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純茵
【摘 要】本文就南寧白話語法上與普通話相比存在的“個性”展開討論,探討南寧白話的助詞、語氣詞、副詞、代詞等詞類和比較句、雙賓句等句式中存在的特殊語法現象。
【關鍵詞】南寧白話 特殊語法現象 助詞 語氣詞 副詞 代詞 比較句 雙賓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1C-0133-03
南寧白話是粵方言在廣西境內的一個重要分支,屬于粵語中的邕潯粵語片。從語法層面上看,南寧白話的語法系統個性顯著,與普通話的語法系統之間存在著較多的差異。在本文中,筆者將從南寧白話中的詞類(助詞、語氣詞、副詞、代詞)和特殊句式(比較句、雙賓句)入手,探討其較之于普通話所存在的特殊語法現象。
一、南寧白話的助詞中存在的特殊語法現象
在南寧白話中,助詞是一類十分重要的虛詞,它在輔助句意表達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對動態助詞進行分析。普通話中,主要運用的動態助詞有“著”、“了”、“過”等。而在南寧白話中,一般不使用上述動態助詞,而是有自己一系列的表示各種動作狀態的助詞。常用的動態助詞主要有“住”、“嗮”、“過”、“翻”。
(一)“住”。南寧白話中的“住”扮演著多個角色。它放在動詞之后,既可表示動作正在進行,也可表示動作的持續。用法相當于現代漢語普通話中的“著”。
1.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動詞前可加“正、在、正在”等副詞進行修飾。例如:
佢睇住份報紙。(他正在看報紙。)
依家佢正喺操場打住球。(現在他正在操場上打球。)
2.表示動作的持續。該類動作本身具有在一段時間內延續的傾向。例如:
間屋向住南邊。(這間屋子朝著南邊。)
我欠住佢一百文。(我欠著他一百塊錢。)
(二)“嗮”[?ai33]。南寧白話中的“嗮”放在動詞之后,表示動作或變化的已經實現。意義上相當于現代漢語普通話中的“了”。
1.動作+“嗮”:表示“嗮”前的動作已完成。如果該動作有受事對象,則“嗮”放在動作與受事之間。例如:
佢出來嗮。(他出來了。)
我睇嗮部電影。(我看了一部電影。)
2.動作+補語+“嗮”:形容詞或動詞作補語表示前面動詞的動作所生成的結果,“嗮”表示該結果已經生成。例如:
我食齊嗮。(我吃完了。)
佢飲醉嗮。(他喝醉了。)
3.動作1+“嗮”+受事+動作2:在連謂結構中,若動作1后不跟補語,則“嗮”緊貼在動作1之后,表示動作或變化在某一參照時點已經完畢,即動作2發生時,動作1已經完成。例如:
打嗮球去沖涼。(打完球了去洗澡。)
睇嗮電影做作業啦!(看完了電影就去做作業啦!)
(三)“過”。南寧白話中的“過”放在動詞或形容詞后,表示過去某一時點或時段某個動作、某種變化或某種狀態曾經發生、存在過。這與現代漢語普通話中的“過”用法一致。在此我們不對它的具體用法展開說明。
但在南寧白話中存在著一種特殊的“得+動作+過”句式。這種在前加“得”的用法對陳述對象具有選擇性。通常說來,不好的、不吉利的事或普通的、發生頻率高的事件、情況一般不用這個句式來提問,除非說話者有特別的用意,如調侃、諷刺等。在詢問比較罕有的、說話者自己向往、渴望、羨慕的事情時,才會選用這個句式。例如:
我得去過倫敦喎。(我曾經去過倫敦。)
她得攞過三好學生,你得過某?(她曾經拿過三好學生,你拿過嗎?)
