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塞萊斯特·海德里(Celeste Headlee) 美國佐治亞州廣播電臺主持人
整理/吳逸芳 本刊記者
認真傾聽,永遠準備好大吃一驚,而你一定不會感到失望。
我們都曾有過很棒的交談——你覺得很享受,受到了鼓舞,或者感覺到與別人建立了真實的連接,完全得到了他人的理解。然而,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更傾向于通過屏幕接觸創意和其他伙伴,卻很少有機會發掘自己的面對面人際交往技能。交談需要平衡講述和傾聽,我們漸漸失掉了這種平衡。
如何進行一段連貫、自信的談話?你肯定得到過這些建議:看著對方的眼睛,提前想好話題,用注視、點頭、微笑來表明你的專注,重復你剛才所聽到的,或者做總結。這些全都沒用,如果你確實很專心,就根本沒有必要去學習如何表現得專心。熟練掌握以下八條基本規則,你可以享受更愉快的交談。
保持專注
這不是單純指放下你的手機,而是要進入當下談話的情境中去。不要想著你之前和老板的爭吵,或者晚飯吃什么。如果你不想交談,就退出,但是不要心不在焉。經常發生的一種情況是,當和某人交談時,我們突然聯想到什么事,然后就走神了,故事和想法不斷涌進腦海。這種情況確實無法完全避免,但即便阻止不了,也不要讓它們在頭腦中過多逗留。
虛心學習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每個人都是某個方面的專家。如果你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又不想讓人當面回應、爭論、反駁或闡發,寫博客是個好選擇。真正的傾聽需要把個人觀點放在一邊,說話的人感受到這種接納時,他也會越來越不脆弱敏感,因而更有可能打開自己的內心世界,呈現給傾聽者。
使用開放式問題
用“誰”“什么”“何時”“何地”“為什么”“如何”開始提問,而不是一般疑問句。如果你問別人,你當時恐懼嗎?別人很可能會回應其中最有力的那個詞——恐懼,而答案將是“是的”,或者“不是”。
如果你詢問的問題過于復雜,讓對方不知道該從何說起,就很可能會給你一個簡單的回答。試著一步一步引導對方,讓對方去描述:那是什么樣子?你感覺怎么樣?這樣一來,對方的思路會更清晰,而你會得到更有意思的答案。
不知為不知
廣播電臺的嘉賓很清楚自己的言論將被傳播出去,所以對自己聲稱專業以及言之鑿鑿的觀點會更加小心。你也要這樣謹慎,談話應該是負責任的行為。
不要和他人比較
如果對方談論失去了家人,不要就勢開始說起你的悲傷故事。如果對方在說工作上的困擾,不要告訴他你多么討厭你的上司。任何經歷都是獨一無二的,你和別人的感受永遠不可能一樣。更重要的是,這不是在談論你的事情,你不需要在此刻證明你多么能干,或者經受了多少痛苦。
不要重復
這很咄咄逼人,也很無聊,但我們很容易這樣做。尤其是在工作交談,或者和孩子的對話中。我們想聲明一個觀點,于是很可能換著方式不停地說。不要這樣做。
簡明扼要
你努力回想的名字、日期、地點這些細節,其實別人并不在乎。對方關心你要說的事情的最核心內容,細節繁多不僅占用時間,也會妨礙別人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好的交談就像恰到好處的迷你裙,足夠短,非常吸引人,又足夠長,能夠包納主體。
認真傾聽
這是最重要的一條。為什么我們不愿意傾聽彼此?首先,我們更喜歡說。說話的時候,一切盡在掌控之中,你就是焦點,不用去聽任何不感興趣的東西。但是,如果你的嘴不停,你就學不到東西。
其次,人平均每分鐘可以說大約225個單詞,但每分鐘可以聽將近500個單詞,所以我們在聽別人說的時候,腦袋里還有275個單詞的空間,很容易受到干擾。注意聽講確實耗費精力,但如果你不這么做,你們就不是在“交談”。
以上這些其實都可以濃縮成一個概念——對他人產生興趣,真正意識到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精彩。從現在開始,你可以少說話,開放思想,走出門去,與別人交談。認真傾聽,永遠準備好大吃一驚,而你一定不會感到失望。
(本文根據Celeste Headlee在TED上的演講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