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玲
摘 要:本文針對工程測量類課內實訓課程,在課內實訓教學中就如何有效地組織開展實訓項目、向有限的時間要效率、要質量,為實現高效課堂的終極目標,提出若干設想。
關鍵詞:工程測量;高效課堂;實訓項目;成果質量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工程測量課程是一門技能型應用性很強的實用課程,因此作為課程有機組成部分的實訓課程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打造工程測量實訓課程的高效課堂,使實訓課堂產生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本人一直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下面就結合筆者多年的切身體會談談打造高效課堂的一些看法。
一、教師的高素質技能是高效課堂實現的必要保障
首先,作為一名專業課程教師,先進的教學理念、現代的教學方法固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教師的專業技能在課堂教學中更加重要。打造實訓課程的高效課堂,教師必須練就過硬的實踐技能,必須會舉一反三、具備“賣油翁”的嫻熟的專業技能。這些在教材的略略描述中很難找到方法和技巧,需要教師勤學苦練,方能習得。
二、精心設計每一個實訓項目是高效課堂實現的前提
工程測量實訓課程由一個個實訓項目組成,教師是項目的總設計師,精細設計每一個實訓項目是高效課堂實現的前提。要高質量地完成實訓項目,需要進行“課前方案設計——課前數據計算——課上集中布置、實際操作、質量檢驗——課后技術總結”等六個步驟。通過這六個步驟(見圖1)使得學生對實訓課項目從“任務目標獲取”、“技術方案制定”、“數據計算處理”、“實地操作演練”、 “成果質量檢驗”、“成果技術總結”等環節進行了更為有針對性的訓練,從而盡可能地做到 “教、學、做一體化”。
圖1
三、因項目施法,遵循客觀規律是高效課堂實現的基礎
每一個實訓項目均有其特色和訓練方法,因此,教師需要根據不同的實訓項目,針對性地設計實訓步驟和方法,切實實現實訓課堂高效化。以儀器使用項目為例,學生操作儀器會經歷“生”、“熟”、“巧”三個階段。我們就須采用“生”、“熟”、“巧”三個階段的不同技能訓練方法。剛開始時處于“生”的狀態,操作過程中擰螺旋的力度總是把握不好,有的擰掉了目鏡,有的把腳螺旋擰壞了,有的不會調節對點器等等,操作次序混亂。安置一次儀器要花費十幾分鐘,甚至更長的時間,讀出的數據也不準確,精度太低,成果不可用。操作一段時間后,有了一定的熟練程序,達到“熟”的階段,安置儀器一般會在 4min~10min 之內, 但精度一般,成果基本可靠。學生的操作發展到這一階段就會出現停滯不前的狀態,這在心理學上叫“高原期”,這個時候如果繼續不間斷的練習,就會達到“巧”的境界。在“巧”的階段,安置儀器一般會在4min 之內完成,儀器高度適中、三腳架張開角度恰當,觀測次序井然,測量精度高,成果可靠。按照“生”、“熟”、“巧” 三個階段的發展規律,進行指導訓練,并且告知學生規律的不可逾越性,順利度過緊張的“生”階段、進入興奮的“熟”階段,到達萬變的“巧”階段。
四、嚴格把控課內實訓環節的質量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關鍵
1.引入“成果質量檢查環節”
對各實訓小組的操作成果要進行檢查。 檢查方法依據實訓項目的特點分為“教師抽查法”、“學生自查法”,其中學生自查環節包括 “小組互相檢查法”、“變換方法檢查法”、“變換儀器檢查法”等。通過成果質量檢查環節,培養學生重視“按流程操作、按設計測量、按規范把關”的意識;培養學生從事測繪工程工作“質量至上”的意識,質量檢查也是數字化、信息化時代測繪人員必備的技術素質,通過強化學生的質量意識,使其理解質量檢查的重要性;同時使得課堂教學盡量接近生產實際,從而實現 “教學過程”和“生產過程”的準確對接,同時也實現了向每一節課要成果、要質量的目標。
2.引入“實訓課評價環節”
工程測量課內實訓引入“成果評價環節”,主要采取的方法是對各小組的“實訓課前準備情況”、“實訓課堂操作情況”、“成果質量檢查情況”等進行評價。課前準備情況主要通過“課前方案設計和數據計算”環節評價;課堂操作情況通過“實訓課堂小組工作進度和工作量” 來判斷評價;實訓課質量和效果檢查通過“教師抽查和學生自查”來衡量。
通過“成果質量檢查”和“實訓質量評價”兩個環節,使得各實訓小組通過“小組自查” 對本組的成果質量有所判斷,同時通過“小組互查”檢查其他小組質量,發現自己的問題,借鑒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小組之間有了溝通、交流和探討,形成了良好的實訓課氛圍。同時實訓指導老師再進行“分組抽查”,把發現的共性的問題集中講解,做到強化和提升,有效地避免了傳統實訓環節學生只是完成了實訓項目,而不知道成果是否合格的問題。
五、靈活的排課方式有助于高效課堂的實現
實訓課采用四節連排形式,有助于提高實訓課效果,初步解決了儀器領取和歸還損耗的時間,保證了實訓課的時間,從而能夠保證各小組都能完成相應項目,有效避免實訓課完成的不理想,甚至由于下課半途而廢的情況。
六、結語
綜上所述,要實現工程測量課內實訓的高效課堂,需要教師具備高素質的技能、需要教師精心進行實訓項目的設計、需要師生攜手進行實訓前的必要準備,而多樣化的實訓成果檢查手段確保了高效課堂的最終實現。
(本文審稿 余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