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嶺 陳圓靜 何 倩 沈先卿 李遠程 金 昱 張 馳 黃 芬
(安徽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系,安徽 合肥 230032)
安徽省農村地區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現狀及影響因素
梁 嶺 陳圓靜 何 倩 沈先卿 李遠程 金 昱 張 馳 黃 芬
(安徽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系,安徽 合肥 230032)
目的 了解安徽省農村地區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的現狀并分析影響因素。方法 采用多階段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抽取19個行政村2 644名老年人,使用專家研討制定和論證的調查和訪談問卷,進行入戶一對一調查,并選定部分老年人進行深入訪談。結果 1 200人(45.4%)參與有經濟收入活動,680人(25.7%)參與一項或多項社區活動;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表明女性(OR=1.446)、與父母或兄弟姐妹同住(OR=1.736)和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OR=1.645)老年人社區活動參與率更高。結論 安徽省農村老年人社會參與程度低,相關部門應大力完善和加強老年人活動場所基礎設施和精神文化建設,積極宣傳動員老年人參與社區活動。
農村;社會參與;社區活動
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既是綜合治理人口老齡化的客觀需要,又是老年人實現人生價值、獲取精神慰藉的重要途徑,對于國家、社會、家庭和老年人自身都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1〕。本研究旨在了解安徽省農村地區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的現狀及影響因素。
1.1 一般資料 采用多階段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第一階段根據安徽省地理位置和經濟狀況分為皖北、皖中、皖南3個片,每片抽取2個地市,第二階段在每片抽取的縣中隨機抽取8、7和4個行政村,對抽取的19個行政村的老年人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2 686份,有效問卷2 644份(98.4%),平均70歲。
1.2 研究方法 專家研討法:通過專家研討制定和論證微觀調查和訪談的問卷及調查方案。現場調查:以調查的行政村為單位,經過知情同意后,采用入戶調查的方式,進行一對一問卷調查,并選定部分老年人進行深入訪談。
1.2.1 參與社會發展定義 參與有經濟收入活動:在過去半年內從事農林漁業、個體戶等工作,并且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能夠繼續從事相應的工作。參與無經濟收入活動(社區活動):在過去半年內有參與比如村委會活動、體育活動或活動室活動等社區活動。
1.2.2 量表賦分標準 使用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孤獨量表對老年人的孤獨感進行評估。量表共20個項目,第1、5、6、9、10、15、16、19、20條為反序計分,其余項目為順序計分,分別將20個項目評分進行相加,得到的分數越高表明孤獨感越高。得分20~34為輕度孤獨,35~49為中度孤獨,≥50為重度孤獨〔2〕。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χ2檢驗、非參秩和檢驗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1 參與社會發展現狀
2.1.1 參與有經濟收入活動情況 老年人至今所從事時間最長的工作為農林漁業最多、其次是正式工(公務員、事業單位職工等)。現在還在從事的工作以農林漁業為主。身體不好(37.0%)是老年人選擇不工作的主要原因。見表1。
2.1.2 參與無經濟收入的社區活動情況 680人(25.7%)正在參與一項或多項社區活動,其中參與體育活動人數最多有218人(32.1%),其次為其他社區活動215人(31.6%)、村委會活動126人(18.5%)、文化歷史等活動115人(16.9%)、老年活動室活動75人(11.0%)、環保、志愿活動26人(3.8%)、培育青少年活動25人(3.7%)。沒有參與任何社區活動的原因依次是不清楚活動場所及內容726人、沒有時間595人、體力不支406人、不想參與359人。

表1 老年人參與有經濟收入活動情況〔n(%),n=2 644〕
2.2 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的一般情況及影響因素 不同性別、居住狀況、文化程度和孤獨感在老年人參與社區活動情況中有差異(P<0.01),見表2。以是否參與社區活動(未參與=0,參與=1)為因變量,以性別、居住狀況、文化程度、孤獨感和認為可能是老年人參與社區活動影響因素的年齡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女性、與父母或兄弟姐妹同住和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老年人社區活動參與率更高(P<0.05),見表3。

表2 不同特征老年人社區活動參與率的比較〔n(%)〕

表3 農村老年人參與社區活動影響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隨著農村年輕勞動力大量進城務工導致出現數量眾多的留守老人,這對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都有不利影響〔3〕。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僅要加強農村老年人活動室、運動場所的建設,而且要真正能夠為其所知、所用。老年人的家庭負擔、身體健康狀況和參與的意愿也影響其參與社區活動的積極性。
有研究表明近年來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快、外出務工人數增加和從業環境的逐步改善,農民收入來源更趨多元化〔4〕。退休在家的老年人與繼續參與工作的老年人相比有更多的社交孤獨體驗,如果其進入老年期能夠選擇繼續工作,不僅可以充分發揮他們經驗豐富的優勢,而且可以降低他們的孤獨感,進而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5〕。健康狀況是進入老年期后選擇繼續工作的最主要障礙。鼓勵老年人進入老年期后積極參與社區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其精神文化水平,還可以緩解沉重的養老和醫療負擔。
由于老年人中女性較男性身體健康狀況好,女性更注重自己的生活質量;農村有更多適合女性參與的社區活動。居住狀況中與父母或兄弟姐妹同住的老年人更愿意參與社區活動,這可能與其不需要照顧孫輩,生活壓力較小,與父母或兄弟姐妹同住不會感覺孤獨有關。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老年人較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社區活動參與度高,這與陳茗等〔6〕研究一致,文化程度越高,社區活動參與度越高。相關部門在關注老年人身體健康的同時,應努力加強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建設。有研究表明老年人孤獨感越高,社區活動參與度越低,可能是由于孤獨感影響了其精神狀態,導致其出現抑郁或焦慮,影響老年人參與社區活動,從而導致其生活質量越差〔7〕。但是本研究只顯示孤獨感不同的老年人社區活動參與度不同,未表明孤獨感越高的老年人社區活動參與度越低,分析可能是由于受到老年人居住狀況等因素的影響。也有研究表明老年人進入老年期后社會交往、參與機會的減少會加劇其孤獨感〔8〕,說明社區活動參與度低可能相反地也會是老年人產生孤獨感的影響因素。
1 周紹斌,李建平.浙江農村老年人精神需求與精神文化生活狀況的調查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8;28(21):2141-3.
2 Cheng P,Jin Y,Sun HM,etal.Disparities in prevalence and risk indicators of loneliness between rural empty nest and non-empty nest older adults in Chizhou,China〔J〕.Geriatr Gerontol Int,2015;15(3):356-64.
3 賀 斌.農村留守老人社會支持、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現狀調查〔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3;30(9):703-6.
4 劉竹林,李 琴,葛 玲.安徽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區域比較分析〔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2009;26(3):20-2.
5 曹梅娟,張姣姣.老年人孤獨感影響因素的研究現狀及對策〔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2):5759-61.
6 陳 茗,林志婉.城市老年人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意愿及其影響因素〔J〕.人口學刊,2004;(3):30-4.
7 王希華,周華發.老年人生活質量、孤獨感與主觀幸福感現狀及相互關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5):676-7.
8 梁秋霞,李艷怡,楊思慧.農村老年人孤獨感與生活狀態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6;26(9):1259-60.
〔2015-12-26修回〕
(編輯 苑云杰/杜 娟)
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No.201410366034);全國老齡辦政策理論研究課題(No.QLB2014A003)
黃 芬(1972-),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慢性病研究。
梁 嶺(1994-),男,在讀博士,主要從事慢性病研究。
R195.1
A
1005-9202(2017)02-0470-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02.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