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馳 孟凡莉
(杭州師范大學,浙江 杭州 310018)
美國持續照料退休社區的健康管理模式及啟示
周 馳 孟凡莉
(杭州師范大學,浙江 杭州 310018)
健康管理;持續照料退休社區
美國作為較早進入老齡社會的國家之一,到2013年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經達到總人口的17.4%〔1〕,近半數老年人愿意居住在“家”一樣的環境下、擁有各種服務設施的養老社區。據調查顯示,居住于持續照料退休社區(CCRC)老人的余命年齡是非居住于CCRC老人的1.5倍〔2〕。CCRC近年來正成為美國社會的主流模式,其對老年人全方位的關懷和健康管理模式值得我國借鑒。
1.1 概念 CCRC即通過為老年人提供自理、半自理、照護一體化的居住設施和服務,使老年人在健康狀況和自理能力變化時,依然可以在熟悉的環境中繼續居住,并獲得與身體狀況相對應的照料服務〔3,4〕。在美國,共有超過2 100個CCRC,能夠照顧約62.5萬退休老人。
1.2 服務對象
1.2.1 健康老人 在社區中有獨立的住所,且生活能夠自理的老人。自理型老人享受到的服務有飲食、清潔和洗衣、醫療保健及緊急救護等。同時,社區還會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如老年大學、興趣協會等,豐富他們的日常生活。
1.2.2 半自理老人 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幫助照料的老人。半自理和健康老人的住所是分開的,他們享受到的服務有飲食、穿衣、洗浴、洗漱及醫療護理等,同時社區會提供與他們身體狀況相適應的各類活動,豐富日常生活。
1.2.3 失能老人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他人照料的老人(一般年齡≥80歲)。他們有特定的住所,并得到社區提供24 h有專業護士照料的監護服務。
1.3 運作模式 CCRC是復合式養老社區,通常選擇設在距市中心50~100 km、交通便利、環境優美的城市周邊地區。該社區擁有各種生活配套設施和健康維護中心,為老年人提供集健康管理、醫療康復、文化娛樂、酒店服務、綜合管理為一體,涵蓋衣食住行的全方位服務,自最初的退休享樂到最后的臨終關懷這樣終生退休養老服務,滿足老年人在身體、情緒與心靈安全情境等各方面的需求。老年人根據自身需求和經濟條件,可選擇退休后入住不同的居住形態,有獨立生活住宅、輔助生活住宅和護理之家3種,每月支付一定的服務費用,便能享受“一站式”終生退休養老服務。
1.4 特征
1.4.1 生態環境優美 CCRC養老社區首先考慮在生態環境和自然氣候適宜的地方選址,大量運用園林景觀和水系營造出人與自然和諧的居住場所,陽光明媚、風景怡人的環境使得老年人可以怡情養性、延年益壽。
1.4.2 人性化設計 CCRC養老社區考慮到老年人的特點,社區內所有設施均采用無障礙設計,小到房間的廁所,大到室外公共場所,隨處可見扶手和殘障設施,并擁有實時安全監控和報警裝置等設計,為老年人提供便利和安全。
1.4.3 配套設施齊全 CCRC養老社區在健康管理方面,配備專門的健康照顧中心和社區醫院,社區內的管理和護理人員與老年人的比例基本為1∶1,可足夠保障老年人的健康生活。在生活照料方面,設有餐飲中心、娛樂活動室、老年用品商店、教堂,為老年人的衣食住行提供極大的方便。
筆者在美國走訪了加州、奧蘭多、邁阿密3個城市的13所高、中、低端CCRC,發現他們在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方面做得深入全面,主要從膳食、生活、日常醫療保健出發,輔以齊備的場所設施,通過細致入微的服務及完善便捷的設施來為居住的老年人提供一種溫馨安逸的老年生活。
2.1 膳食方面 在社區里一般都設有1~2個公共餐廳,由專業的營養師進行膳食指導,為老年人搭配和提供健康飲食。餐廳在位置的分布上會考慮到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往往是設在行動不便老人所居住的轄區內,且餐廳內部的設計上有殘障設施。有些比較高端的社區還會配備自助式廚房,以供老年人在廚師的指導下自己制作健康飲食。
