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 金華市科技情報研究所
肖玲君 金華市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
初創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活動中知識產權風險控制對策探討
姚崇 金華市科技情報研究所
肖玲君 金華市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
初創型中小企業是我國實體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初創型高新技術企業更是以技術創新成果為核心競爭力參與市場競爭的。通常企業以知識產權為技術創新成果的一種形式表現在其獲取、應用與保護過程中侵權或被侵權的風險總是存在的。本文通過對金華市初創期中小微企業創新活動過程的研究,提出了初創型企業在創新活動的相關環節中必須要對其創新成果使用價值進行加以嚴密的評估與控制對策,提醒中小企業避免創新成果得而復失或得不償失的事件發生。
初創型中小企業 技術創新成果 知識產權
在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戰略推動下,各地人民政府對初創型高新技術企業進入市場經濟的創新創業特別重視,也相繼出臺了許多鼓勵科技創新政策來激勵地方新常態經濟可持續發展。初創型高新技術企業的特點主要是:企業的創新能力一般都較弱,表現為資金缺乏,人力資源不足,試生產能力欠缺,承受創新失敗風險的能力較弱,所以創新型中小企業為使自己的產品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在產品制造技術與方法上必須要有所創新,其創新壓力不小。據調查,初創型中小企業采用的技術創新形式通??煞譃槿N類型,即以自主創新為主的原始創新、以合作(委托)開發為主的集成創新和以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為主的模仿創新。不論選取何種創新形式,在其技術創新活動中其風險總是伴隨企業創新進程而愈演愈烈,因此認清技術創新活動中的風險,及時加以規避與控制是初創新型中小企業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初創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起因通常是為了快速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是在率先創新的示范影響和利益誘導之下,通過合法手段(如通過購買專有技術和專利許可的方式)引進技術,并在率先者技術的基礎上進行改進的一種創新形式——模仿創新,這種創新方式優點是:風險相對小,創新成本相對少,創新效率也相對比較高。
毋庸置疑,企業只要想創新,其知識產權獲取、運用、保護管理過程的風險還是客觀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唯一能做的是面對潛在的風險的如何做到可掌控,使得創新活動的成果能不斷為企業提供可持續的競爭力。
根據我們實際調查,創新型中小企業圍繞其技術創新活動中可能對獲取的創新成果主要存在著以下潛在的知識產權風險控制點:

環節 可能產生的風險控制點立項環節創新立項前知識產權目標的確認(預期目標風險評估);同行業、同領域、同類產品知識產權情況的調查與分析;競爭對手研發情況、制造情況、市場情況知識產權詳盡分析;這對指定的創新項目知識產權防范預案與風險預算的評估。研發環節跟蹤對該領域的知識產權信息、相關文獻及其他公開信息進行檢索與分析,及時修正研發項目知識產權規劃;跟蹤對項目的技術發展狀況、知識產權狀況和競爭對手狀況等進行分析,及時修正研發項目知識產權規劃;跟蹤與監控研究開發活動中的知識產權,適時調整研究開發策略和內容,避免或降低知識產權侵權風險;及時對研究開發成果進行評估和確認,明確保護方式和權益歸屬,適時形成知識產權;保留研究開發活動中形成的記錄,并實施有效的管理(證據)。

