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偉 王小媛 翟曉艷 朱小英 徐 婷 王穎娟 林鳳萍 張亞寧
(寶雞市中心醫院皮膚科,陜西 寶雞 721008)
復方氟米松膏及濃復方苯甲酸軟膏聯合治療手部角化皸裂性濕疹的效果
曹 偉 王小媛 翟曉艷 朱小英 徐 婷 王穎娟 林鳳萍 張亞寧
(寶雞市中心醫院皮膚科,陜西 寶雞 721008)
目的 探討聯合使用復方氟米松軟膏及濃復方苯甲酸軟膏治療手部角化皸裂性濕疹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148例手部角化皸裂性濕疹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復方氟米松軟膏聯合濃復方苯甲酸軟膏;對照1組:單用復方氟米松軟膏;對照2組:單用益康唑曲安奈德乳膏,比較各組的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組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1組及對照2組(χ2=10.35,32.32,均P<0.01),安全性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 復方氟米松軟膏聯合濃復方苯甲酸軟膏治療手部角化皸裂性濕疹療效優于單獨外用復方氟米松軟膏及派瑞松軟膏,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廣。
復方氟米松;濃復方苯甲酸軟膏;手部角化性濕疹
手部皸裂性濕疹多發于勞動人群,由內外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病因復雜,治療困難,易復發〔1〕。筆者采用復方氟米松軟膏(香港奧美制藥廠有限公司)聯合濃復方苯甲酸軟膏(本院自制)治療該病,取得良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對象 選擇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皮膚科門診148例手部角化性濕疹患者。入選標準:(1)年齡18~60歲,男女不限;(2)臨床診斷為手部皸裂性濕疹,診斷標準見《中國臨床皮膚病學》〔2〕;(3)所有患者均未口服抗組胺藥物。排除標準:(1)皮疹局部合并嚴重細菌、病毒或真菌感染者;(2)對所用藥物有過敏史者;(3)接觸性皮炎者;(4)合并有其他部位濕疹;(5)糜爛性急性期濕疹;(6)治療前4 w內系統應用過免疫抑制劑或糖皮質激素者;(7)妊娠或有懷孕可能性的婦女及哺乳期婦女。治療組58例,男30例,女28例,平均年齡(30.8±0.4)歲。用藥期間4例早期局部出現燒灼感(暫時減少用藥量待不良反應消失后繼續常規用藥),1例出現局部干燥脫屑,退出試驗,脫落率1.7%。對照1組47例,男20例,女27例,平均年齡42.3歲。用藥期間2例因自覺油膩不適退出試驗,脫落率4.3%。對照2組43例,男18例,女25例,均完成實驗,無脫落患者。3組間一般情況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 試驗方法 治療組:復方氟米松軟膏每日早8:00時、晚8:00時各外用1次,以薄層涂于患處,并緩和地摩擦;濃復方苯甲酸軟膏每晚睡前外用1次并封包至次晨,連續4 w。對照1組:單用復方氟米松軟膏,每日早晚各1次外用,以薄層涂于患處并緩和地摩擦,連續4 w。對照2組:單用益康唑曲安奈德乳膏(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每日早晚各1次外用,以薄層涂于患處并緩和地摩擦,連續4 w。
1.3 療效判定標準 治療前及治療后4 w對靶皮損的紅斑、丘疹、浸潤肥厚程度、角化脫屑及苔蘚化5個方面由同一醫師進行評分,每項均按0~3分的4級評分法進行評定。0級=無,1級=輕度,2級=中度,3級=重度,最后進行總和并記錄相應的分值〔3〕。療效=(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100%。無效為療效指數<20%;好轉為皮損減輕,療效指數20%~59%;顯效為皮損大部分消退,療效指數60%~89%;痊愈為皮損消失,療效指數>90%;有效率=(痊愈+顯效)/全部病例數×100%。安全性評價:詳細記錄每次隨訪患者發生的不良事件及其采用措施與結局以及是否終止治療。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χ2檢驗。
