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豐收+萬賽羅+李斌
【摘 要】針對成人高考的單一的入學考試錄取方式與全民終身教育理念不相適應的問題。借鑒英國、美國成人高等教育開放靈活入學方式,運用“互聯網+”思維,建設類似于安徽繼續教育在線平臺的省級統一的成人高等教育網絡教學與管理平臺。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探索成人高等教育入學考試的一年多考、多元考核、自主招考、注冊入學的“隨考隨學”模式,滿足學習者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學習的需求。
【關鍵詞】成人高考;學習與管理平臺;“隨考隨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7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794(2016)12-0078-04
一、引言
全國成人高考是在統一的時間、指定考場、每年一次成人高等教育入學考試,這種統一的成人高考為成人學習者提供了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考試環境,在促進成人高等教育健康有序發展產生了積極作用。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由于地區發展差異而產生對人才需求的不同,高校特色發展以及成人考生大部分為在崗工作人群、社會人群的特殊性,成人統一高考錄取制度滯后于整個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趨勢。[1]這種一年僅一次成人高考制度與人人、時時、處處的終身學習理念相悖,嚴重阻滯了潛在的學習者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的機會,也成為影響成人高等教育發展的根本問題。可以從英美國家成人高等教育入學錄取方式中獲得啟示借鑒,借助區域性統一的繼續教育在線平臺,解決學習者隨時隨地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我國在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計劃中提出要把提高教育質量作為教育發展的核心,其中一項重要計劃舉措,就是進一步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個人學習賬號和學分累計制度,暢通繼續教育、終身學習通道。因此改革成人高考制度與方式是呼應國家繼續教育改革的新需要,建立開放的學歷繼續教育入學方式,探索建立省級繼續教育大平臺,建立配套制度,實現學習者有選擇地、便利地獲取優質的高等教育資源。
二、英美國家成人高等教育入學考試模式借鑒
1美國成人高等教育入學開放靈活
美國是世界高等教育強國,其高等教育體系中成人高等教育同樣具有借鑒意義。美國成人高等教育主要包括四年制高校的成人教育學院、繼續教育與專業學院、社區學院、企業大學等,而社區學院是最具有代表性。美國擁有1 200多所社區學院,注冊學生1 000多萬,社區學院面向社區開放,凡具有高中文憑或年齡18周歲以上的,就可以申請入學,入學考試開放靈活,寬進嚴出,只要有學習意愿,就可以獲得學習機會,入學考試不是選拔性考試,而是適應性考試,主要考察學習者的教育水平、職業方向和英語掌握程度,協助學習者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選擇專業或課程。美國高等教育已進入普及化階段,終身學習理念已深入人心,學習已成為生命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英國成人高等教育免試注冊入學
英國的成人高校主要是全日制高校的成人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和開放大學等,開放大學是其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的典型代表。英國開放大學是世界上唯一一所運用遠距離教學方式的研究型大學,注冊學生20萬,曾經在這所大學學習過的學生超過300萬,招收學生不分背景、國籍、學歷層次,只要年滿18歲,就可以申請注冊學習,自由選擇專業和課程。誠如英國開放大學“四大辦學理念”所說的那樣,英國成人高校實行開放辦學:“開放學習對象(Open as to People)、開放學習地點(Open as to Places)、開放學習方法(Open as to Methods)、開放教育觀念(Open as to Ideas)”,[2]擁抱每一個愿意學習的人士,“寬進”的同時通過嚴格的質量保重體系實現“嚴出”,英國開放大學教學質量單項排名位于世界大學排名前列。
