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中華
摘要:自我控制能力的發展對于人形成良好的個性極為重要,它直接影響幼兒在學習、生活、社會交往和人格品質的發展。幼兒期正是產生形成自我控制的重要時期。本文綜述了幼兒自我控制的三個方面:(1)自我控制的發展;(2)自我控制發展的影響因素;(3)自我控制能力的培養。以便為進一步研究幼兒自我控制提供借鑒。
關鍵詞:幼兒;自我控制;培養
自我控制能力是自我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個人對自身心理和行為的主動掌握,是個體自覺的選擇目標,在沒有外部限制的情況下,適當地控制、調節自己的行為、抑制沖動、抵制誘惑、延遲滿足、堅持不懈地保證目標實現的一種綜合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的發展對于人形成良好的個性極為重要,它直接影響幼兒在學習、生活、社會交往和人格品質的發展。
一、幼兒自我控制的發展
掌握控制能力并不是生來就有的,它是幼兒在后天的環境中,隨著認知的發展和教育的影響而不斷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總體而言,幼兒的皮層興奮機能相對于抑制的發展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外部控制階段:這一階段的幼兒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易沖動,他們本身對事物缺乏獨立判斷能力,常常是因為成人的要求,為了獲得獎勵或逃避懲罰,或是為了自己可以獲得好處而產生或抑制某種行為。
2.外部控制向內部控制過度階段:此階段幼兒逐漸由權威人士或同伴壓力形成的外在力量的控制向內在規則或道德力量的控制轉化。如果放任自己的行為就會導致自我批評或內疚感,從而主動控制自己的行為。
3.自我控制階段:在此階段,幼兒已經不再需要外界的壓力,他們已經形成了內部的準則,可以通過自己的價值和判斷來形成自己行為的控制,能夠自己監控自己的行為,并通過自身的調控而克服自己內心的沖動,表現適宜行為。
二、幼兒自我控制能力的影響因素
心理學家認為幼兒的發展是一個全面平衡的過程,自我意識、自我強化是幼兒人格發展中一個重要的方面,而這些品質的形成既有幼兒自身發展的因素,也離不開教育和外界環境的影響。
首先,幼兒自控能力的發展依賴于神經系統與言語機能的成熟。不少研究者的研究證明,神經系統的發育直接影響這個個體自我控制的形成和發展,大腦皮質抑制機能的成熟是幼兒調節和控制自身的生理前提。除了神經系統的成熟外,言語調節是幼兒自我控制產生、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幼兒不能控制沖動是與其還不能用自我言語指令來抑制自己的行為有關。
其次,不同的氣質類型。不同的氣質類型具有不同的特點,表現出很大的差異。不少研究發現,氣質中的抑制性、沖動性、注意時間的長短等與幼兒的自我控制表現水平間存在著較高的相關。相對來說,粘液質的人最善于克制自己,自我控制能力強,而膽汁質的人則多沖動、好斗、易激動。
有了一定的生理前提后,隨之而來的就是外界各方面的影響和教育了,父母控制模式對幼兒自我控制的形成和發展的影響一直被心理學界所關注。不同的父母控制模式形成了幼兒不同的自我控制特征:一般父母要求低的兒童有高攻擊性特征,父母要求高的兒童有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另外在要求過高,父母控制過嚴的情況下,兒童會出現情緒壓抑、盲目順從等控制特征,同樣不利于幼兒自我控制能力的發展。
三、幼兒自我控制能力的培養
根據幼兒自身發展以及當前家庭教育的一些特點,為了更好地培養和提高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成人可以有針對性地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幼兒進行教育。
第一、不斷提高幼兒的自我評價水平。一個人只有正確的認識和評價自己,才能提高自我控制的動機水平。例如,只有當幼兒認識到欺負小朋友是不良行為時,他才會不打人;只有認識到助人為樂是一種高尚行為時,他才會去幫助小伙伴。所以應當不斷提高幼兒的自我評價水平,從而實現他對個人行為的自我調節。
第二、促進幼兒自信心的發展。首先,應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兒童生下來頭一年是維持生命的關鍵時期,如果得到成人的精心照料和愛護,他會感到安全,就會相信周圍的一切,信心十足地邁出自主的第一步。其次,促使幼兒獲得成功的體驗。兩三歲的兒童自我開始分化,他開始強烈地要求自己做事。例如,自己拿勺子吃飯,自己擺積木等,雖然他們做的不好,卻總是那樣做。成人應當支持幼兒的這種獨立意識,保護他們的主動性,這是培養幼兒自信心的重要條件。
第三、讓幼兒有自主權和主動權,多給幼兒提供自己做決定的機會,鼓勵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做父母的應尊重孩子在興趣選擇、價值判斷等方面享有的權利。幼兒一方面需要成人的照顧、教育、管理,另一方面又需要自己的思想、價值取向。而父母往往過低估計幼兒的能力,覺得他小,于是不顧幼兒的愿望而包辦代替。長此以往,幼兒就學會習慣依賴于成人。所以,家長應當多留給幼兒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以鍛煉他們自我調控的能力。
第四、經常開展趣味游戲活動。趣味游戲本身具有一定的規則性。例如,玩“烏龜馱物”游戲,實驗要求幼兒趴在地上,將枕頭放在背上,然后開始向前爬,爬到終點用手觸摸小凳子腿兒,再往回爬,爬到起點線,用手拍下一個小朋友的手。幼兒在趣味游戲中扮演各種社會角色,承擔各種社會職責,學習各種社會規范、行為準則,操作各種玩具,逐漸將在趣味游戲中獲得的行為規則轉化為主體意識,這樣幼兒就會逐漸養成遵守一定規則的行為習慣,由他控到自控,逐漸形成自控能力。
第五、成人加強對幼兒的指導。幼兒不善于自覺地組織自己的活動,這需要成人在要求幼兒去完成具有一定困難的任務時,成人應該幫助和指導他們的活動,向他們提出具體、詳細、明確的活動要求及行為規則,這樣做有助于培養幼兒的自控能力。
此外,還要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自控行為的多次重復就可形成良好的習慣,從而降低自控行為引起的緊張感,使自控行為容易完成和保持。例如,要求幼兒不隨地扔垃圾,如果他每次都控制得住,以后就會形成有了垃圾不亂扔的好習慣。所以,在實際生活中訓練幼兒良好的自控行為,對他們自控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楊麗珠:對幼兒自控能力培養的實驗研究,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2]劉金花:兒童發展心理學,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3]劉金花;龐美云:兒童自我控制能力自陳表編制,心理科學,199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