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


1背景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民經濟的增長,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業(yè)余閑暇時間逐漸增多,群眾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進一步增強,各種形式的體育俱樂部應運而生。
鎮(zhèn)江地處長三角經濟帶,蘇南經濟核心板塊,隨著我市經濟、城鄉(xiāng)、社會、生態(tài)文明現(xiàn)代化建設的全面展開。籃球運動作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有其自身獨特文化內涵和魅力,深受市民的喜愛,作為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是成為一種時尚。近年來在我市范圍內出現(xiàn)了許多民間籃球組織,他們以俱樂部的形式開展對外交流活動,市體育局在2014年組織了鎮(zhèn)江市籃球俱樂部聯(lián)賽,參賽人員實際上都是各俱樂部的熟習面孔,各代表隊所展示出的團隊意識、拼搏精神受到組織方和社會各界的好評,推動籃球運動在我市的開展、擴大了影響,其組織形式反應了時代的需求。
“草根”籃球俱樂部作為一種全新的民間體育組織形式,大有發(fā)展繁榮之勢。目前全省乃至全國對于“草根”籃球俱樂部的研究尚不多見,我市更是空白。
2研究對象
選擇鎮(zhèn)江市京口區(qū)九標籃球俱樂部、潤州區(qū)F4籃球俱樂部、丹陽賽達籃球俱樂部、揚中江洲籃球俱樂部、句容交通籃球俱樂部、丹徒中鼎籃球俱樂部、新區(qū)圣祥籃球籃球俱樂部等七個俱樂部為研究對象,共82名會員參加本次調查。
3結果與分析
3.1我市籃球俱樂部會員特征
我市籃球基層組織先后經歷了以企事業(yè)單位組隊參賽、鄉(xiāng)鎮(zhèn)街道組隊參賽、到獨立俱樂部的形象組隊參賽的演變過程,標志著我市籃球俱樂部的基層社會化組織的建立。實踐證明:拋開功、利、錦標主義,以共同的興趣愛好為基礎的“草根”籃球俱樂部組織形式是“大社會、小體育”的根本,是扎根群眾、最具生命力的動力源泉。“人是事業(yè)發(fā)展的第一要務”,以下從人的層面來分析我市“草根”籃球俱樂部的現(xiàn)狀。
表 1 俱樂部會員年齡分布
年 齡 20以下 20-29 30-39 40-49 50-59 60以上
人數 5 13 27 25 10 2
百分比 6.10% 15.85% 32.93% 30.49% 12.2% 2.43%
從表1中的數據說明我市被調查的籃球俱樂部中20-29歲有13人,占總體樣本的15.85%,而30-49歲的人員占總人數的63.42%,是俱樂部參與的主要人群,從另一個側面也說明了在當下,處于該年齡段的人生活、工作趨于穩(wěn)定,成家立業(yè)后注意力開始轉向關注自身的健康,通過體育鍛煉的參與實現(xiàn)自身另外層面的價值。50歲后人將步入中老年期,健身是他們的渴望,但是對于集體身體對抗的項目要謹慎選擇。60歲以上的2人,是對籃球狂熱的愛好,在隊伍中往往是精神領袖,已經很少參與正規(guī)比賽的關鍵比賽。值得關注的是20歲以下的人員只占6.10%,說明了基層籃球人才的培養(yǎng)不力。
表 2 俱樂部會員文化程度分布
學歷 大學本科 大專 中專 高中 初中后以及下
人數 21 25 19 12 5
百分比 25.61% 30.49% 23.17% 14.63% 6.10%
表2表明:我市籃球俱樂部從業(yè)人員的文化素質較高,接收過高等教育的人數占總人數的56.1%,這和被調查的樣本對象有關,被調查的俱樂部中句容交通局屬于政府行政機關,其所有隊員都接收過高等教育,另外,在教育、央企、私企的40歲以下的被調查對象絕大多數也接收過高等教育,這和生活在這個年代的時代的高校開始擴招背景有關。這部分人群是俱樂部的中堅力量,是我市籃球的生力軍。做好這部分人群的管理,是我市籃球之希望所在。高中及以下學歷人數只有17人,相對年齡較大,或者有服兵役的經歷,他們往往是俱樂部的領導者和創(chuàng)始人的扮演者。
表3 俱樂部會員職業(yè)特征
職 業(yè) 政府行政 事業(yè)單位 企業(yè) 個體 其他
