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利平+于健
【摘 要】整合農村職成教育資源是提高農民素質的重要基礎工作。縣域農村職成教育資源分散的問題長期存在,在國家對農村職成教育統籌發展政策支持的背景下和農村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試點縣創建路徑的支撐下,以縣級職教中心為核心橫向整合資源,建立縣、鄉、村縱向銜接的縣域農村職成教育體系,建立縣域農村職成教育統籌運行機制,推動縣域產業資源與職成教育資源的融合,對改善農村職成教育供給方式、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關鍵詞】農村職成教育;資源整合;對策
【中圖分類號】G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794(2016)12-0066-03
“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問題,解決好“誰來種地、如何種地”始終是“三農”工作面對農業現代化所需解決的重大問題。黑龍江省作為國家最大商品糧基地,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提高農民文化素質、生產技能和經營能力是解決未來“誰來種地、如何種地”的必然途徑。而整合農村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以下簡稱職成教育)資源、統籌農村職成教育發展,是提高農民素質的重要基礎工作。本文結合黑龍江省開展的“省部共建國家現代農村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試點縣”(以下簡稱試點縣)創建工作,分析縣域農村職成教育資源整合背景并提出實施對策。
一、縣域農村職成教育資源整合的背景
(一)縣域農村職成教育發展的客觀狀況
農村職成教育資源分散的問題長期存在,近年來在縣級政府的推動下,一些縣(市)對現有機構如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農業機械化學校、廣播電視大學等農民培訓和成人教育單位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撤并整合,但還存在著比較突出的問題。一是資源整合沒有到位,部分縣域農村職成教育機構仍獨立存在,機構人員分散、教育培訓效率低下的問題難以徹底解決;二是培訓資源缺乏統籌,長期以來農村教育培訓采用分散供給方式,各種培訓任務按照類別自上而下歸口下達,各類項目由不同部門分別管理,并選擇對應的培訓機構組織實施,存在著機構過多、人力分散、條塊分割、效益不高等問題,組織、實施和管理工作有待規范;三是縣級職教中心作用不夠突出,一些培訓任務分配到其他單位或社會機構,職業教育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四是鄉村教育資源建設不足,成人文化學校人員編制、硬件條件、職能定位等方面問題依然存在,農民就近接受高水平教育的條件亟待完善。
(二)國家對農村職成教育統籌發展的政策支持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特別強調要“加強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統籌”,“擴大農村職業教育培訓覆蓋面”,“強化職業教育資源的統籌協調和綜合利用,推進城鄉、區域合作,增強服務‘三農能力”,對農村職成教育發展的政府責任、資源統籌、教育覆蓋、能力提升等方面均提出了明確要求。2011年10月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的意見》(教職成[2011]13號)提出農村職業教育要以推動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堅持學校教育與技能培訓并舉、全日制與非全日制并重,大力開發農村人力資源,逐步形成適應縣域經濟社會發展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的現代農村職業教育體系。上述文件均為農村職成教育資源整合提供了宏觀政策支撐。
(三)試點縣建設的路徑支撐
2012年9月黑龍江省與教育部共建國家現代農村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建設正式啟動,該試驗區是我國第一個以農村職業教育改革為試點的省部共建試驗區,試點縣建設是試驗區10個重點建設項目之一。《關于開展省部共建國家現代農村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試點縣創建工作的通知》(黑教職成〔2013〕49號)提出,落實縣級政府發展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責任,強化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資源的統籌協調和綜合利用,深化改革創新,提升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基礎能力,為縣域經濟社會和產業發展提供人力支撐。我省通過遴選確定第一批9個、第二批8個職成教育發展基礎較好的縣(市)開展試點縣創建工作,推動試點縣建設立項單位在統籌機制、體系建設、能力提升等方面先行先試,為縣域農村職成教育資源整合提供了路徑。