(四)“翻”。在南寧白話里,“翻”放在動詞或形容詞后面,表示恢復到之前的動作或狀態。實質上“翻”是由動詞“返”虛化而來的助詞,用“翻”而不用“返”是為了避免混淆。用“翻”表示回復是粵方言里特有的形式,普通話沒有跟它相對應的助詞。
1.動詞+“翻”:表示某項已經中斷或暫時停止的動作、行為恢復或繼續進行。例如:
佢覺得韓語好難學,又學翻英語嗮。(他覺得韓語很難學,又恢復學英語了。)
某吵啦,快啲睇翻你的電視!(不要吵啦,快點看回你的電視!)(說明之前看電視行為被中斷)
2.形容詞+“翻”:在這個結構中,“翻”做形容詞的狀語,表示這一性狀過去曾經失去過,現在又恢復了。例如:
佢哋又好翻嗮。(他們又重新和好了。)
過嗮年,又衰翻嗮。(過了年,又變回倒霉的命了。)
二、南寧白話的語氣詞中存在的特殊語法現象
與普通話相比,南寧白話中存在著大量的語氣詞,這些詞在句意的表達上有著非常重要的語法作用,可以明確表達出說話人的語氣和感情色彩。常用的語氣詞有單個字的,也有幾個表示語氣的字相組合的。
一類是單字形式的語氣詞如“喎”、“嗻”、“咩”等。例如:
佢好犀利喎!(他好厲害啊!)
你喺啲做咩嗻?(你在這里做什么啊?)
你依家喺啲等人咩?(你現在在這里等人嗎?)
另一類是組合形式的語氣詞如“嚟嘅”、“嘅啫”等。例如:
你系邊哋人嚟嘅?(你是哪里人啊?)
佢系訛你嘅啫。(他其實是騙你啦。)
三、南寧白話的副詞中存在的特殊語法現象
南寧白話的副詞在使用上與現代漢語普通話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這主要體現在副詞與動詞的語序排列上。在此筆者將從程度副詞(諸如“多”、“少”、“快”、“慢”等)和時間副詞“先”入手進行分析。
(一)程度副詞
在南寧白話中,一般程度副詞放在動詞的后面對動詞進行修飾。這與普通話中“副詞+動詞”的慣用搭配有所差別。例如:
“多”:食多只雞翼啦!(多吃一只雞翅啦!)
“少”:你最好飲少點酒。(你最好少喝點酒。)
“快”:行快啲喎,要遲到啦。(快點走吧,要遲到了。)
“慢”:講慢啲啦,我聽唔清楚。(慢點講啦,我聽不清楚。)
(二)時間副詞“先”
在普通話中,時間副詞“先”放在動詞的前面,表示動作或狀態的率先發生。而在南寧白話中,時間副詞“先”除了可以放在動詞前面之外,還可以放在動詞后面起修飾作用。而“先”放在動詞前面時,除了表示動作的率先發生, 還可以充當另一時間副詞“才”,表示“直到……才……”的意思。
1.動詞+“先”:
我食齊嗮,咁我走先啦。(我吃完了,那么我先走啦。)
管佢高等數學難唔難,你學先再講。(管它高等數學難不難,你先學了再說。)
2.“先”+動詞:這一用法可相當于時間副詞“才”,表示“(直到)……才……”的意思。
我食完飯先睇報紙。(我先吃完飯才看報紙。)
我今晚十點鐘先返嚟。(我今晚十點鐘才回來。)
四、南寧白話的代詞中存在的特殊語法現象
南寧白話的代詞系統很發達,而且用詞較之現代漢語普通話有著比較顯著的差別。在此筆者以第三人稱代詞(佢、佢哋)和疑問代詞(邊嗰、邊喥、點解等)為例,介紹南寧白話中存在的一些比較常用而又特殊的代詞。
(一)第三人稱代詞
和現代漢語普通話一樣,南寧白話的代詞也分單數和復數形式。在南寧白話中,表示單數形式的第三人稱代詞是“佢”,表示復數形式的是“佢啲”。南寧白話中的“佢”是由中古產生的第三人稱代詞“渠”演化發展來的,而“渠”指代第三人稱的用法在現代漢語普通話里已經完全消失。
在南寧白話中,習慣于在單數人稱代詞后加上一個“哋”表示復數形式,相當于現代漢語普通話中的“們”,例如“我哋、你哋”等,故也在“佢”后加上一個“哋”來表示第三人稱代詞的復數形式。以下舉例說明。
1.“佢”:
我借畀佢一本書。(我借給他一本書。)
佢跑步跑嗮第一名。(他跑步跑得了第一名。)
2.“佢哋”:
佢哋都結婚十年嗮,感情仲系咁好。(他們都結婚十年了,感情還是那么好。)
我最中意睇佢哋演嘅電視劇。(我最喜歡看他們演的電視劇。)
(二)疑問代詞
和現代漢語普通話一樣,南寧白話中的疑問代詞也可以指代詢問人、物、地點等。在本文中,筆者著重從指代詢問人的“邊嗰”、指代詢問物的“乜、乜嘢”、指代詢問地點的“邊喥”和指代詢問原因的“點解”入手,討論南寧白話中的疑問代詞。
1.“邊嗰”:用于指代詢問人,相當于現代漢語中普通話的“誰”。
今日邊嗰做值日啊?(今天誰做值日啊?)
