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 蒙勵堅 鐘偉志
【摘 要】本文從教材、場館、教師、學生、考核評價等方面分析高校氣排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通過完善氣排球的教材、加強氣排球場館建設、構建師資培訓體系、完善學生考核標準和加大氣排球運動的宣傳等,提高高校氣排球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校 氣排球教學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1C-0174-02
近年來,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整體呈下降的趨勢,高等教育作為我國國民教育系列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體育課的教學效果越來越引起重視。隨著新時期人們體育觀念的轉變,高校體育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更要樹立學生終身體育的理念。氣排球作為高校體育教學選項內容之一,打破了以競技體育為主的高校體育課程項目的舊框框,深受學生的喜愛。現階段,高校氣排球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果不改變將影響體育教學的效果。
一、高校氣排球教學存在的問題
高校體育教學以“健康第一”作為指導思想,氣排球參與門檻低,學生不需要掌握太多專業的技術就能施展身手。與足球、籃球、羽毛球等項目相比,氣排球運動的強度小,由于隔網比賽、球的重量較輕、安全系數高、項目的規則易掌握和理解,其在廣西高校中得到廣泛開展。但在高校日常的氣排球教學中,出現了教材缺乏、場地不足、教與學等方面的問題。
(一)教材方面存在的問題。教材是體育教學的指南,目前高校缺乏系統的氣排球教材,《體育與健康》教材中只有“南方版”僅有一個章節提及氣排球,這就造成教材中氣排球項目針對性不強,沒能將氣排球運動的特點、技術、規則等系統地展現出來。
由于氣排球教材的缺乏,任課教師只能是以排球運動基礎、技術和總結平時打氣排球的經驗作為范本傳授,這樣的方式并不能科學地、系統地開展氣排球教學,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目標,使氣排球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從學生對體育課程的需求和高校培養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的角度來看,氣排球教材發展的滯后將不利于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與樹立終身體育的理念。
(二)場館方面存在的問題。體育場館是高校進行體育教學、開展體育活動和發展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場所,在高校體育中起著物質載體的作用。氣排球重量輕且飛行軌跡較飄,如果是在室外體育場地開展教學或是比賽,易受到風的影響與下雨的制約,不能很好地體現氣排球的特點和發揮氣排球的鍛煉效果,不能有效地開展氣排球的教學,所以只適宜在室內開展。
目前,高校受到資金方面的制約,投入體育場館建設的資金有限,對氣排球運動重視程度不夠,忽略了氣排球場館的建設,普遍缺乏專業的氣排球館或是專門用作開展氣排球運動的體育館。因為氣排球場地與羽毛球場地相同,很多高校往往是在羽毛球場地架起氣排球網,或是在羽毛球場地中圍起幾個場地作為氣排球場地使用。氣排球場館的缺乏影響了氣排球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制約了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澆滅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教師不能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三)教師方面存在的問題。體育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樹立學生終身體育理念的使命。體育教師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體育課堂的組織者、構建體育學習的主導者。在氣排球教學中,體育教師只有擁有良好的氣排球技術與教學能力,才能順利開展教學,達到預期教學目標。
目前,高校從事氣排球教學的體育教師,一部分是排球專業出身的,或是由非排球專業轉到氣排球教學的。此外,高校體育教師的培訓、進修機會不多,針對氣排球培訓的機會就更少了。雖然氣排球與排球在技術上有很多相近之處,但因為兩者球體不同、場地大小不同,這就造成在技術上二者有一定的區別。在培訓、進修機會遠遠不足的條件下,氣排球教師只能通過自學或是參加氣排球比賽積累經驗,以“經驗”開展教學。受氣排球教師專業技術水平和能力不足、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方法落后的制約,高校氣排球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四)學生方面存在的問題。高校學生是受教育者,是體育教學的“中心”。高等教育是開放的,面向全國招生,規模大而廣,學生來自祖國各地,有著不一樣的人生經歷,對于氣排球運動的認識有很大的偏差,大多數的學生在中學階段因為有升學壓力而以學習為主,較多的時間被文化科占用,參與體育活動較少,缺乏體育鍛煉與知識,對于體育項目的認識往往停留在傳統的足球、籃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項目上。
氣排球運動衍生于排球,是我國自創的體育項目,發展至今不過30余年,雖然在廣西擁有很好的群眾基礎與發展氛圍,但在國內其他省市應用普及不夠廣。到廣西高校求學的外省學生在入校前聽說過與了解過氣排球的不多,與傳統的體育項目相比,氣排球項目的影響力有限。高校體育推行選項教學,開設多種的體育項目供學生自由選擇,由于對氣排球項目不了解、不熟悉,很多學生不敢選擇氣排球作為選項教學的項目,造成選課人數范圍不廣,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氣排球教學的發展。