3英美國家成人高等教育入學招生模式的啟示
面對成人高等教育從精英走向大眾,英國、美國的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試制度改革與發展的路徑,也正是我國成人高考改革之路。英國、美國的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入學模式體現出開放辦學、以生為本、完善服務、保障質量等特點,[3]實現大學不再是某些人的特權,人人都有機會更新知識、參與學習,讓“時時可學、處處可學、人人可學”成為可能。運用信息化及移動互聯技術改革成人高考方式,實現一年多考、多元考核、自主招生、注冊入學,并建設配套的法規要求,構建質量保障體系,完善教學支持服務體系,實現成人高等教育“隨考隨學”,甚至“免考入學”等。
在教育信息技術、移動互聯技術不斷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面對全民學習的熱情與需求,成人高考只有不斷進行改革創新,才能適應經濟社會對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需求。當下的成人高考的方式與成人學習者所希望的開放的、便捷的、有支持的、有選擇的自主學習方式存在較大差距。
三、基于省級統一網絡考試平臺的“隨考隨學”模式
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互聯網+”是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4]成人高考改革應結合教育信息化發展趨勢,形成“互聯網+成人高考”模式,建設統一網絡平臺,推動成人高考向一年多考、多元考核模式、“隨考隨學”模式轉變,實現學習者開放式、自主化、信息化、個性化學習,讓更多的社會成員接受優質的高等教育,建設省級繼續教育網絡園區及其支撐平臺,避免高校各自為政、資源重復建設和監管缺失的問題。
由省級教育主管部門主導,進行頂層設計與規劃,通過政策給予一定資金資助,高校按照一定議事規則共同參與建設統一成人入學考試、學習與管理平臺,政府依托平臺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向社會投放公共服務產品,通過市場化途徑將高校優質教育資源逐漸整合成共享資源,政府不參與運行但參與監管,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和提升服務社會的能力。安徽省正是基于這種模式于2013年通過“高等教育振興計劃”啟動搭建安徽繼續教育在線平臺,計劃用3—5年時間建成省級繼續教育網絡園區。該平臺由安徽省教育廳主管,由安徽廣播電視大學負責開發的繼續教育統一網絡教學與管理平臺,截止到2016年5月,已有27所本科高校加入平臺,共同開展成人高等教育遠程化教學模式改革與信息化建設。該平臺設計建設包括有招生、教學、管理、督導、考核系統在內的十大子系統,而針對成人高等教育入學考試系統預留了接口,進行了總體設計,“隨考隨學”模式是該平臺設計前瞻性的表現。
1模式概述及理論基礎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的中心是學習者,一切學習活動都是基于個人意義基礎之上的。教育者應以學習者為本,為學習者提供自由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這是人民群眾受教育權的內在需要,政府、高校應為學習者提供豐富的、可選擇的學習資源,提供便捷的、開放的、有支持的學習渠道。成人高等教育中以學習者為中心,由于工學矛盾,遠程業余學習成為首選。因此,應建設符合成人學習特點的、能夠有效落實教學過程的“隨考隨學”平臺及其管理體系。成人高等教育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遠程化教學改革,學習支持服務是網上學習成功實現的關鍵性因素。平臺設計中首先要考慮如何實現學習者的隨時隨地考核與學習的問題。