采購環節在采購涉及知識產權的產品過程中,收集相關知識產權信息,以避免采購知識產權侵權產品,必要時應要求供方提供知識產權權屬證明;在采購合同中應明確知識產權權屬、許可使用范圍、侵權責任承擔等;做好供方信息、進貨渠道、進價策略等信息資料的管理和保密工作。制造環節及時評估、確認生產過程中涉及產品與工藝方法的技術改進與創新,明確保護方式,適時形成知識產權;在委托加工、來料加工、貼牌生產等對外協作的過程中,應在生產合同中明確知識產權權屬、許可使用范圍、侵權責任承擔等,必要時應要求供方提供知識產權許可證明;保留生產活動中形成的記錄,并實施有效的管理(證據)。銷售與售后產品銷售前,對產品所涉及的知識產權狀況進行全面審查和分析,制定知識產權保護和風險規避方案;在產品宣傳、銷售、會展等商業活動前制定知識產權保護或風險規避方案;建立產品銷售市場監控程序,采取保護措施,及時跟蹤和調查相關知識產權被侵權情況,建立和保持相關記錄(證據);產品升級或市場環境發生變化時,及時進行跟蹤調查,調整知識產權策略和風險規避方案,適時形成新的知識產權。自主獲取環節根據知識產權目標,制定知識產權獲取的工作計劃,明確獲取的方式和途徑;在獲取知識產權前進行必要的檢索和分析;保持知識產權獲取記錄(證據);保障發明創造人員的署名權。日常維護環節建立知識產權分類、分級管理檔案,進行日常維護;定期進行擁有知識產權評估;適時及時進行知識產權權屬變更;適時及時進行知識產權權屬放棄。運用評價環節促進和監控知識產權的實施,有必要評估知識產權對企業的貢獻;知識產權實施、許可或轉讓前,應分別制定調查方案,并進行評估;投融資活動前,應對相關知識產權開展盡職調查,進行風險和價值評估;在境外投資前,應針對目的地的知識產權法律、政策及其執行情況,進行風險分析;企業合并或并購前,應開展知識產權盡職調查,根據合并或并購的目的設定對目標企業知識產權狀況的調查內容;進行知識產權評估。企業出售或剝離資產前,應對相關知識產權開展調查和評估,分析出售或剝離的知識產權對本企業未來競爭力的影響。保護環節采取措施,避免或降低生產、辦公設備及軟件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風險;定期監控產品可能涉及他人知識產權的狀況,分析可能發生的糾紛及其對企業的損害程度,提出防范預案;將知識產權納入企業風險管理體系,對知識產權風險進行識別和評測,并采取相應風險控制措施;及時發現和監控知識產權被侵犯的情況,適時運用行政和司法途徑保護知識產權;在處理知識產權糾紛時,評估通過訴訟、仲裁、和解等不同處理方式對企業的影響,選取適宜的爭議解決方式;向境外銷售產品前,應調查目的地的知識產權法律、政策及其執行情況,了解行業相關訴訟,分析可能涉及的知識產權風險;向境外銷售產品前,應適時在目的地進行知識產權申請、注冊和登記;對向境外銷售的涉及知識產權的產品可采取相應的邊境保護措施;

合同管理環節應對合同中有關知識產權條款進行審查,并形成記錄;對檢索與分析、預警、申請、訴訟、侵權調查與鑒定、管理咨詢等知識產權對外委托業務應簽訂書面合同,并約定知識產權權屬、保密等內容;在進行委托開發或合作開發時,應簽訂書面合同,約定知識產權權屬、許可及利益分配、后續改進的權屬和使用等;承擔涉及國家重大專項等政府支持項目時,應了解項目相關的知識產權管理規定,并按照要求進行管理。保密環節明確涉密人員,設定保密等級和接觸權限;明確可能造成知識產權流失的設備,規定使用目的、人員和方式;明確涉密信息,規定保密等級、期限和傳遞、保存及銷毀的要求;明確涉密區域,規定客戶及參訪人員活動范圍等。
以上11個環節共有49個風險控制點是和知識產權密切相關的控制點,不包括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對人的風險控制。
從上述我們不難看出,初創型高新技術企業,不創新就不可能可持續發展,要創新就必須面對創新活動中的各類風險,那么我們建議采用如下的對策去正確面對風險和規避風險,使得企業在競爭中不會因知識產權問題而落敗。
對策一:建立較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體系
實踐證明,一個企業、一個單位具有較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體系(IPMS)是非常必要的。這里講的具有可操作性IPMS其原則是:要能結合自身企業的管理實際進行有效管理,要建立能符合相關的法律法規的且能符合PDCA要求永無止境的循環管理。對初創型中小企業來說,我們建議所建立的至少應包含以下內容:
1.知識產權管理必須要總經理負責制,明確管理者代表主管;
2.建立簡明的知識產權組織架構,明確的崗位職責和專兼職人員;
3.建立必要的管理體系文件,如:企業的知識產權方針、目標、知識產權文件(外來文件和記錄文件)控制程序、知識產權法律和其他要求控制程序、知識產權信息收集和發布控制程序、知識產權獲取控制程序、知識產權維護控制程序、知識產權運用控制程序、知識產權風險管理控制程序、知識產權爭議控制程序、知識產權保密控制程序、知識產權內部審核與管理評審控制程序等;做到有章可循;
