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亮
【摘要】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旨在“學生主體得到充分展現和發展,教師主導得到生動呈現和發揮”.本文作者指出打造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策略,應該緊扣教學特點以及師生特性進行設計和架構,從而達到教和學的效果最大化以及效能最優化.
【關鍵詞】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思考;探究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和全面滲透,課堂教學“高效”一詞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和無限的豐富,但其根本要旨在于“學生主體得到充分展現和發展,教師主導得到生動呈現和發揮”.許多高中數學教師為了追求課堂教學的“最優化”這一目標,對課堂教學之中教學方法的設置和運用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形成了具有一定指導性、借鑒性和操作性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手段,如“先學后教、當堂練習”的“楊思教學法”,“學生學進去,講出來”的徐州“學講計劃”以及“情境導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鞏固拓展—檢測小結”的“如皋五步教學法”等等.這些對我們做好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提供了有效參考.筆者在探究打造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策略的進程中認為,要實現教學策略的教學最大功效,應該緊扣教學特點以及師生特性進行設計和架構,從而達到教和學的效果最大化以及效能最優化.
一、利用師生學教特性,實施探究式教學策略
現代教育學認為,課堂教學體系中,最為重要的構建要素,最為必需的教學因素,是教師和學生.同時,“教師的教學”和 “學生的認知”二者教學要素之間活動,是一個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共同提升的互惠進程.教師的講解,為學生的探知提供了科學指導和方法保障.學生的探知,反映和展示教師的講解效果和成效.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策略的設計中,高中數學教師應科學利用師生之間在學與教之間的互補、互惠特性,實施探究式教學策略,在以導促探、以導引探、導探結合中,一方面要重視高中生自主探究思考活動的“創設”,讓他們鞏固強化數學知識根基;另一方面要注重他們實踐過程的指導,針對他們探究進程中出現的認知缺陷、解答錯誤以及解析疑難等,有效指點,科學引導,實現高中生數學探究實踐活動的有序、深入、高效開展和推進,提高高中生數學探究的技能以及效果.
二、緊扣課堂發展特性,實施互動式教學策略
教育運動學認為,課堂教學作為人類社會活動的重要形式之一,其發展進程包含了教師的講解指導、學生的探索研究兩個重要部分,并且二者之間不是互不相連、自行其是的獨立活動,而是互相聯系、相互包容的有機整體,教中有學,學中有教,相互交集,不可割裂.教師在打造高中數學高效課堂中,應緊緊抓住課堂教學進程中的發展特性以及教與學活動的包容特征,摒棄以往學教脫節、各自為政的狹隘教學模式,建立融合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探知的互動式教學方法,將教師的教學指導功效和學生的探究學習特性有機地融合,在教師的有序引導、科學指點中,推動和提高高中生的學習成效.
如“等比數列”一節課“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知識點講解中,教師實施互動式教學策略,設計如下教學過程:
師:提問:請同學們寫出①an=2n, ②an=1[]2n-1,③an=20n-1這三個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你能說出他們的通項公式嗎?
生:開展觀察和猜想活動,尋找這三個公式中共性的地方,指出可以把三個等比數列改寫成an=2×2n-1,an=1×1[]2n-1,an=1×20n-1的形式.
師:引導學生繼續觀察.
生:合作討論,指出這三個式子中都有n-1次冪,并且乘號前面的數字2,1,1,即首項為a1,因此可以猜測到它們的通項公式為an=a1qn-1.
師:組織學生推導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
三、抓住以評促思特性,實施評價式教學策略
教育學認為,教師的主體指導功效之一,就是評判指點學習對象的學習實踐成果及效能,并且借助于評價活動,促進被評判對象更加深入地思考、深刻地改進和切實提高.眾所周知,高中階段學生群體數學知識素養及能力水平與現行的教學大綱要求標準之間存在差距,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這就導致了高中生的數學學習活動進程會出現認知缺陷和思維瑕疵.這就決定了教師開展數學課堂教學時,要利用教學評價所具有的指導促進功效,通過實施評價式教學策略,在教師點評、學生互評、小組互評等多樣性的評價形式中,進一步引導高中生進行自我反思、深刻剖析和自我改正等自主思維、實踐活動,以此提升高中生數學學習成效.
上述所闡述的內容,是本人對打造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策略的淺層次思考和初步探究.高中數學教師只有牢牢抓住課改要義、緊緊圍繞課堂特性,堅持創新務實,設置科學的教學策略,精心實施教學,才能取得學與教的雙進雙升.
【參考文獻】
[1]劉光新.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探析[J].科技信息,2010(22).
[2]賴俊明.新課程背景下適應高中課程發展的教學評價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