建設省級統一的成人高等教育考試、教學與管理平臺。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提供便捷的、有效的、合乎成人學習特點的入學考試模式和學習支持網絡,促進高校依托省級考試、教學、管理平臺實現自主招生、遠程教學、培養地方性應用型人才,推動成人高等教育入學考試題庫、學習資源的共建共享,建立統一的考試題庫、課程資源庫、教學與管理系統等。提供一年多考直至隨時參加成人高等教育入學考試的模式,提供移動學習、在線、離線等學習方式,實現學習者的“隨考隨學”。呼應社會對成人高等教育教學質量關注,實現政府對成人高等教育規范管理的需要,滿足學習者個性化的需要,是建設學習型社會、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探索。
“隨考隨學”包含的是兩個概念,“隨考”指對學習者有不同考核方式選擇,更加關注過程、應用的考核和符合成人學習特點的考核,學習者可以有條件地按需選擇入學考試的時間與地點,實施網考題庫形式,一定程度上避免考試中相互抄襲等舞弊現象。“隨學”指創設以學習者為中心數字化環境,學習者可以自主選擇學習的時間、地點、課程、方式、內容等。
2“隨考”模式
“隨考”即由成人高等教育入學考試管理人員,在網絡平臺端設定報考要求與規則,學習者只要滿足了這一規則要求,即可依托平臺參加考試。更加關注學習者的考試的自主性和考核的全面性。通過考核與學習方式的轉變,不斷轉變成人高等教育考風、學風、教風,進一步提升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學質量。在安徽繼續教育在線平臺中設計提供三種模式。
模式一:預約考試。由成人高考主考管理部門或高校,設置成人高考時間點和考點,實施一年多考,由考生通過網絡平臺報考、繳費、預約考試地點與時間,可實施基礎課的統考,專業方向綜合課程自主選考等方式。選擇學歷繼續教育的學習者多為在職從業人員,根據對在安徽繼續教育在線平臺上的學歷繼續教育學習者為調查對象,借助問卷調查系統進行問卷的發布、回收與統計。參與問卷學習者年齡21—30歲的占68%,31—40歲的占17%;在對學習者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上,9成以上學習者認為自己已具備了一定的信息技術技能。這樣年齡段群體與信息技術操作能力是相互呼應的,網絡已成為這一群體工作與生活的一部分。因此通過網絡方式預約考試時間地點,能夠有效地解決工作生活與考試時間、地點的沖突。
模式二:自主隨考模式。考生可以隨時隨地自主選擇在線統一入學考試或是高校自主入學考試。考生只需在任何一個地方準備一臺具備攝像頭的聯網計算機即可。在考試過程中,系統會隨機抓拍考生頭像,并與后臺考生報考時采集的頭像及身份證頭像進行有效性比對。考生可在考核截止時間內多次考試,題目是由題庫自動按照組卷規則自動組合,系統自動記錄考生的最高一次成績。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學習者的學習需要與學習動機呈現新特征,自主隨考模式為學習者自主測試、一定時間段的多考、信心積累、自我評價提供了便利,同時為學習者能夠隨時可以接受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提供支撐。
模式三:預修課程所學即所考。由高校依托省級網絡教學與管理平臺,設置成人高等教育預修課程,建設預修課程網絡教學資源庫,預修課程考核可以設置全過程學習考核,不再設置課程終結性考試。課程主持教師按照預修課程內容,劃分若干個模塊,每個模塊相應有不同的學習任務,學習任務包括課程的視頻精講、文本輔導、在線作業、知識拓展等形式,并對不同的任務設置學習進度和分值。高校的教學管理人員將對課程的網上教學設計進行審核發布,發布后,學習者通過注冊審核獲得所申請高校學習預修課程權限,登錄平臺進入個人的學習空間,進行預修課程的任務學習,也可以自主選擇課程資源進行自主組合學習。當學習者完成在線學習時,其網上學習行為、作業完成情況等成為考核的重要依據,課程考核的成績由系統根據設計自動判定并進入成績管理系統。完成預修課程學習過程考核要求的,將由學習者所申請高校依據預修課程學習考核成績,結合錄取規則與個人興趣推薦選擇合適專業。
3“隨學”模式
在開發設計安徽繼續教育在線平臺時,“隨學”模式設置了三種遞進式的在線學習模式:成人高考統一錄取后隨學模式、自主招生隨學模式、注冊開放式隨學模式;隨考包括所學及所考、預約考試和自主隨考模式。
成人高等教育網絡教學與管理平臺建設可提供三種遞進式改革的“隨學”模式,平臺設計應主動適應成人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需具備前瞻性與可拓展性。“隨學”模式可從成人統一高考錄取背景下、以及未來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自主招生、開放式注冊入學等三種情況進行謀劃實施。