人數 14 16 42 7 3
百分比 17.07% 19.51% 51.22% 8.54% 3.66%
在被調查的7個俱樂部中,政府行政機關為14人,主要以句容交通局俱樂部為代表,他是句容市的一支老牌勁旅,近年來隨著事業(yè)的發(fā)展,該對引進原蘇州大學校隊球員,充實隊伍,優(yōu)化結構,整體技戰(zhàn)術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事業(yè)單位16人主要以教師為主體。企業(yè)42人,占總人數的51.22%,表明我市的籃球俱樂部會員絕大多數來自企業(yè)的職工,他們往往工作壓力大,強度高,作息時間固定而嚴格,在參加訓練和比賽時要克服很多困難,對于俱樂部來講,給集體全員訓練帶來了難度,調查走訪得知,雖然這些單位管理比較嚴格,但是俱樂部會員都是企業(yè)文化活動中的積極分子,他們憑借良好的人際關系,靈活的思維,在企業(yè)中得到領導的賞識。
表4 俱樂部會員年收入情況
金 額 20W以上 19W-11W 10W-6W 5W以下
人 數 13 19 38 12
百分比 15.85% 23.17% 46.35% 14.63%
表4 表明:我市籃球俱樂部會員的經濟狀況,6-10萬年薪的人數38人,11-19萬19人,20萬以上年薪的有13人,5萬以下的有12人。總體經濟條件比較好,這部分群體在社會層面收入水平處于中上游層次。生活安定,成家立業(yè),衣食無憂,處于這階層的人群更注重生活質量的提高,體育消費能力強。年薪10-19萬以上的調查對象以企事業(yè)單位干部、企業(yè)主、個體經營戶居多,他們是群眾自發(fā)組織的經濟有力補充,在聚餐、交通、飲水等方面補貼俱樂部較多。
3.2俱樂部硬件設施現(xiàn)狀
3.2.1我市籃球俱樂部活動場館、器材現(xiàn)狀
調查表明:我市籃球俱樂部沒有具有所有權的專門場館,活動場地絕大部分為租借場所,依托附近學校、社區(qū)的現(xiàn)有設施進行訓練、比賽。由于是租借性質的場地,被調查的所有俱樂部在正常上班期(周一至周五)沒有使用過場地,周末(從周五晚之周日晚)是各俱樂部主要活動時間。在被調查的7個俱樂部中有4個俱樂部有固定的活動時間和地點,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其余3個俱樂部沒有固定場地,平時有組織的活動都很少開展,1個俱樂部處于無人管理的癱瘓狀態(tài),隊員都零散于自由活動場所,只是在比賽前臨時召集,往往比賽成績也相對較差。
調查還發(fā)現(xiàn),場地使用比較緊張,附近學校會以影響教學等各種理由拒絕球隊進入,即使可以使用往往也有時間、金費、人員等各種限制。
3.2.2我市籃球俱樂部隊伍建設現(xiàn)狀
我市籃球俱樂部在人員隊伍建設方面比較雜亂。由于上級主管行政部門或籃協(xié)等組織管理力度小,俱樂部人員不限于某一固定俱樂部,而是根據自己的某種愛好、想法以及短期需求等因素決定自己的會員身份歸屬,隨意流動性大,導致俱樂部人員隊伍建設不穩(wěn)定,運動技能的周期性規(guī)律遭到破壞,球員系統(tǒng)訓練不夠,導致部分球員技戰(zhàn)術水平多年沒有長進和提高。
調查表明我是的籃球俱樂部隊伍建設在每一周期(以市運會為周期)內,現(xiàn)有球員雖然各自代表的不同俱樂部來組隊參賽,但是大樣本中的對象變化不大,新人較少,說明我市籃球后備人才培養(yǎng)工作有待于提高和加強。
3.3俱樂部軟件設施
3.3.1俱樂部性質、規(guī)模對于我市籃球俱樂部的社會性質,有關部門沒有界定明確,但是根據《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筆者認為由于是群眾性基層組織,沒有以營利為目的的實際行為,所以應當歸屬于“非盈利群眾組織”,調查發(fā)現(xiàn)我市對于俱樂部的管理比較松散,既沒有在有關行政部門登記備案,也沒有企事業(yè)單位性質的營業(yè)執(zhí)照或許可。我市籃球俱樂部的人數在10-20人之間,其中隊醫(yī)、領隊、教練絕大多數都是由隊員兼任,他們既是隊員也是管理人員和隊輔員。其規(guī)模較小,而且沒有專門的青年、少年梯隊建設,不負責后備人才的培養(yǎng)與培訓。
3.3.2運動隊管理