治療組有效率為73.68%與對照1組的42.22%比較差異顯著(χ2=10.35,P<0.01);治療組與對照2組有效率16.28%比較差異顯著(χ2=32.32,P<0.01);對照1組與對照2組比較差異顯著(χ2=7.11,P<0.01)。
手部角化性濕疹好發于技術工人、財會人員、醫護人員、家庭主婦等人群,是臨床常見的皮膚病,其病程長,病因復雜,特別容易反復〔4〕,該病臨床表現為雙手皮膚角化增生、浸潤肥厚、皸裂。患者常有局部瘙癢,皸裂部位可出現劇烈疼痛,由于在手部,因此可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及生活。目前常使用各種外用激素對癥治療,但因皮損局部角化過度,藥物經皮吸收困難,療效常不滿意〔5〕。本研究結果顯示:(1)聯合用藥在治療手部角化皸裂性濕疹時安全性高,僅有1例因刺激反應退出試驗;(2)此種聯合應用方式療效明顯優于單用復方氟米松組及益康唑曲安奈德組;(3)單用復方氟米松軟膏組療效優于益康唑曲安奈德乳膏組。本試驗聯合治療優于單用藥物治療的原因可能與較合理的配方組合有關,其中復方氟米松軟膏不但含有匹伐酸氟米松,還添加有3%低濃度水楊酸,可促使糖皮質激素可以更好地滲透到皮膚深層部位,改善角化,增強療效,有報道稱此組合可提高激素穿透率達3倍以上〔6〕。低濃度水楊酸還能有效改善皮膚屏障功能,促進表皮層正常角化。濃復方苯甲酸軟膏(魏氏膏或灰氏膏)含12g苯甲酸和0.6g(3%)水楊酸。苯甲酸作為一種食品級消毒防腐劑,常用在牙膏、果醬及其他食物添加劑中,0.1%濃度即有抑菌作用,酸性環境下0.125%的濃度可殺滅葡萄球菌,臨床常作為外用藥治療角化性及細菌、真菌感染性疾病〔7〕。復方氟米松軟膏及濃復方苯甲酸軟膏中的水楊酸正是為苯甲酸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酸性環境,為其殺菌抗炎奠定基礎,起到協同作用。新近研究也證明局部感染和濕疹的關系密切。王華等〔8〕研究說明適當的抗菌治療在皮炎濕疹中的重要性。復方氟米松軟膏聯合濃復方苯甲酸軟膏正是兼顧了激素的抗炎,水楊酸的剝脫促吸收,苯甲酸的剝脫抗菌等作用,對角化過度性手濕疹臨床療效確切,安全性高。
益康唑曲安奈德乳膏為強效激素,有較好的抗菌、抗炎作用,但在治療角化性濕疹時療效不及復方氟米松軟膏,原因可能是局部過度角化影響藥物吸收所致。
1 彭安厚.復方氟米松軟膏治療掌跖部慢性濕疹〔J〕.臨床觀察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8;22(5):318-9.
2 趙 辯.中國臨床皮膚病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728-9.
3 王世惠.鹵米松和復方氟米松治療慢性濕疹的臨床效果對比〔J〕.中國實用醫藥,2010;5(9):133-4.
4 劉廣仁,韓永智,黃 庚,等.皮炎濕疹599例致病因素分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2;26(2):126-8.
5 吳志波,蘆桂青,陳友揚,等.復方氟米松乳膏聯合硅油乳膏封包治療局限性濕疹療效觀察〔J〕.臨床醫學,2011;31(12):89-90.
6 顏 艷,鞠 梅,于建斌,等.復方氟米松軟膏治療濕疹皮炎類皮膚病臨床療效觀察〔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6;39(2):116-7.
7 胡玉蘭,楊章群,郭淑云,等,醫院外用制劑研究〔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85.
8 王 華,唐 立,楊國玲,等.皮炎濕疹患者皮膚菌群的測定及其臨床意義分析〔J〕.中華醫學感染學雜志,2012;22(24):5574-6.
〔2016-12-21修回〕
(編輯 郭 菁)
寶雞市衛生局科研立項課題(2012-15)
張亞寧(1978-),女,主管護師,主要從事皮膚病的臨床研究。
曹 偉(1976-),男,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過敏性皮膚病及免疫性皮膚病研究。
R758.23
A
1005-9202(2017)02-0441-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7.02.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