4.建立良好的內部溝通機制和責任制;
越來越多的人類勞動可以被人工智能替代,這對人類來說,是巨大的變遷。它對極少數人來說,是機遇、財富和統治權,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卻是災難和奴役。為什么?讓我們回顧一下大歷史。
5.工作流程必須程序化、規范化和標準化;
6.IPMS運行必須要不間斷PDCA循環實施;
對策二:著重強調企業知識產權信息正確性和及時性,充分發揮信息的使用價值和決策依據的功效
我們知道,建立企業知識產權信息收集渠道是企業抵御知識產權風險的先決條件,沒有正確、及時的渠道信息來源,就無法做出正確的分析、評估(價)和決策。因此,作為中小企業首先應對上述各環節知識產權信息種類、獲取途徑、分析、加工及溝通發布等都有明確管理規定,如建立《知識產權信息收集和發布控制程序》等;其次是通常對以下涉及知識產權的信息都必須注意收集和分析和加以利用,指導和提升企業抗風險能力:
1.各類知識產權的數據、文獻、法規、政策等信息資料;
2.知識產權相關的協議、合同等;
3.知識產權產生、申請、注冊、登記的原始文檔及過程記錄;
4.知識產權審查、評估、分析與預測研究等報告;
5.企業專利數據庫;
6.企業認定的有關商業秘密;
7.知識產權訴訟的法律文件;
8.知識產權公文、圖書、情報等資料;
9.經營和收購、并購的知識產權信息;
10.考核、獎勵、懲處等知識產權工作歷史文檔等。
再是,中小企業,對專業性較強的知識產權信息檢索、分析、評估、評價等方面如果能力不足的話,建議可以委托社會上的專業機構出具一個客觀的“評價報告”(如果雙方在簽訂了相關的保密等協議基礎上),幫助企業來提升企業抗風險的決策能力。
對策三:注重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培養,才能為企業帶來可持續的動力
雖然說知識產權創造是知識產權維護、運用、保護與管理的先決條件,企業若是沒有知識產權保護創新,可能面臨巨大的潛在侵權風險!2015年4月16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在國新辦舉行的2014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發布會上說,“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用好知識產權才能激勵創新?!睆膰覍用嫔蟻碚f,知識產權一頭連著創新,一頭連著市場,是使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橋梁和紐帶。知識產權賦予創新成果財產權,賦予創新主體對創新成果的支配權和使用權,以及通過成果轉移轉化獲取收益的權利;通過依法保護創新者的合法權益來激勵人們發明創新;知識產權蘊含的市場機制使得創新成果能實現轉移轉化、產生效益。
從企業自身的層面上來看,特別是中小企業,其創新的成果通常會直接體現在其制造銷售的產品或制造系統的無形資產上;我們真切地希望企業最高管理者從戰略上和戰術上對在獲取其創新成果的同時,請務必要做好相應的保護及維權工作,這不僅僅是為了企業創新成本達到效益最大化的追求,更重要的是只有保護好企業擁有核心技術的知識產權,才能是企業獲得市場的可持續核心競爭力。我們建議企業既要注重保護好自身的知識產權不被侵犯的同時,也要注重不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知識產權保護可以引用安全生產的一句警示語“我不傷害自己、我不傷害他人、我不被他人傷害”。
我們通過在兩家年銷售3000萬元左右創新型高新技術企業中,從企業知識產權創造、獲取、維護、運用、保護與風險管理角度,圍繞著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導向,較全面的實施了企業知識產權風險管理控制程序,效果體現在知識產權布局、知識產權獲取上午數量和質量以及知識產權的質押貸款、知識產權許可與轉讓等方面都取得了效益。實踐證明,我們認為,只要企業最高管理者認識有高度,從企業初創期就引入IPMS的管理,是當前企業高標準、高起點,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的好策略,也是不輸在起跑線向上有效思維方式,希望對您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