二、縣域農村職成教育資源整合的對策
職成資源整合是縣域農村職成教育優化配置的過程,其核心思想是強化政府的統籌作用,發揮公辦學校的資源優勢,根據農業現代化發展戰略和農民的實際需求對有關農民教育培訓的資源進行重新配置,實現資源配置和農民需求之間的最佳結合,構建以需求為導向的縣域農村職成教育體系,建立相應的縣域農村職成教育統籌運行機制。
(一)縣域職成教育機構橫向整合
1以縣級職教中心為核心整合資源
作為縣域內最大的職成教育資源基地,職教中心學校在條件、師資、設備、管理等方面具有其他職成教育機構無法比擬的優勢。而近年來縣級職教中心學校全日制在校生數呈下滑趨勢,與日益增加的農村職業教育投入反向而行,辦學規模小、資源利用率低的現象普遍存在,特別是涉農專業招生數量不足,有的學校出現優秀教師人才外流的現象,學校發展急需政府的政策扶持。縣域職成教育資源整合首先要發揮職教中心的資源優勢,明確縣級職教中心的核心地位,在中等職業教育辦學定位的基礎上,賦予其農民技能培訓、農村社區教育、遠程教育等方面的職能。其次是統籌規劃縣城內的職成教育資源配置,將所有公辦職成教育培訓機構統一整合到職教中心學校。如富裕縣將農業、農機、畜牧等全縣11處培訓機構進行整合,納入隸屬于縣職教中心的成人教育培訓服務中心,突出了縣級職教中心學校在區域職成教育中的龍頭作用。
2創新職成教育管理體制
管理體制是制約職成教育資源實質性整合的關鍵因素,要改變分散供給的弊端,必須強化政府的統籌協調作用。一是從分散管理變為統籌管理。建立縣域職成教育培訓的協調機構,負責縣域內所有職成教育培訓的組織領導、政策規劃、監督等工作,代表政府協調上級機關和有關部門的關系,將縣域內職成教育培訓多頭管理的體制改變為政府統籌管理體制。二是實施職成教育培訓項目集中管理。將農業、農機、人社等部門負責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企業職工培訓、再就業技能培訓、農村勞動力實用技術培訓等各類培訓項目納入縣職教中心學校實行統籌培訓統一管理,同時理順各類農民培訓項目的關系。三是規范資金使用和管理,將各層次各類培訓資金納入縣級財政部門統一管理,縣職教中心根據培訓計劃統一使用,按照相關規定履行資金使用審批程序,提高專項資金管理規范化程度。如訥河市在示范縣建設過程中實施了農民培訓機構、計劃、資金、項目“四整合”模式,將各類培訓機構整合到市職教中心學校,行業部門培訓計劃由職教聯席會議研究整合為統一的培訓計劃,統籌管理職業教育培訓經費,將全市各類農民培訓項目整合到職教中心學校統一實施,建立了統籌、高效、規范的培訓體系和運行機制。
(二)建立縣域農村職成教育體系
1建設和完善鄉村教育資源
農村職成教育資源整合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滿足農民日益增加的教育需求,農村職成教育培訓職能縱向下移,讓農民能就地就近接受優質教育培訓,解決農民培訓“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是提高各類涉農培訓質量和效率的關鍵。一是解決鄉村職成教育資源嚴重不足的問題,依托鄉鎮中學、村小學等教育資源新建一批成人文化技術學校,使鄉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覆蓋率達100%;二是完善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的硬件條件,建設專用教室、圖書室、活動室等學習活動場所,配備計算機、投影儀等教學儀器設備,達到能夠開展各類農民技術培訓的要求;三是解決機構、人員、編制問題,明確成人文化技術學校機構設置,理順管理體制、配備專職人員并納入事業編制。
2縣域農村職成教育資源縱向銜接
明確縣、鄉、村三級學校的職能定位,縣職教中心學校發揮政策、資源的優勢,輻射和引領鄉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的建設和發展;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突出技術培訓的職能,使農民掌握農業實用技術,通過合作經營、承接項目等方式帶動農民致富;村級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的基礎作用體現在其覆蓋生產、生活、社區教育等多方面,適應農民個體的不同需求開展教育、培訓、活動等,促進農民素質的整體提高。構建以縣級職業教育中心為龍頭,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為骨干,村級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為基礎的縣域職業教育培訓網絡,形成政府統籌下的縣、鄉、村縱向銜接的管理機制,實現縣域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資源的共享,使面向農民的生產技能培訓和生活服務教育直達鄉村。
