不滿,導致近些年大學生自殺率居高不下。
三、新自由主義在我國經濟文化領域有很大影響
新自由主義是20世紀20-30年代在亞當·斯密古典自由主義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西方經濟學理論,其基本主張是市場化、自由化和私有化。[5]古典自由主義在學術上最為顯著的特征就是主張經濟自由,強調市場機制是推動經濟發展的“看不見的手”。[6]因此,新自由主義是對古典自由主義的繼承與發展。二十世紀末,新自由主義思潮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推動下向全球迅速蔓延,其意識形態的核心在于奉行自由的原則,推崇私有制而否定國有制經濟,認為市場是萬能的。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新自由主義借機搭建傳播平臺,對社會主義國家進行強烈的思想文化滲透,尤其試圖消解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在改革開放進程中,我國就不可避免地受到新自由主義的影響。近年來,新自由主義的影響逐漸上升,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等領域都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國內的一批新自由主義者堅持反改革、反開放,在西方霸權主義的唆使、支持下,他們無孔不入地兜售新自由主義的理論主張、經濟主張和政治主張,企圖占領中國的思想文化陣地,演變和顛覆中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讓改革開放背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背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目標,為霸權主義西化、分化中國的戰略圖謀奔走。[7]
首先,在經濟領域,新自由主義主張實行全面私有化、取消公有制,認為私有制是經濟發展最強勁的動力,其目的是抽空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動搖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使資本主義復辟;片面強調市場的作用,主張經濟任由市場自發調節,反對政府進行宏觀調控,這必將導致政府不能及時掌控市場各方面的信息并對市場需求做出適時的調整和預測,其必然沖擊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影響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 “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8]的科學部署,這不僅不利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而且不利于中國經濟的發展,更不利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可持續發展。
其次,在文化領域,新自由主義主張極端個人主義,反對集體主義;反對馬克思主義一元化,否定黨的基本路線和大政方針,背離了科學社會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極易造成思想的混亂和文化信仰的缺失,這對馬克思主義的主導地位產生威脅,沖擊著我國主流意識形態。新自由主義宣揚“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過時論”,認為以蘇東劇變為標志的共產主義在全球的徹底失敗就是宣告了“意識形態的終結”和“歷史的終結”[9],其根本目的就是向人們宣告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已不再令人信服。“馬克思主義過時論”是新自由主義的表現之一。
總之,新自由主義作為一種和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相對立的思潮,如果任由其肆虐傳播,必將會給人們思想造成了極大的迷惑,給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帶來無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十八大報告強調“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10]
參考文獻:
[1] 梁柱.鄧小平新時期對防止和平演變思想的堅持和發展[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4,(8):20.
[2] 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11.
[3] 佘雙好.當前意識形態領域值得關注的觀點及發展特點分析[J].毛澤東研究,2014,(1):71.
[4] 趙煜.西方后現代思潮與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5):72.
[5] 左鵬.科學引導大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4):34.
[6] 劉義圣,林菁菁.論新自由主義對當代中國的非適用性[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9):5.
[7] 劉潤為.深入認識新自由主義危害 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J].經濟導刊,2014,(11):82.
[8] 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發布[EB/OL].http://news.xinhuanet.com/house/tj/2013-11-14/c_118121513.htm,2013-11-14.
[9][美]弗朗西斯·福山.歷史的終結[M].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1998:14.
[10] 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_6.htm,201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