2.2 生活方面 老年人的健康需要從生理、心理和社會交往3個層面來進行維護。社區每周都會設計不同組合的活動項目,涵蓋身體活動、益智游戲、休閑娛樂、心理沙龍等,并在大廳內最醒目的公告欄或每個樓層的樓道口張貼活動日程表。老年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自由安排時間并報名參加,以達到鍛煉身體、腦力活動及社交溝通等目的。如半自理老人可以選擇打牌、麻將、數字游戲、拼圖等益智游戲;并去健身室在醫生等專業人員的指導和陪伴下進行健身鍛煉。所有這些活動及課程,均有專職老師指導,而這些老師往往是聘請社區內的老年人或附近大學的老師作為志愿者教學。
有些比較高端的社區,老年人可以免費成為各類鄉村俱樂部(如老年啦啦隊、園林、繪畫俱樂部等)的會員,老年人既可參加俱樂部活動,也可在俱樂部打工,滿足老年人的物質及精神需求。還設有高檔會所(包括社交場所和運動場所),提供上網、電影院、桌球、乒乓球、室外游泳池、圖書館、室外網球場、高爾夫球場等各種運動娛樂設施。在健身場所,運動器材均智能化,通過用戶智能鑰匙進行識別和儲存老年人運動信息,并科學計算其運動量。
2.3 日常醫療保健方面 可及性和連續性是醫療保健服務的關鍵。在社區內一般會設有健康中心,有簡單的診室可供日常健康檢查用(如定期測量血壓、體重等);設有康復運動室,配有醫生指導手術后的老年人進行康復鍛煉;設有護理中心,并配備專門的醫療用車,定期接送老人去醫院治療。同時,每位老年人都配有一個自己的家庭醫生,家庭醫生會根據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定期提供服藥和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并且提供上門測量血壓等健康管理服務。有些高端社區每10 km內設有一家社區醫院,要求步行30 min能到達。社區內還配有各種私人小型診所,有專門的老年記憶恢復中心,臨終關懷服務。每1.6 km內設有一個護理站,護工定期上門為老年人進行健康檢查和服務,并與老年人進行定期交流,確保老年人身心健康。
2.4 硬件設施方面 齊備的設施能夠讓居住的老年人享受到最完善和優質的服務。社區內配套設施齊全,擁有教堂、醫院或私人診所(保證步行30 min以內能解決所有健康問題)、娛樂中心、高爾夫球場、老年大學等各類場所。在社區內的公共場所和私人住所一般均配備緊急按鈕、心臟急救設備,室內通道設有扶手和防滑地板,提供殘障設施,以方便老年人行走及發生意外時可以第一時間獲救。并在社區內設有緊急反應中心,一旦老年人出現緊急狀況,醫護人員能在5 min內趕到。有些高端社區會給每位老人配戴智能手表,當老人意外受傷或跌倒需要求救,可按手表按鈕,保安和護士會立即趕到。私人住所還安裝有智能報警信息,可與手機連接使用。
3.1 積極發揮政府的引導和管理職能 美國政府為老年人制定并組織實施了一系列社區養老服務的法規政策,興建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并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監督和引導各種養老服務機構的成立和運行〔5〕,為老年人提供完善的公共衛生預防保健服務,以促進老年人健康地安度晚年。
我國政府對發展社區養老服務的扶持力度尚不夠,投入的資金也有限。近年來衛生部出臺《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2009年版)》中首次提出“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規范”,隨后2011年出臺《中國老齡化事業發展“十二五”規范》,2013年國務院相繼出臺《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說明政府已逐漸認識到養老問題的嚴峻性,但在配套的政策和資金支持方面仍需積極發揮引導和管理的職能。
3.2 大力推動智能信息化平臺的構建 智能信息化平臺可以應用在對老年人健康狀況的實時監控,將血壓、血糖等基礎檢測值通過網絡傳輸到后臺的遠程健康管理平臺,為社區的老年人提供健康評估,并及時對疾病進行早期干預、早期治療的動態管理。在我國智能化社區養老信息平臺的建設還處于起步期,資金和健康管理師短缺,且信息平臺專業軟件的建設需要較長時間,今后需大力推動智能信息化建設〔6,7〕。
