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圍繞高職高專院校學生黨支部構建模式創新的問題,探究構建學生黨支部“院(系)—專業—班級”模式的科學性,認為新模式能夠克服舊模式影響和制約學生黨支部建設科學化水平的弊端,具有對接的現實可能性、共建的現實可能性、相對的穩定性、明確的目標性,符合學生黨支部建設工作規律,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黨支部建設科學化水平。
【關鍵詞】高職高專院校 學生黨支部 “院(系)—專業—班級”模式 科學性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1C-0032-03
提高學生黨支部建設科學化水平是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題中應有之義。學生黨支部構建模式的科學性是學生黨支部建設科學化水平的標桿。如何創新學生黨支部構建模式,提高其科學性,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黨的建設總體要求中“五個建設”總體布局的應有之義、“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的內在要求,也是高校黨建工作研究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本文圍繞高職高專院校學生黨支部構建模式創新,探究學生黨支部構建模式的科學性,力求為新模式的形成與構建和學生黨支部建設發展的創新驅動提供支撐。
一、舊模式的弊端
學生黨支部構建舊模式,即“院(系)—專業—班級”構建模式,是按院(系)設置學生黨支部,在院(系)以下的年級或班級建立學生黨支部,通常在院(系)或年級或班級上建立學生黨支部。這一構建模式的形成發展是一個從基本適合到基本不適合再到新的基本適合的辯證過程。這一模式形成以來,基本符合高等學校學生黨支部建設工作規律和要求,促進了學生黨支部建設發展。但在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發展,高職高專院校占據高等學校半壁江山,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學生黨員比例不斷增大的新形勢下,該模式進入了基本不適合階段,影響和制約學生黨支部建設科學化水平的提高。
(一)影響和制約學生黨支部的覆蓋面。影響和制約學生黨支部的覆蓋面,主要有三種情形:其一,以院(系)為單位構建學生黨支部,學生黨支部建在院(系)上理論上能全覆蓋,實踐操作性不強。既不完全符合《中國共產黨普通高?;鶎咏M織工作案例》第九條中“高等學校院(系)以下單位設立黨支部……學生黨支部可以按年級或院(系)設置,學生中正式黨員達到3人以上的班級應當及時成立學生黨支部”的規定及總體要求,又不完全符合院(系)實際。一個院(系)的學生少則上千、多則幾千,學生黨員分布在各專業各年級各班級,學生黨支部顯得有些松散。其二,以年級為單位構建學生黨支部,學生黨支部建在年級上,會出現一年級、二年級沒有學生黨支部,三年級有學生黨支部的格局,學生黨支部不能全覆蓋。這一情形的變通做法,是根據《中國共產黨普通高校基層組織工作案例》第九條中“正式黨員不足3人的,可與業務相近的部門或單位聯合成立黨支部”的規定在一、二年級建立年級聯合學生黨支部。其三,以班級為單位構建學生黨支部,“學生黨支部建在班上”,同樣會出現一、二年級各班級沒有學生黨支部,三年級各班級有學生黨支部的格局,學生黨支部也不能全覆蓋。
(二)影響和制約“兩個作用”的發揮?!皟蓚€作用”即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按髮W生黨的支部委員會要成為引領大學生刻苦學習、團結進步、健康成長的班級核心”,是發揮“兩個作用”的保障。舊模式的這一弊端。首先,學生黨支部建在院(系)上,有懸空而相距甚遠的感覺;工作環節過多,耗時過長,作用被耗散。其次,學生黨支部建在年級上,“兩個作用”在有學生黨支部的三年級發揮較好,在沒有學生黨支部的一、二年級卻難以發揮。再次,學生黨支部建在班級上,“兩個作用”在有學生黨支部的班級發揮較好,在沒有學生黨支部的班級也難以發揮。最后,學生黨支部習慣舊工作方式,履職的執行力不夠。有的在“推動學生班級進步”、“影響、帶動廣大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完成學習任務”、“加強對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監督和服務”、“組織學生黨員參與班(年)級事務管理”、“支持、指導和幫助團支部、班委會及學生社團根據學生特點開展工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等方面發揮作用不夠;有的與團委學生會、團支部、班委會及學生社團聯系不緊密,各自為政現象時有發生。
(三)影響和制約學生黨支部活動的輻射面。學生黨支部建在院(系)或年級或班級上,活動局限在有學生黨支部的三年級或班級,沒有學生黨支部的一、二年級或班級,覆蓋面小,影響和制約輻射面。創新驅動力不足,活動方式及內容形式囿于學生黨支部建立的載體與范圍,難以很好地在支持、指導、幫助和參與團委學生會、團支部、班委會及學生社團活動中融入學生黨支部活動內容,使之輻射到院(系)各專業各年級各班級乃至全校,也影響和制約“兩個作用”的輻射面。受專業、年級等因素影響和制約,活動方式及其內容形式創新不夠,生機不滿,活力不夠,吸引力不足,凝聚力不強。有的活動方式、內容形式與專業、學生實際和生活不貼近,與專業知識、專業技能不緊密,與各年級各專業要求符合度不高,學生參與度不高,直接影響和制約了學生黨支部活動的輻射面。