各俱樂部對于長期、短期的計劃、目標的制定都能結合俱樂部和成員的實際來制定,短期計劃和目標都能已明確的文字形式加以規(guī)范,并得到有力的執(zhí)行。對于俱樂部中長期發(fā)展目標往往制定者好高騖遠,有脫離實際的情況。對于目標、計劃執(zhí)行過程中的監(jiān)督機制、反饋機制往往被忽略,運動隊管理的規(guī)范性有待于提高。另外各俱樂部對于檔案、資料的保存、完善等管理環(huán)節(jié)有待于規(guī)范和提高。
4發(fā)展與對策
4.1制定符合我市群眾性籃球俱樂部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建設是鎮(zhèn)江市群眾性籃球俱樂部順利運作的重要保障。目前由于我國城市社區(qū)體育健身俱樂部才剛剛處于試建階段,所以鎮(zhèn)江市群眾性籃球俱樂部管理制度建設不夠完善,即便是部分俱樂部已經制定出了一些俱樂部的管理制度,也是相對不成熟的。
4.2鎮(zhèn)江市群眾性籃球俱樂部的管理措施
4.2.1加強鎮(zhèn)江市籃球俱樂部宏觀管理
理順健身俱樂部政府調控機制。新的群眾體育管理體制是一個多層次的結構,各級地方政府、各級各類社會團體、單項體育協(xié)會等組織,各自都擁有相當大的
自主權。政府人員要當好裁判員,做好本職工作,使所轄范圍保持一種凝聚力。二是要站在一定高度,統(tǒng)領全局,把握方向,各級政府必須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確保國家體育總目標的實現(xiàn)。調控是一個體系,而不是簡單的線性聯(lián)系,它涉及權力的配置、目標任務的配置和利益的配置,它是變化著的一種權力關系的走向。
4.2.2加強鎮(zhèn)江市籃球俱樂部內部管理
鎮(zhèn)江市群眾性籃球俱樂部的會員水平與素質參差不齊,所以建立健全俱樂部內部的規(guī)章制度,加強內部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在規(guī)章制度規(guī)定的范圍內進行俱樂部日常體育指導、日常體育活動和運動競賽。抓好俱樂部的內部管理,他們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是制定鎮(zhèn)江市群眾性籃球俱樂部切實可行的管理目標;二是完善俱樂部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5結論
4.1.對群眾性籃球俱樂部的性質、目的、任務認識不清。在運營過程沒有堅持公益性原則,使其偏離了為群眾體育服務的初衷。
4.3組織比賽、活動的內容和方式方法還有待于進一步的創(chuàng)新。沒有面對市場需要,內容單一枯燥、形式陳舊,難以有效的調動廣大群眾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更不能滿足青少年參加體育活動的愿望。
4.4宣傳力度不夠,難以擴大俱樂部的知名度,其規(guī)模、參與人數、注冊以及社會影響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4.5服務意識相對較差。群眾性籃球俱樂部與其會員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但不少俱樂部還只是停留在組織一些簡單的比賽活動,對于廣大會員的需求沒有給予充分全面的考慮。
參考文獻:
[1]蔣詩泉,錢健.論基層群眾體育俱樂部對發(fā)展群眾體育的影響[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2.16(1):22-23
[2]呂樹庭,韓會君等.珠江三角洲群眾體育活動點及經營性體育健身娛樂場所的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兼論群眾性體育俱樂部的組建模式[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1998,18(3):1-8
[3]薛文敏,彭中東,對湖北省群眾體育俱樂部運作模式的探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6.7,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