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時代,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在很多中職院校,學生曠課、打架等不良現象頻繁出現,而且很多學生存在著自卑、自控能力差等問題。作為中職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不僅要確保學生文化素質及文學修養的提升,還需要對學生開展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從而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課內實踐活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所謂的課堂內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指的就是通過實踐的方式,在進行新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強化心理教育。因為,很多中職院校的學生存在著很嚴重的差生心理,對于學習存在著自卑和抵觸情緒。傳統的教學模式,沒有辦法給予學生被尊重的感覺和體現自身的平臺。在具體的課內實踐活動的設計上主要可以參考以下幾種方式:
第一種,演講比賽。以蘇教版中職教材中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這篇文章為例,在講述海子這首詩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設置演講比賽這種課堂實踐活動。首先應給予學生充分的閱讀實踐,并且采用多媒體設備播放配樂詩朗誦,使學生能夠充分地了解到詩歌的內容,把握語音的輕重和語句間的停頓。隨后,就可以讓學生在小組范圍內進行演講試練。這一部分主要的目的就在于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信,因為很多的學生很難在第一次就敢于面對全體同學和老師進行自己的演講,在通過小組試練得到小組內成員的肯定之后,學生的自信心將會得到極大的提升。最后,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來到講臺上進行演講,在演講之后還可以要求學生闡釋自己對于這篇文章的理解和感悟。針對學生的感悟,教師需要對正確的內容加以肯定,錯誤的內容委婉地指出,對于演講較好的學生給予充分的表演時間,相對較差的學生也要對他們進行鼓勵。
第二種,辯論活動。中職階段的學生有著很強的表現欲望,并且希望得到別人的承認和認可。很多時候他們進行打架、曠課等一系列活動存在著吸引別人注意的因素。所以,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就需要給學生提供一個說服別人的平臺,那么辯論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以蘇教版中職教材中的《動物身上會進化出輪子來嗎?》這篇文章為例,教師就可以將這篇題目設置成此次辯論會的主題,在這個主題之下,學生就可以分為正反兩個陣營進行辯論。雖然這則辯論題目看起來有著很強的傾向性,但是辯論從來都是這樣,需要正反雙方的發言來拉攏周邊的人們認同他們的觀點。在雙方具體辯論之前,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如何去尋找資料,包括圖書館的書目查詢,互聯網的引擎搜索等等。這種辯論的實踐活動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給予學生自主表現的空間,使學生成為整個課堂教學當中的主體,加深了他們的主人翁意識,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第三種,寫作活動。在寫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很好的一種嘗試,這項活動要與閱讀教學相結合。蘇教版中職語文教材當中很多篇章的內容都有著很好的寓意,《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表達的是對于美好人生的一種向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描繪了作者對于光明的向往和那一種永不言棄的精神。所以,在進行此類篇章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布置相應的寫作任務。例如,在遇到胡適先生的《我的母親》這樣一篇關于家人的文章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布置半命題作文《我的XX》,在進行理想系列的文章寫作時,學生則能夠對于自身的未來有一個相對模糊的認知,不再對自己放任自流。
二、課外實踐活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語文教學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課內外的實踐活動需要有效結合開來,只有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地走出曾經的陰影,構建健康的心理環境。課外實踐活動的開展,一般來說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模式:第一,課外閱讀實踐活動。由于課堂內的文本相對來說較少,對于學生所起到的效果不大,所以為了更好地提升課堂綜合實踐對于學生心理健康的引導,就需要根據課堂文本的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拓展。例如,在進行胡適先生《我的母親》這篇文章教學之后,教師就可以推薦學生課外閱讀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史鐵生的《我與地壇》等等。通過課外材料拓展,就可以起到加深學生印象的效果。第二,環保活動。在當前時代環保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話題,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來說是十分重要的。環保活動即包括學生對于自身的環保要求,比如說不隨地吐痰、不亂扔紙屑、光盤活動等,同時也包括校園清潔、河邊拾垃圾等團體的環保性活動。通過這樣的活動不但能夠讓學生養成一種良好的個人習慣,而且能夠引導學生有效地關懷我們周邊的環境。第三,尋訪活動。尋訪是一個十分廣義的概念,既可以在城市內尋訪,也可以通過網絡等資源進行世界性的尋訪。例如,在講述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篇文章之后,就可以給學生布置尋訪類似人物的課外實踐活動。
綜上所述,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忽視,只有在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學生擁有一顆健康的心靈,讓他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事半功倍,最終有效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乃至于綜合素質,成為社會中的合格人才。
(沙秋靜 江蘇省如東中等專業學校 2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