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石橋



2016年10月23日夜,窗外還在下著小雨。我坐在電腦旁邊,看著文檔中的主題,思緒又回到了一年之前剛來到農商1號的時候……
初來乍到 越過困境
那是2015年的5月,金正大集團成立了農商1號,開始探索農村電商的操作模式。我懷著創業的夢想,由原來的金正大商學院調到了農商1號,負責農商1號的電商培訓工作。
對于電商,剛開始我認為就是去淘寶、京東買東西,除此之外一無所知,更何況現在要做農村電商的培訓。當時,這個項目對我來講,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無論是書本上,還是網絡上,有關農村電商的資料非常稀少,更不用提農村電商培訓的資料了。突然間,我開始迷茫,但是無論如何,培訓還是要做的。之前沒有可借鑒的資料,那就自己去找答案吧,我心中的小宇宙一下子爆發了出來。
萬事開頭難,我決定首先問清楚用戶最需要什么。于是,我背上行李,和地推小伙伴們一起深入農村,開始了農村電商培訓的第一步:下市場搞地推。
我們將山東煙臺棲霞縣作為第一站,在那里住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我的培訓對象除了用戶還有農商1號的地推小伙伴。要想了解地推小伙伴需要什么樣的培訓,必須先把自己變成地推,知道地推的流程和問題所在。因此,我婉拒了公司給我預定好的賓館,和地推團隊住在了一起,同吃、同住、同睡。
我們每天早上7點準時出發,走訪10個村,宣傳農商1號,了解農民對電商的需求,探索農商1號在農村推廣的模式。一開始困難重重,農民不認可,不理解,以為我們是搞傳銷的,甚至拿棍子趕我們,“碰釘子”成了家常便飯。很多小伙伴都想放棄:“于老師,太辛苦了,真的不想干了,從來沒受過這個氣。”每當這個時候,我總是不斷鼓勵他們:“再堅持堅持,模式就要探索出來了。”
隨著我們的拼搏,一些農戶開始嘗試著網上下單,更有一些農戶愿意做我們的農村聯絡人。經過三個月的推廣,農商1號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了首場招商啟動會議。我作為農商1號電商培訓的負責人,在釣魚臺國賓館為蒞臨嘉賓分享了農商1號的探索之路。那一刻,我感覺到之前付出的一切都值得。
此外,根據走訪市場的經驗,我和團隊的伙伴們開發出了“電商地推成功七部曲”。這套課程詳細介紹了農村電商地推的流程、模式等內容,以實戰為出發點,著眼落地,成為農商1號的“鎮山之寶”。
華麗轉變 壯大隊伍
有了這樣的經歷,我漸漸摸清了農村電商培訓的門道。現在我已經養成了習慣,每個月除了在公司處理一些事務外,必須抽出10天去市場和地推伙伴一起做市場開發,收集第一手的市場資料。我們領導常說:“于老師,我覺得你兼職做地推吧,不然太可惜了。”雖然是一句玩笑話,但這就是電商培訓人需要具備的特質:一切以用戶、業務為出發點,深入市場去探索。
伴隨著農商1號業務的擴展,我們的團隊也越來越壯大。如何有效培訓新員工快速地與市場接軌,勝任地推工作呢?本著一切以市場為導向的核心,我們推出了農商1號新員工培訓項目,即“7233新人鐵軍訓練營”。在訓練營里,我與新員工們共同學習,一起進步。
農村消費群體不同于城市電商人群,他們對電商比較陌生,這就需要有人去引導他們正確地了解電商,從內心里接受電商。因此,我要求新員工們必須具有發掘農村消費者痛點的能力,針對痛點去思考怎樣讓農村消費群體選擇電商,如何將我們的戰略與農村業務相結合,從而幫助農村消費群體主動接受我們,并接受我們提供的解決方案。
著手新員工培訓時,我暫時拋開理論指導,帶領他們走進農村,以農村消費者的角度來審視電商人應具備的能力。當新員工們有了實踐經歷后,我再結合自身經驗,總結出電商新員工培養的“推龍五式”,包括推進戰略執行、推動業務落地、推廣標準化課程、推動戰斗力提升和推廣共創學習,幫助新員工們更好地融入電商工作。
和新員工相處的日子里,我們彼此幫助,相互學習,有歡聲笑語,有面紅耳赤,我看著新員工們對農村電商由剛開始的未知到已知,從一知半解到獨當一面。團隊不斷壯大,農村電商培訓發展得越來越好,這些都讓我的2016充實而滿足。
今年9月,商學院正式更名為“創新學院”。作為踐行者,這既是壓力也是動力,希望加入的“創新”二字,能夠讓學院再次騰飛,時刻圍繞著農村電商發展進行更多探索與實踐。未來的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我相信,只要堅持認真地去做一件事,總有一天,你會感謝今日的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