(四)影響和制約學生黨支部的創新發展。學生黨支部建在院(系)或年級或班級上,覆蓋面、輻射面和“兩個作用”受到不同程度限制,習慣原有思維和工作方式,影響和制約“五個建設”和“三型”學生黨支部建設的創新驅動發展。如學生黨支部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學生改造主觀世界,破解“讀書無用論”、片面發展、不切實際的就業擇業創業思想傾向,革新工作方式、活動方式和路徑方法等思想建設的創新發展;班風、學風、校風等作風建設的創新發展;學習型黨支部等組織建設的創新發展;黨員教育、管理、發展,黨費、團費、班費管理等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的創新發展等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和制約。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實現學生黨支部的創新發展,形成科學的學生黨支部構建新模式,有助于經受“四種考驗”,避免“四個危險”,實現學生黨支部建設目標。
(五)影響和制約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學生黨支部建在院(系)或年級或班級上,一是與教師黨支部建在專業教研室上不匹配,難以很好地實現學生黨支部與教師黨支部對接與共建,不利于教師黨支部指導和帶動學生黨支部建設,影響和制約“兩個作用”在人才培養中的發揮。二是與學生專業學習、專業技能培養聯系不緊密,影響和制約學生黨支部圍繞人才培養目標,打造專業特色品牌活動。三是與教師專業教學科研聯系不緊密,專業教研成果難以很好地轉化到有利于學生專業發展、成長成才的活動中來。四是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聯系不緊密,難以很好地實現學生黨支部活動目標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對接和統一,勢必延緩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進程,影響和制約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程度。
二、新模式的構建
創新學生黨支部構建模式,是要形成適合高職高專院校及其學生黨員特點的科學的構建新模式。創新學生黨支部構建新模式,使其具有科學性,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適應性問題,解決學生黨支部構建模式基本不適合的問題;二是設置點問題,解決學生黨支部構建在哪里的問題;三是形成問題,解決學生黨支部構建新模式的形成問題。
(一)學生黨支部構建新模式的適應性。高職高專院校及其學生黨員的特點,直接影響學生黨支部構建模式的科學性。創新學生黨支部構建新模式,遵循否定之否定規律,“揚棄”構建舊模式,遵循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工作規律,學生黨支部設置工作應遵循“四個必須”:“必須納入設置范疇,創新模式”、“必須對照條件,遵守規定”、“必須從實際出發,綜合考慮”、“必須及時調整,保持連續性”。適應高職高專院校的學制短、規模小;學生黨員總數不多,預備黨員多、正式黨員少;學生黨員發展不平衡、分布不平衡;學生黨員在校時間短,長不過2年,短不到半年;各年級各班級建立學生黨支部的條件不同等特點,才能解決適應性問題,促進學生黨支部構建舊模式階段性質變,質變為新的基本適合,構建起科學的學生黨支部構建新模式。
(二)學生黨支部構建新模式的設置點。學生黨支部設置點是學生黨支部的構建地,直接關系學生黨支部構建模式的科學性。院(系)、專業、年級、班級、宿舍是學生黨員的學習、工作、生活平臺和載體,是可供選擇的學生黨支部設置點。在多元設置點中,選擇專業設置點,將學生黨支部建在專業上,既能縱向全覆蓋,又能橫向覆蓋院(系)各年級各班級各專業;既能擴大學生黨支部覆蓋面,又能拓寬學生黨支部活動輻射面;既能克服院(系)設置點過高過寬的缺陷和年級、班級設置點過低過窄的缺陷,又有利于學生黨支部成為引領學生刻苦學習、團結進步、健康成長、專業發展、學業進步的各專業的各年級各班級的核心。因此,專業設置點是最符合實際的最佳設置點,學生黨支部應當建在專業上。
(三)學生黨支部構建新模式的形成。從高職高專院校及其學生黨員特點出發,以院(系)為單位構建,以專業為設置點建立學生黨支部,把學生黨支部建在專業上,有多少個專業,建多少個學生黨支部,每個專業學生黨支部涵蓋該專業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的班級,在二年級、三年級各班級設立黨小組,在一年級各班級建立黨的基本知識學習小組,也就形成了學生黨支部“院(系)—專業—班級”構建新模式。運行學生黨支部構建新模式,以院(系)為單位構建學生黨支部,建立相應的“某院(系)某專業學生黨支部”、“某專業某班黨小組”和“某專業某班黨的基本知識學習小組”,就會形成“專業學生黨支部——專業班黨小組——專業班學習小組”的學生黨支部內部體系。
三、新模式的科學性
相對舊模式,新模式符合學生黨支部建設工作規律,符合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四個實踐要求”,更具科學性。其科學性體現在五個方面。
(一)符合“三個要求”,符合度高?!叭齻€要求”,即學生黨支部設置與建立的規定及其總體要求、專業性要求、人才培養目標性要求,是學生黨支部構建模式的科學性的要求。學生黨支部構建新模式符合“三個要求”。以院(系)為單位構建學生黨支部,把學生黨支部建在專業上,把黨小組和學習小組建在班級上,確保覆蓋面輻射面,落到專業實處,提高了符合度,搭建了發揮“兩個作用”的專業平臺,提供了鮮活的學生黨支部活動載體和專業依托,有利于學生黨支部結合專業開展工作,成為年級和班級的核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具有對接的現實可能性,對接性強。學生黨支部與教師黨支部對接,是學生黨支部構建模式的科學性又一要求。“教師黨支部一般按院(系)內設的教學、科研機構設置”。學生黨支部構建新模式,以專業為對接點,把學生黨支部建在專業上,與教師黨支部建在專業教研室上的“某院(系)某專業教師黨支部”相適應,使學生黨支部與教師黨支部有了同一性和對接的現實可能性。在院(系)黨組織的制度建設中,賦予專業教師黨支部指導、帶動相應專業學生黨支部開展工作的職責,一旦形成學生黨支部與教師黨支部的對應關系、對接機制和聯動機制,也就實現了學生黨支部與教師黨支部對接。