(五)考核評價方面存在的問題。高校氣排球的考核評價以身體素質和技能考試為主,過于關注結果,忽視了學生對于氣排球參與、技能運用、學習情緒等方面的綜合評價。學生在知曉考核內容與標準的情況下,在課堂中往往只專注于練習考試內容,將文化課應試的套路運用到氣排球課中,導致學生忽略氣排球課堂的其他內容,失去了體育鍛煉的快樂。
此外,考核評價的內容不能很好地反映學生身心健康改善的程度,難以考核學生對于氣排球理論知識、比賽戰術的掌握程度,以及體育綜合能力是否提高等,過多倚重量化結果,忽視了質性的評價方法與手段。
二、高校氣排球教學改革的對策
氣排球是體育教學的一個項目,在高校氣排球課堂中,體育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與學校的情況展開教學,因材施教,使學生通過氣排球運動提高身體素質、培養鍛煉習慣和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
(一)完善氣排球教材,增強教學權威。體育教材是學校體育得以完成的基礎,教材可以教授與傳遞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是達成教學目標的保證,是體育課程實施的媒介,對高校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需要盡快完善和出版專業的高校氣排球教材,讓體育教師擁有教學指南,增強教學權威。氣排球教材的設計,應以“健康第一”作為指導思想,著重突出“快樂體育”的理念與氣排球項目的特點,重視運動參與和運動技能目標,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與鍛煉習慣,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完善氣排球場館,提高教學效果。針對氣排球項目的特點,高校要重視氣排球運動的開展,在現有的條件下,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對氣排球教學場館的建設與投入。氣排球場館的建設不但可以滿足學校自身正常的教學、訓練以及學生課外體育活動,而且可向社會開放,這體現了高校為社會服務的職能,不僅為我國全民健身的開展與構建和諧社會做出貢獻,同時也能給學校帶來經濟效益,減輕高校對于氣排球場館建設資金的投入壓力。
(三)完善培訓體系,提升師資水平。教師在高校體育課中起著決定性作用,高校體育教師需要通過繼續教育提升自己的能力。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推進高校教育的保證,氣排球教師應該轉變觀念、提高認識,牢牢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思考與剖析自己在氣排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努力提升教育理論、運動技能與教學水平。氣排球作為新興運動,教育與體育主管部門應增加針對氣排球的師資培訓。同時高校應該重視與創造條件做好氣排球教師的培訓,讓他們能學習到最新的氣排球教學方法與技戰術,給教師的課堂教學增加砝碼。
(四)加大宣傳,提高氣排球運動影響力。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提出“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高校應該大力宣傳氣排球運動,如在校內通過廣播、板報、網絡等增加氣排球介紹的專欄,體育教師通過課外講座與培訓、組織舉行全校學生的氣排球聯賽、組建學生氣排球運動隊等方式提高氣排球的影響力,激發學生參與氣排球運動的興趣,為學生選擇氣排球項目作為體育選項課教學項目打下群眾基礎,讓學生接受、喜歡氣排球運動。
(五)完善考核標準,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體育課的考核應改變過去以身體素質和技能為主的考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客觀、公正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參與體育活動的結果的方式。在高校氣排球教學中,應該淡化技術考核,增強課堂趣味性,把學生終身體育能力與在體育活動中的創新思維作為考核的重點,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體育活動,尊重學生在氣排球課程評價中的主體地位,著重評價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學習過程,實現考核評價的多元化與評價方法的多樣化。
總之,氣排球運動在廣西擁有良好的開展氛圍,在高校中作為體育選項課的教學內容之一,深受學生的喜歡。在高校氣排球的教學中,應以“健康第一”作為指導思想,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完善氣排球的教材、加強氣排球場館建設、構建師資培訓體系、完善學生考核標準和加大氣排球運動的宣傳等,提升高校氣排球的教學效果,達到預期教學目標,激發高校學生的學習熱情,樹立高校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理念。
【參考文獻】
[1]周登嵩.學校體育熱點50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周艷華.廣西普通高校氣排球教學的現狀調查[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2(6)
[3]臧小龍.山東省高校開設氣排球課程的現狀研究[D].南寧:廣西民族大學,2015
【作者簡介】陳 東(1983— ),男,廣西博白人,桂林理工大學南寧分校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大學體育教學與訓練;蒙勵堅(1960— ),女,廣西梧州人,桂林理工大學南寧分校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學體育管理、教學與訓練;鐘偉志(1966— ),男,廣西南寧人,桂林理工大學南寧分校講師,研究生學歷,研究方向:大學體育教學與訓練。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