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萌
摘要:法語教學屬于語言類教學活動,對于語言教學最主要的是學生的興趣,所以在進行法語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關注與激發學生對法語教學活動的興趣。語言類教學的另一個特點是語言具有文化背景,語言教學不是技術教學,對于此類專業的掌握要結合其背景文化進行,法語教學中也需要結合法國的文化進行教學活動的開展。本文主要結合法語教學的學習興趣與文化教學展開了一系列的分析與討論。
關鍵詞:法語教學;學習興趣;文化教學
前言:很大一部分學生選擇法語專業是出于對法國浪漫語言的向往和對法國文化藝術的向往,所以想通過對法語的學習,了解法國文化。所以在進行法語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避免傳統教學的專業知識的羅列,詞匯量的累積,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應該從引導的角度吸引學生的參與,同時結合法語的背景文化進行教學。
一、法語教學中學習興趣的培養分析
學習動機與興趣是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要動力,興趣是最好的催化劑,所以在法語教學中,教師也需要結合以下幾點內容進行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
(一)應用教學方式
法國人對于學習的認知是,會與能的區別,認為會不代表能,教學更重要的是應用而不是掌握。所以在法語教學的過程中,也需要著重于應用的角度,使學生在學習法語后能夠具備應用的能力。例如在授課中講授復合過去式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復合過去式的模式講述一段故事,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自主思維[1]。
(二)交互式教學方式
傳統的語言教學活動中也應用到了交互式的教學方式,但是是基于語言練習進行的對話教學,而現代所提出的交互式教學方式是基于交流的目的進行的。我國法語教學所使用的教學材料多是以語言練習為目的編輯的,不利于日后學生的實際應用。如果在法語的教學過程中以交流為目的進行教學活動練習,則可以極大的提升法語教學的實際應用性[2]。
(三)疑問式教學方式
學習的過程是對文化或者是世界的認知過程,學生往往存在著探索的心理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活動,利用故事情節的方式進行法語教學,串聯整個教學課程。可以通過故事情節的設計,讓學生練習直陳式現代時的語法與復合過去式的語法以及簡單將來時的語法。利用有懸念式的教學,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法語教學過程中文化教學的原則
(一)階段性原則
任何語言的教學都是由淺至深的過程,法語教學也是如此,從簡單的法語文化引入,到詞匯理解、詞匯掌握、語句掌握、讀寫聯系、溝通對練等過程。而對于文化知識的講授需要與語言講授進度持平,針對語言教學活動的進程進行同步的文化教學安排。比如,在語言入門學習階段,學習的語言相對簡單,內容涉及到各個方面,在這個階段文化教學需要講授的是法國的社會習慣與習俗等。在語言教學比較深入的階段,例如已經講授到語法練習階段,這個階段下文化教學可以適當的講授法國的交流習慣,親友間的慣用語等[3]。
(二)實用性原則
實用性原則是語言教學的共性原則,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用于交流,而法語也同樣如此,所以在法語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更傾向于實用性方向。而實用性原則的具體要求是教學內容要與文化背景與實際生活交流緊密聯系,要以學生未來從業角度為主要教學視角。例如在教學過程中適當的講述公關用語需要注意的地方,翻譯從業者法語口語需要注意的地方等等。而在實踐活動中,需要以實際應用為基礎,進行教學實踐活動的設計,充分的鍛煉學生的法語實際應用。
(三)適應性原則
適應性原則主要是針對與文化教學的內容要適應語言教學的需求,針對法語教學中的相對主流的文化內容或者是具有代表性的內容,需要進行詳細的講授。與此同時也要正確的處理文化教學的歷史性與共時性之間的關系,教學重點應該是共時性內容,也就是當代文化內容,在主流教學內容中適當的滲透歷史內容,使得學生在接受當代文化知識的過程中,能夠了解文化的來源。在整個教學活動中也需要突出講授法國的生活習慣,以及交流習慣,著重于講授影響法國人交際的社會文化因素。
三、法語教學中文化教學的實施途徑
(一)法語背景熏陶
由于我國學生深受中國文化的熏陶,而中國文化與法國文化有著巨大的差異,所以在學生學習法語的時候會受到來自文化的限制,影響到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在法語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適當的滲透法國背景文化以及生活風俗等,可以通過舉例的形式進行說明,使學生能夠了解法國的文化,從而加深對法語環境的了解。另外法語教學材料中的語言材料,多是以家庭或者朋友為背景,可以使學生能夠在溝通中學習法語。
(二)日常用語帶出文化性
日常用語多存在于法語交流中,而學習法語的目的也是為了交流,因此日常用語對于法語教學有著重要的作用。在交際或者交流的過程中,通常會夾帶著社會文化氣息,也就是說,人與人之間的交際通常處于慣性,所表達出的也都是對某件事物的習慣用語。所以說日常用語中會具有社會文化的痕跡,而這也正是法語學習的學生需要掌握的。在日常用語中所體現的文化包括了顯性文化與隱性文化,其中顯性文化是可以形容出的文化,而隱性文化是人們潛意識中的文化。
(三)法文閱讀與課外活動
授課時間始終是有限制的,單憑借教師在課堂中所講授的專業知識是不足夠的,尤其是語言學習,需要學生具備自主學習能力。對于法語的學習,學生在課余時間,可以利用所學習到的語言知識看一些法文書籍,找一些有興趣的題材,在讀書的過程中,爭取獨自進行翻譯,提升自己的詞匯量累積以及對語法的掌握。或者也可以嘗試看一些法語電影,文學雜志或者報刊等,其中會蘊含著豐富的法國生活文化,可以提升學生對法語背景文化的了解,有助于法語學習能力的提升。
結論:
語言類學科的教學需要教師創新教學模式,統一化的教學模式不能夠完全的適用于法語的教學,而經過幾年的實踐觀察也可以得知,對于語言類的教學首先要提升學生的興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利用疑問等教學手段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此同時在進行法語的教學過程中,要配合文化教學同步進行,使得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能夠協調發展,共同推動學生法語能力的掌握。而學生也需要在課余時間,多進行法語閱讀提升交流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曉東.結構化學教學中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大學化學,2013,02(01):27-29.
[2]蔡愫穎,丁華.淺議二外法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J].科技信息,2010,06(32):564.
[3]何莎莎.關于二外法語教學的幾點思考[J].科技信息,2011,07(31):332-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