3建設遠程教育網絡
樹立“互聯網+農村職業教育”理念,適應現代遠程在線教育發展趨勢,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化手段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在線教育培訓,促進現代信息技術與職業教育的深度結合。首先是加強農村信息化網絡建設,以縣級職教中心為核心構建覆蓋鄉、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的遠程教育網絡,使其具備直達村屯的遠程教育功能。五大連池市以雙網聯動為特色,在縣鄉村辦學網絡體系基礎上建立數字化遠程教學網絡,開通了42個鄉村遠程教育視頻教學點,配備了網絡會議視頻終端設備,實現了學校與教學點實時開展教學活動,農民可以直接得到農業技術專家的指導。其次是開發和使用優質教育培訓資源,結合當地特色產業的發展制作技術培訓專題片,開發用于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培訓的課程資源,建立電子書庫和實用技術數字化資源庫,優質資源的建設和有效運用為提高鄉村教育培訓活動質量奠定了基礎。
(三)建立縣域農村職成教育統籌運行機制
一是確定運行模式。在縣職教中心成立專門的培訓組織管理機構,確定其與政府部門的銜接關系和各自職責。選擇具備條件的鄉村文化技術學校作為培訓項目分支機構,明確其在各類培訓中的職責、任務分工和管理權限,形成統一規劃、統一實施、統一管理的培訓模式。二是制定管理制度。依據培訓項目分類建立管理辦法,規范項目計劃實施、財務等方面的運作。出臺培訓與常規工作制度,加強教師聘任、教學的組織管理、參培人員的出勤考核等,形成規范暢通的工作新機制。三是實施督導檢查。職成教育培訓資源整合后必然形成縣職教中心的壟斷地位,在培訓資源效率提高的同時也會弱化培訓市場的競爭,應建立以政府部門或其委托方為首的項目監管機構,制定農民培訓項目督導評價指標體系,對培訓項目實施方進行督導檢查和考核評價。
(四)推動縣域產業資源與職成教育資源的融合
農民的生產知識和技能大多是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獲得的,教育與生產是密不可分的,產業資源同樣是教育培訓資源。當前農村除糧食種植產業外,在糧食深加工、蔬果加工、養殖業等方面的產業都有較快發展,網絡電商等農副產品經營性企業也在政策扶持下快速成長,農民對現代農業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等方面的知識技能需求不斷增加,產業資源融合也是縣域職成教育資源整合的重要一環。推動產業資源與職成教育資源融合,形成農民技術培訓的基地,傳授給農民實用的生產技術技能;形成農業技術的示范基地,帶動農民開展相關的生產活動;形成合作開展技術研發和技術服務的平臺,提高農村職成教育服務產業能力,推動縣域產業的發展壯大。訥河市在試點縣建設中統籌產業資源,以市職教中心現代農藝實訓基地為依托,整合現代農業科技園區、脫毒種薯繁育基地、智能催芽基地、鄉鎮綜合中學農業科技示范園,組建了區域性現代農藝實訓基地,對農村教育培訓和農業技術推廣服務起到了促進作用。
縣域農村職成教育資源整合是服務農民教育培訓供給側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資源整合能夠改善農村職成教育供給方式、滿足農民的差異性需求、提高農民教育培訓質量,對省部共建現代農村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的建設、農村職成教育資源配置總體水平的提高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注釋】
①參考資料來源于訥河市、富裕縣、五大連池市、密山市、賓縣等試點縣(市)建設成果總結材料,2015。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開展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縣創建工作的通知(教職成〔2013〕1號)附件1——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縣工作要求[Z].2013.
[2]董寧.河南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研究[J].河南農業,2015(9期下):19—20.
[3]胡德華.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其創新對策:以浙江省為例[J].成人教育,2012(11):85—88.
[4]趙陽春,郭兵兵,李學來.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幾點思考與建議[J].河南農業,2015(10期上):22—23.
(編輯/樊霄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