邊嗰系你的老師啊?(誰是你的老師啊?)
2.“乜、乜嘢”:用于指代詢問物,相當于現代漢語普通話中的“什么”。
你喺哋做乜啊?(你在這里做什么啊?)
喺南寧乜嘢最好食?(在南寧什么東西最好吃?)
3.“邊喥”:用于指代詢問處所地點,相當于現代漢語普通話中的“哪”。
你依家喺邊喥上學啫?(你現在在哪里上學呢?)
老師頭先講我們要喺邊喥集合啫?(老師之前講我們要在哪里集合啊?)
4.“點解”:用于指代詢問原因,相當于現代漢語普通話中的“為什么”。
點解他生得咁靚仔嘅?(為什么他長得這么帥啊?)
點解老師今日布置咁多作業嘅?(為什么老師今天會布置這么多作業?)
五、南寧白話的比較句中存在的特殊語法現象
比較句主要用來比較不同人或事物在性狀、程度上的差別。在現代漢語普通話中,比較句的格式主要為“A比B……”,用到的比較介詞是“比”。在南寧白話中,用介詞“比”的比較句也存在,但日常交際中更多的是用趨向性動詞“過”構成的比較句。(下轉第155頁)(上接第134頁)在此筆者就“過”構成比較句的結構形式進行說明。
A+形容詞+“過”+B(+補語)。例如:
細佬高過我兩公分。(弟弟比我高兩公分。)
佢大過我三歲。(他比我大三歲。)
在這種結構中,趨向性動詞“過”往往在簡單的話語中被省略,而原句表意不變,仍是比較句。如例句改寫成:
細佬高我兩公分。
佢大我兩歲。
A+動詞+得+形容詞+過+B。例如:
佢跑得快過我。(他跑得比我快。)
我作文寫得好過妹妹。(我寫作文寫得比妹妹好。)
否定形式:在前面兩種結構的基礎上,表示否定的比較句往往在“過”的前面直接加否定詞(如“唔”等)。
細佬高唔過我。(弟弟沒有我高。)
佢跑得快唔過我。(他跑得沒有我快。)
六、南寧白話的雙賓句中存在的特殊語法現象
在現代漢語普通話的雙賓句中,動詞之后先后出現間接賓語和直接賓語。而關于這類雙賓句中的動詞,朱德熙在其《語法講義》將它們分為三類,即給予類、取得類和等同類。在此筆者以這個劃分標準進行討論。
在南寧白話中,關于取得類和等同類動詞的雙賓句,內容結構和普通話中的大致相同,在此不展開討論。而關于給予類動詞的雙賓句,在南寧白話中除了保留普通話的用法之外,還有自己特殊的格式,即“動詞+(量詞)+直接賓語+間接賓語”。例如:
佢畀本書我。(他給我一本書。)
送瓶香水你。(送你一瓶香水。)
要注意的是,該類用法只針對存在實在含義的“給予”的動詞,如“畀(給)”、“送”、“遞”等動詞。而給予類動詞中存在著如教授意義的“教”等動詞則不適用。
【參考文獻】
[1]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朱德熙.語法講義[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3]吳旭虹.南寧白話體貌考察[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9
[4]白宛如.南寧白話的[?ai33]與廣州話的比較[N].方言,1985(2)
(責編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