3.3 努力提供以人為本的健康管理服務 美國的養老社區非常注重以人為本的理念,在為老年人提供的服務方面做得相當舒適便捷化,如居住的地板均為防滑地板;房門是寬大型,便于輪椅車無障礙通過;室內扶手為木質材料,讓老年人摸上去不覺得冰涼;室內健身設施均配有專門的殘障用具和殘障通道,并配備社區生活健康管家。日常生活中,由家庭醫生和社區護理人員定期提供一系列健康管理服務,以保障老年人的健康,讓居住的老年人能夠頤養天年,溫馨如家。我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老年人對于健康管理服務的心理期望也逐漸提升,許多空巢老人容易產生孤獨、抑郁的心情,再加上身體功能的衰老化,尤為需要這種人文關懷和細致的服務〔8,9〕,有利于推動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的發展。
3.4 合理引導老年人的健康養老理念 由于文化差異,美國老年人大多比較獨立,偏愛社區養老,熱愛參加高爾夫、桌球、游泳等戶外活動,非常重視個人健康狀況。在養老社區內可以和同齡人交流溝通,環境舒適,樂于脫離子女獨居。因此,美國的老年人對社區養老的需求很大。而在我國,受傳統文化的影響,老年人更喜歡由子女照顧,以居家養老為主。目前我國養老服務產品供給不足的問題十分突出,老年人需求迫切的生活照料、長期護理、精神慰藉、文化娛樂等服務領域發展都比較緩慢〔10〕。養老服務市場應合理引導老年人追求身心健康的適宜養老方式,并開發相應的優質養老服務產品。
1 Donald GF,Saadia G.A profile of older Americans〔R〕.Washington:Administration on Aging(AoA),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2011:1-16.
2 宋凌寒.美國:CCRC養老模式日漸流行〔J/OL〕.北京:中國社會福利協會,2013;http://www.casw.org.cn/flxh/hykx.php?classid=2&id=562
3 Alexis D,Joyce P,Smith G,etal.探討美國CCRC養老模式及其在中國的前景〔J〕.建筑技藝,2014;4(3):52-5.
4 郭紅艷,彭嘉琳,雷 洋,等.美國養老機構服務質量評價的特點及啟示〔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7):652-4.
5 劉 薇,吳欣娟,曹 晶.從美國的全方位養老服務項目看國內社區老年護理模式的發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15(36):3959-60.
6 鄧仁麗,段佳忠,黃 議,等.休閑養老社區的護理人力資源問題及對策〔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4):6344-5.
7 熊韻波,劉 勤,齊玉龍.我國老年健康管理模式構建〔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3):662-4.
8 田逸嬌.英美日三國社區養老服務的經驗及啟示〔J〕.勞動保障世界,2003;10(1):51-3.
9 鄭巖巖.老齡化背景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調查〔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3.
10 嚴曉萍.美國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及啟示〔J〕.社會保障研究,2009;16(4):19-25.
〔2015-11-10修回〕
(編輯 苑云杰/王一涵)
浙江省社科聯研究課題(2014B005)
孟凡莉(1977-),女,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老年健康管理研究。
周 馳(1985-),女,博士,講師,主要從事老年健康管理研究。
R199
A
1005-9202(2017)02-0518-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7.0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