(三)具有共建的現實可能性,現實性強。學生黨支部與教師黨支部結對共建,是學生黨支部構建新模式的科學性的要求。學生黨支部構建新模式,把學生黨支部建在專業上,構架起學生黨支部與教師黨支部橫向聯系的由此達彼的相互貫通的專業橋梁和紐帶,就有了結對共建的現實可能性。學生黨支部與教師黨支部對接以后,在專業平臺上實現結對共建。一方面,通過教師黨支部指導和帶動學生黨支部建設,加強學生黨建工作,促進學生黨支部的黨員教育、管理和發展工作。指導學生黨支部“創先爭優”,發揮學生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促進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學生黨支部建設,發揮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指導學生黨員爭當優秀共產黨員,爭當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共產黨員。另一方面,通過總結反饋學生黨支部建設工作經驗和學生全面發展、成長成才要求,促進教師黨支部自身建設、專業教研室建設、學科專業建設,進一步發揮教師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教師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四)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可持續性強。學生黨支部的穩定和可持續,是學生黨支部構建模式的科學性的要求,是科學發展觀基本要求的題中之義。學生黨支部構建新模式,把學生黨支部建在專業上,克服了舊模式把學生黨支部建在年級或班級而出現的名不副實的非連續性缺陷。專業有相對的穩定性,建在專業上的學生黨支部,專業在其進退機制運行中沒有退出,學生黨支部就保持存在,可避免學生黨支部因學生黨員畢業離校失去依存而導致非連續性,保持學生黨支部的連續性,有了相對穩定性和可持續發展前提,有利于實現學生黨支部建設發展的連續性與非連續性統一,有利于學生黨支部的傳承、鞏固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五)具有明確的目標性,人文精神強。學生黨支部的目標性,是學生黨支部構建模式的科學性的要求,是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核心的要求。學生黨支部構建新模式,明確了學生黨支部自身“三型”建設目標,又明確了學生黨支部與教師黨支部協同創新,服務學生成長成才人才培養目標,統一于人才培養工作實踐,具有很強的人文精神。把學生黨支部建在專業上,與教師黨支部結對共建,凸顯黨組織的地位與作用。教師是黨的教育方針貫徹者、高校根本任務執行者、人才培養承擔者,這些角色有利于黨員、教師落實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職責,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教育結合起來,有利于教師黨支部以專業教研室為支撐,以黨員教師為骨干指導學生學習與實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人才培養工作,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總之,適應高職高專院校及其學生黨員特點,以專業為設置點形成的學生黨支部“院(系)—專業—班級”構建新模式,把學生黨支部建在專業上,把黨小組建、學習小組建在班級上,能夠克服舊模式影響和制約學生黨支部建設科學化水平的弊端;符合“三個要求”,符合度高;具有對接和共建的現實可能性、相對的穩定性、明確的目標性,對接性、現實性、可持續性、人文精神強,符合學生黨支部建設工作規律,具有科學性,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黨支部建設科學化水平。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Z].2012-11-08
[2]金福堯.高校“學生黨支部建在班上”的對策與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2)
[3]胡安定.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工作規律研究[J].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3)
【基金項目】廣西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3年度廣西高校黨建工作研究專項課題(13DJ026);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2013年黨建工作研究課題(GLSZDJ201301)
【作者簡介】胡安定(1964— ),男,廣西全州人,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講師,研究方向:高校黨建與行政管理。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