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建華
【摘要】在信息化社會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支架式教學方法在中學數學課堂中得到了有效應用.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經驗,分析運用支架式教育法優化中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支架式教學法;優化;數學
一、支架式教學法的內涵
支架式教學法是基于建構主義理論基礎提出的一種教學方法,符合新課改提出的教學創新要求,可以從根本上轉變教學結構.支架式教學法主要是教師搭建支架,來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學習任務,進行有效學習.該方法中,學習任務的主體從教師轉移到了學生身上,支架式教學的核心是引導學生建構以及內化知識技能,在教師幫助下完成教學任務,同時向更高水平認知活動出發.在該教學方法的運用過程中,教師提供支架,幫助學生獲得發展.
二、運用支架式教學法優化中學數學課堂的具體案例及分析
支架式教學法的應用流程為:搭腳手架—進入情境—獨立探索—協作學習—效果評價.選擇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九冊P76—79第三單元第二節“三角形面積”的計算為例,在該課堂中有效應用支架式教學法(如圖1所示).
圖1 “三角形面積”支架式教學法
(一)搭腳手架
支架式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首先要提供學生學習的腳手架.支架式教學法的核心是對學生最近發展區的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超出學生的當前能力時,及時提供支架.教師可以首先建立概念框架,搭建腳手架.概念框架的建立需要結合學生的最鄰近發展區,確定合適的教學主題.
案例中,圍繞“三角形的面積”這個主題,按“最近發展區”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提出如下問題:①三角形的面積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②兩者之間有關系的條件是什么?③三角形的面積怎樣計算,有公式嗎?④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產生的?
(二)進入情境
情境創設環節,可以引導學生對懸念問題進行設置,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在支架式教學法的應用中,有多種支架設計方法,如暗示、榜樣、提示、交流、部分答案等.不同的支架設計方法,具有不同的教學效果.其中,榜樣示范支架設計方法的應用中,可以通過提供問題解決的樣本,并在課堂上進行具體演示.學生在學習教師演示的方法中,可以獲得有效的認知活動過程.在中學數學課堂支架式教學法的應用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提問及解釋的方法,明確教學任務,從而展示出問題的最佳解決思路.
案例中,腳手架搭成以后,教師把靜止的平面教案變成立體的課堂活動,教師在電腦上演示:每個小方格為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沿對角線截去一半后,得到的三角形的面積是多少?
(三)獨立探索
在中學數學課堂中有效應用支架式教學法,必須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教師搭建腳手架后,學生應該在支架中進行自主探索,從而得到自我提高.
(四)協作學習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進行協作學習,提供必要的幫助,同時給予學生鍛煉的機會.學生獲得數學知識及技能的過程是一個改進與發展的過程,必須要不斷促進學生與外部的有效交流,同時注重學生內部的有效交流.在中學數學教學課堂中,可以采用課堂研討的合作學習模式,引導學生交流互動,從而提高支架式教學法的應用效果,優化教學過程.
(五)效果評價
在新課改過程中,為了促進課堂教學的最優化,教師應該首先具備清晰的課程標準,并對數學知識進行創新性建構.支架式教學法的效果主要取決于學生的主動參與性,與課堂氛圍有關.支架式教學法可以提供分層次的教學,促進學生的發展.對教學效果的評價,需要有效結合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同時也要利用檔案袋評價等新型評價方式.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應用支架式教學法,能夠顯著改善教學效果,促進教學課堂的優化.教師應該不斷促進自身知識建構的創新,在中學教學過程中,應用有效的支架設計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與協作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以及合作精神,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解決能力.
【參考文獻】
[1]黃海霞.建構主義理論下的三種教學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2.
[2]孫立坤.涼山彝族自治州民族中學高一數學教學現狀調查與個案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