模式一:成人統一高考背景下的“隨學”模式。在仍然實行統一成人高考模式下,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學生錄取后,獲得學籍,高校利用省級成人高等教育網絡教學與管理平臺,導入已錄取學生數據,設置專業教學計劃,安排學生選課,選課方式包括高校統一選課、教學點選課和學生自主選課,從學生自主學習與自由選擇角度,鼓勵有條件的高校制定對應專業計劃規則,實現學生利用網絡平臺自主選課,課程主持教師對課程網絡資源進行一體化設計、模塊化安排,學生登錄平臺自主學習。改革成人高等教育中函授、業余學習方式,創設數字化學習環境,搭建虛擬學習社區,構建基于網絡的、有支持的、自主學習為主的、線上網絡教學和線下面授輔導相結合的遠程繼續教育教學新模式。
模式二: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自主招生錄取的“隨學”模式。成人統一高考由全國統一命題,為成人學習者提供了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考試環境,促進成人高等教育健康有序發展產生了積極作用。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由于地區發展差異而產生對人才需求的不同、高校特色發展以及成人考生大部分為在崗工作人群、社會人群的特殊性,成人統一高考錄取制度滯后于整個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趨勢[5]。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的自主招生,將成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改革一種可能,安徽繼續教育在線平臺開發的招生管理系統,可以為高校提供招生咨詢、入學測試、成績集成、自主錄取等功能,由高校自主錄取后的成人高等教育新生,進入平臺自主選擇專業、課程、教師和時間的學習模式。
模式三:注冊開放式“隨學”模式[5]。面向全體社會成員,根據個人職業發展需要或人的發展需要,通過省級統一的成人高等教育學習平臺,集聚豐富的高校資源,建設網絡成人高等教育園區。學習者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注冊為某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學習者,按照課程網上繳費、建設網上課程超市,寬進嚴出,通過在線課程的學習與考核,積累學分,設置課程學分證書,達到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畢業最低學分要求后,可申請畢業。安徽繼續教育在線平臺建設方案中計劃開發學分銀行、財務管理等子系統,可支持學習者的注冊入學、在線學習、學分存儲與積累、畢業申請、費用管理等功能。
4模式實現流程
在繼續教育在線平臺系統中,由成人高等教育入學考試命題專家團隊創建題庫,命題專家團隊可以是省級教育主管部門組織,也可以是多個高校聯合組織,也可以是高校單獨組織,自主招生考試,創建綜合知識測試題庫和專業方向基礎測試題庫。考試可以根據專業特點,設置預約考試或自主隨考模式。在線考核客觀題自動生成成績,主觀題由課程負責教師批閱試卷,合成的成績進入成人高等教育系統,并同步更新成績數據。
四、結束語
基于省級繼續教育在線平臺成人高等教育的“隨考隨學”模式的探索,能夠有效解決學習者自主學習、接受優質教育資源的問題。當然僅有平臺還是不夠的,還需要配套政策的突破,如改革成人高考制度,實行注冊學習,推動成人高等教育原有函授教學輔導站轉型升級,建立覆蓋城鄉的數字化學習中心,保證學習者真正實現隨時學習。逐步建立自主學習模式,需要不斷豐富課程資源、考試資源。取消學期制,實行學分制,制定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搭建成人高等教育學分兌換、認證、互認的立交橋。
【參考文獻】
[1]趙衛軍,王玉蘭.成人高考內容改革思考[J].成人教育,2014(3):33—35.
[2]孫林霞.成人教育的典范:英國開放大學[J].繼續教育,2010(2):60.
[3]孫慶偉.中國成人高考創新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3:29—33.
[4]史志陶,宗小忠.“互聯網+”與高職教育深度融合下教育資源共享體系構建的研究[J].沙洲職業工學院學報,2015(2):32—36.
[5]孫一凡.開放大學隨學隨考模式探索[J].統計與管理,2014(10):116—117.
(編輯/徐 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