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瓊
【摘要】合理調節高中數學作業的結構,正確布置作業內容,使學生能夠很好地應用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鞏固學生的數學基礎,是本文所要討論的重點.通過創新型的作業布置結構,使高中數學教學更加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同時也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高中數學;作業布置
提起數學作業,對于學生來說已經變成了一種負擔.不僅占用了大量的課余時間,也沒有很好地加深課堂教學效果,甚至容易引起學生的逆反情緒.形成這種局面的因素比較復雜,主要原因在于數學的作業布置缺少科學的結構和實踐性的內容.合理調節數學作業的結構,布置精細巧妙的作業內容,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有效地提高學習成績,進而拓展數學思維和創新能力,是高中數學教學所要解決的一個難題.很多學校和教師都在研究如何優化高中數學作業的布置結構,希望通過本文能夠為廣大教師提供一些有益的經驗.
一、傳統高中數學作業布置中存在的問題
(一)過于程式化而缺少靈活性
傳統的高中數學作業布置基本都是根據教材進度,配合課后習題,以由簡至難的順序來安排作業內容.這樣的方法雖然能夠對加深課堂教學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很容易造成前后內容脫節,特別是對于一些內容連貫性較強的部分,例如函數和集合,導致出現學生單獨學習每個部分都不錯,一旦組合在一起形成綜合性題目,學生就無從下手的情況.而且程式化的題目很容易養成學生的單一思維,缺少處理復雜題目的能力,不利于后期數學成績的提高.
(二)限制了學生的創新型思維
數學本身是一門需要創新型思維和大膽實踐能力的學科,然而在傳統的高中數學作業中,一些固定模式的題目限制了學生的創新型思維.學生只能通過死記硬背來記憶數學公式,甚至是一些典型的題目,以期能夠獲得高分.盡管在一段時間內,這種模式能夠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卻造成了嚴重的傷害.學生思維僵化,缺乏處理綜合題目的能力;而大量的記憶也容易給學生造成巨大的學習壓力,使學生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調節高中數學作業布置結構的作用
(一)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教師在完成課堂教學之后,根據教學要求設置作業內容,然后讓學生自主選擇作業的數量.這樣不僅檢驗了學生對于自身學習能力的認知程度,也使學生從繁重的課業負擔中解脫出來,又不會耽誤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同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培養.
(二)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由于每名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有差異,因此各自完成的作業數量和質量也有所不同.教師在學生提交作業并完成批改之后,可以安排學生互相交流,這樣既促進了班級學習風氣的增長,也增進了同學之間的感情,還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工作壓力.
(三)激發學生的創新型數學思維
調節數學作業布置結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激發學生的創新型數學思維,很多學校采取了讓學生自己編寫題目的方法來實現這一目的.編寫題目能夠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和歸納,從而建立起完整的知識體系;同時還建立起學習自信心,使學生對知識的運用有了新的體會,加強了學生對于復雜題目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創新型思維能力.
三、創新型作業布置結構的探索
(一)自選作業
傳統的作業布置主要是大量的重復性的習題,以幫助學生不斷鞏固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但是題海戰術很容易造成學生的心理疲勞,進而對數學產生厭煩心理.教師應當準確把握教學核心,提出課后作業的框架,對于作業的數量不應做過多的要求,只需設立最低作業量,其他的就交給學生自己來完成.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發揮,其內在的學習潛力也被激發出來.同時,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水平的作業題目,使知識得到最好的鞏固與練習,避免出現難度過高影響學生自信心,以及難度過低耽誤教學進度的情況出現.這種給予學生自由選擇作業的布置結構充分體現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所提高.
(二)矯正作業
由于每名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基礎都是不同的,因此在接受相同的教學之后,所反映出的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也是不同的.在推廣自選作業的布置結構的同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摸底,將學生的學習水平分為若干個層次,針對每個層次的學生進行專門的矯正作業.矯正作業的內容主要是對基礎能力的鞏固,避免學生盲目追求寬松環境和習題難度而忽視了基礎.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其自選作業主要以提高能力為主,矯正作業所占的比例不需要太多;對于學習能力基本合格的學生,要適當平衡自選作業的比例,通過矯正作業來保證基礎知識的鞏固;對于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要減少自選作業的比例,由教師選擇合適的矯正作業題目來進行基礎練習,以穩定前進為準則.
(三)檢測作業
當一個完整的章節學習結束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自選作業的基礎上更進一步:自己編寫檢測作業,也就是自己檢測該章節的學習成果.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在編寫題目的時候,從不同的角度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反復梳理知識體系和難點要點.學生在編寫題目的時候,也能從中發現各種題型與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這樣在考試的時候就能夠做到駕輕就熟,與傳統作業布置中運用題海戰術來加強學生對于題型記憶的方法相比,這種方法更加簡便合理,適合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學習水平.檢測作業的另一個運用是讓學生之間進行互相檢測,在完成檢測作業的過程中,學習較差的同學能夠從學習較好的同學身上學到更多的有用的學習方法;而學習較好的同學也能夠建立起學習自信心,還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互助合作,培養了健康的競爭意識.
(四)研究性作業
研究性作業是高中數學作業布置結構中的核心環節,它要求教師要根據課程內容劃定合適的作業范圍,結合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指導學生自己選擇并總結所學知識.與檢測作業不同的是,研究性作業所涉及的多為專題性內容,需要大量的資料收集和整理;在實施研究的過程中,要及時向教師請教和溝通,以便對作業進行修正.盡管研究性作業對于學生自身的學習水平有著一定的要求,但是并不意味著學習較差的學生就不可以參與研究性作業.研究性作業的實質是讓學生在教師劃定的范圍內研究學習,充分享受自主選擇的權利,而研究性作業的成果會由教師來進行評判,并給出指導意見,因此與結果相比,參與的過程更加重要.學生還可以互相合作進行研究,既能縮短研究性作業所需的時間,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為學生今后步入社會奠定了重要基礎.
布置研究性作業的好處有以下幾點:
1.學生在進行研究性作業的過程中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充分發揮了主體作用,培養了自己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
2.完成研究性作業所需的時間較長,在這段時間內,學生逐漸養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了自覺自律的優良品質.
3.研究性作業基本都是由多名學生合作完成的,這樣不僅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也鍛煉了學生收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這種開放性的作業布置結構,使學生的綜合素質有了極大的提高.
四、總 結
現代化的教學模式總在發生著變化,想要適應這種變化,首先就要從課后作業入手.作業作為最有效的檢測學生學習成果的一種手段,也要與時俱進,順應時代需求,合理調節其布置結構,調整不同層次的作業難度,遵循學生的認知習慣,掌握教學中的規律,幫助學生在寬松的環境下積極主動地去學習.這種新的模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成績,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課堂上下都充滿了良好的學習風氣.同時,這種作業結構還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它既是一個供學生之間互動交流的學習平臺,使學困生逐漸走向優秀;也能幫助學生進入更高層次的領域,使學優生更加出色成功;為社會輸送了更多的有用人才,也為高中數學教學積累了必要的經驗.
【參考文獻】
[1]張艷欣.淺談高中數學作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性[J].大觀周刊,2012(25).
[2]宋鋼.高中數學作業結構調整的嘗試[J].語數外學習,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