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淑社
(河南清豐縣農業畜牧局)
奶牛胎衣不下診治與預防
文/王淑社
(河南清豐縣農業畜牧局)
胎衣不下是奶牛生產后的常見疾病之一,往往引起子宮內膜炎,導致奶牛產奶量降低,甚至導致敗血癥,給奶牛養殖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以工作中遇到的一例奶牛胎衣不下為例,通過對奶牛胎衣不下的臨床癥狀、診斷與治療措施進行簡要描述,為預防該病提供一些建議,旨在促進河南省奶牛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奶牛;胎衣不下;診治;預防
奶牛胎衣不下又稱為胎衣停留,指的是產后奶牛在12 h內胎衣未能正常排下所產生的臨床癥狀,一般在國內奶牛養殖場發病率為20.0%~50.0%,多發生于夏季,而國外奶牛養殖場發病率稍低,為9.0%~25.0%[1]。當奶牛發生胎衣不下后,若不加以有效的治療,極容易繼發子宮內膜炎和陰道炎等,導致奶牛產奶量下降,同時發情率降低,屢配不孕,導致養殖場奶牛淘汰率提高。除此以外,胎衣在奶牛體內由于腐敗而產生毒素,毒素被奶牛自身吸收后可導致敗血癥或膿毒血癥,導致奶牛病情加重,甚至導致死亡,給養殖場(戶)造成巨大損失,同時奶牛胎衣不下也是阻礙奶牛養殖業穩續健康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筆者于2016年8月遇到的一例奶牛胎衣不下病例,通過對該病例的臨床表現、診斷與治療措施進行簡要闡述,旨在提高養殖場(戶)對該病的重視程度和防治意識。
某奶牛場存欄量63 頭。2016年8月12日,該養殖場內1 頭產后奶牛出現精神消極、站立不安、采食量和產奶量下降等臨床癥狀,且外陰處吊有部分胎衣,通過詢問養殖者得知,該奶牛于11日12時左右產下1 頭發育健康的犢牛,從分娩到現在已經歷時22 h,但胎衣仍然未能完全排出,且排出的部分胎衣初時為粉紅色,但夏季高溫,部分胎衣出現腐敗現象,且伴有惡臭。
經檢查發現奶牛子宮和陰道內存在部分胎衣組織,但胎衣內膜與子宮內膜未發生粘連現象,同時奶牛體溫達40.5 ℃,呼吸頻率為25 次/min,心跳頻率為70 次/min。通過結合養殖者所敘述信息和臨床觀察結果,可確定該病例為奶牛胎衣不下。
奶牛胎衣不下應該采取及時而有效的治療措施,主要目的是促進子宮收縮,使胎衣盡快排出,防止滯留且腐敗的胎衣被奶牛子宮吸收,同時防止繼發性感染,在合適的條件下應該將胎衣直接剝離。本次治療方法是先進行藥物治療,其后使用手術摘除法。
3.1 藥物治療
給予該奶牛靜脈滴注2 瓶500 mL規格25%葡萄糖溶液、2 瓶500 mL規格10%葡萄糖酸鈣溶液,每日1 次;肌肉注射麥角新堿20 mL,垂體后葉素50 IU,每日1 次,以刺激子宮收縮,盡可能使胎衣主動脫離;向奶牛子宮內灌入10%高濃度NaCl溶液500 mL,每2 日1 次。藥物治療3 天后,部分胎衣仍然未脫落,但奶牛采食量上升,且整體狀況趨于好轉,于是決定采取手術摘除法。
3.2 手術治療
首先需要確定術者指甲剪掉,以免劃破奶牛腸道或其它組織黏膜,造成不必要的感染。術前可用溫水進行灌腸,讓奶牛主動排出積糞,或者直接用手掏糞,用3%高錳酸鉀溶液對奶牛外陰部進行消毒,同時將術者手臂進行消毒,對手臂涂抹植物油。為防止奶牛強烈努責,選擇向奶牛后海穴注射適量3%普魯卡因溶液。左手固定露出外陰的胎衣,右手順著胎衣找到未分離的胎盤,逐個分離子宮角,由近至遠,直至胎盤整個剝離。術后再用0.1%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子宮,其后再用含有青鏈霉素粉末的0.9%生理鹽水溶液沖洗,以防止繼發感染,連續沖洗2 天。
對奶牛胎衣不下疾病的主要預防措施可分為以下幾點。
4.1 提高養殖場衛生管理水平,即在平時飼養過程中應該加強對養殖場的糞污清掃工作,同時定期對養殖場進行消毒,特別是在奶牛圍產前后期,更應該對欄舍和地面進行徹底的衛生消毒,同時在奶牛分娩或助產時,養殖人員應該注意避免奶牛因生產而導致的感染;在對奶牛進行人工授精或生殖道檢查時,可采用一次性工具,避免因重復使用而導致奶牛之間的交叉感染,若使用的工具不是一次性,則需要進行滅菌或嚴格消毒后再使用;奶牛在分娩時應該營造安靜而舒適的環境,避免奶牛產生不必要的應激,若出現難產現象,應及時注射催產素或鈣制劑。
4.2 加強奶牛的保健工作,在養殖區開設運動場,奶牛懷孕8~9 月后需要加強運動,每日需要運動4 h左右,不但有利于提高奶牛對疾病的抵抗能力,還能避免奶牛生產無力;對產后奶牛及時補充糖類和鈣元素。
4.3 合理搭配日糧,在平時給奶牛提供優質飼料,定期給奶牛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元素,特別是在圍產前后期;在懷孕期,向奶牛提供全價圍產前期飼料,但是在產前10 天左右,應使奶牛減少精料攝入,以降低胎衣不下幾率[2,3]。
胎衣不下是導致奶牛出現眾多繁殖障礙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可降低奶牛的生產性能和產奶量[4],給我國奶牛養殖業造成不可估計的經濟損失。造成奶牛胎衣不下的原因有很多種,具體為雙胎、早產、高溫、奶牛營養不均衡和血鈣濃度低等,具有復雜性,導致該病的防治較為困難。但如果發生胎衣不下,應該及早采取治療措施,可采用藥物治療或手術摘除法,或對其進行有效的防控,如通過加強奶牛的飼養管理水平和保健工作來預防奶牛胎衣不下疾病的發生。C
[1] 陳學文,李旭,凌澤輝,等. 廣西荷斯坦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發病規律及防制措施[J].中國畜牧獸醫,2009,36(5):130-133.
[2] 呂寧. 奶牛胎衣不下的治療[J]. 中國牛業科學,2017,43(2):79-81.
[3] 關添升. 兩例奶牛胎衣不下診斷及治療[J]. 中國畜禽種業,2017(1):60-61.
[4] 王曉芳,安永福,薛振衛,等. “本草-產安”對奶牛胎衣不下的效果及機制研究[J].飼料研究,2017(13):33-35.
2017-08-28)
王淑社(1968-),女,助理獸醫師,主要從事基層動物疫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