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微
【摘要】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立足于違法犯罪行為的重點防控,將社會個體的行為控制在合理限度內;而刑法保障基于社會體系的正當性,兼顧個體法益和社會倫理價值。盡管在實現功能的方式上,二者存在不同,但社會治安防控體系與刑法保障在制度歸宿上都致力于實現對社會秩序的維護與控制,從社會體系論的角度考量,維護安全和穩定的社會秩序是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和刑法保障的最終目標。
【關鍵詞】國家治理 社會治安防控 刑法保障 社會秩序體系
【中圖分類號】D92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6.23.011
國家治理體系下的社會治安防控
國家治理與社會治安問題的關系。國家治理是指黨和國家對經濟、政治、文化、生態等各領域進行有效治理,使社會達到和諧安寧的狀態。國家治理體系是指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其覆蓋的范圍非常廣泛,作用的對象是由經濟、政治、文化、生態等各方面所組成的有機系統①。因此,國家治理面對的是更為具象的社會體系,包括社會治安在內的一切問題都要以時代特點為關照,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國家各項制度的規范化和科學化,社會治安作為社會各項事務中直接關系安全穩定的問題,是國家治理得以順利展開的前提和基礎。
社會治安是指社會主體對社會秩序進行維護,實現社會穩定和安全。有學者認為,社會治安問題是治安的分支概念,應與治安狀況、治安工作構成三位一體的完整概念。在現代國家治理體系下,社會治安的核心要素為秩序與安全,它們共同構成了社會終極目標。預防和控制擾亂社會秩序的不安因素是新形勢下國家治理的必然趨勢。
社會治安防控及其體系建構。為了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目標相一致,社會治安防控及其體系構建成為我國治安工作的重點。構建符合法治化戰略要求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是當前國家治理在治安領域的應然之舉。違法犯罪行為是直接破壞社會秩序的人為因素,是社會失序的催化劑和加速器。因此,從國家治理體系的效益性和社會治安問題的決定性因素來看,體系構建應當針對違法犯罪行為;從社會資源配置的角度考慮,構建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需要有的放矢。基于社會治安問題的綜合性、復雜性和系統性,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應當立足于違法犯罪行為,以體系性的視角形成符合社會治安規律和特點的系統,成為維護社會穩定和秩序的重要基石。
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功能向度
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征表。首先,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具有系統性,這是由治理對象所決定的。治安防控體系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因而也就囊括了各種治理防控方式,這些多元化的要素共同構成了體系的整體,進而形成了一個有機防控系統。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建構需要國家積極主導,無論是體系主體還是體系的施加對象,防控措施應相互配合,以組織化和有序化的狀態高效地對治安問題進行防控,進而實現社會治安領域的有效治理。
其次,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具有包容度與開放性,其內部的建構要素是開放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目標是為了應對社會轉型,對社會治安問題進行治理,因此,其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性。同時,由于社會的時代性,治安問題表現出一定的開放性,社會治安防控體系要能夠容納不斷變化的行為類型,并能對新型違法行為予以調整,同時也要依據不同的社會情形發展不同的防控措施②。
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核心功能:社會秩序之規范與控制。一切規范的作用都在于通過個體行為的引導使整個社會秩序趨于穩定。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諸多屬性及功能向度中,規范與控制功能是根本性和全局性的。規范功能是指通過規范,特別是刑法規范,在社會中培育良好的規范意識。因而,規范性特質強調本源性和基礎性需求,強調從根本上尋求社會秩序穩定的有效途徑。在諸多規范中,法律規范無疑是規制違法犯罪行為最為合理和有效的選擇,它明確了公民行為的一般界限,維持著社會秩序的正常運轉。與規范功能一致的是社會控制功能,這也是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本質所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建構需要遵從兩方面:一要優化社會的管理,二要對個體行為進行有效規范。因而,社會控制功能要綜合社會權威的各方面力量,在相關規范引導下,對社會群體的行為進行有效的協調和指導,從而實現對社會秩序和安全的維護。
社會治安防控體系與刑法保障的功能性耦合
刑法保障的應然功能:兼顧個體法益與社會價值秩序的體系性保護。刑法是對人們行為進行指引的規范,能夠有效保障公民的權益和利益。刑法對秩序的維護實現了法規范的自在意義,并在社會生活權益與法規范的自在性中實現內在的勾連,這保證了法秩序和生活秩序之間的體系平衡,應當成為后現代社會下刑法保障所兼具的應然功能。③
無論是個體法益保護還是社會倫理價值的維護,對于犯罪行為違法性本質的探討都旨在為刑法規范的合理性及其控制社會的正當性提供理論上的支撐。在不同觀點交鋒的過程中,刑法不斷完善著其保障法的體系和結構,從自然法對于個體權利的崇尚到社會法對于社會整體的關注,刑法保障的功能指向一種體系性的秩序,即以多數人共同安全生活為必要,兼顧個體法益和社會倫理價值。因此,刑法需要對破壞和阻礙社會體系秩序的行為予以規制,通過對違法犯罪行為的有效規范,實現刑法保障的應然功能。
功能性耦合:社會秩序體系的維護。現代國家治理下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是應對復雜社會治安問題的一種方式,基于社會治安問題的多樣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構的側重點在于對違法犯罪行為的控制。建構的功能向度及屬性指向是要形成安全有序的社會體系結構,以規范和管理的雙重視角實現對社會的控制。刑法規范作為社會諸多規范的一種,在法律層面不斷發揮著對公民個體法益和社會倫理價值的保護作用,最終指向的價值訴求也必然是對社會秩序體系的維護。
社會治安防控體系與刑法保障在制度歸宿上都致力于對社會秩序的維護與控制,在控制社會的功能上存在著耦合性。在實現功能的方式上,二者有所不同,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基于國家治理框架,在宏觀層面直接對破壞社會秩序的各種治安因素予以規制,刑法保障則基于規范的強制性,對阻礙和削弱社會秩序的違法犯罪行為予以規制。然而,無論是個體還是社會整體,從社會體系論的角度考量,維護安全和穩定的社會秩序體系是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和刑法保障的最終目標。
結語
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作為對社會機體病因的一種有效治療措施,其體系建構需要符合規則性,并以社會本身或社會秩序體系作為起點和目的。刑法作為社會普遍遵循的法律規范,在治理社會的層面同樣要以社會秩序體系的安全與穩定為依歸。因此,現代社會始終處于兩個維度的控制過程中,即外在的宏觀層面的社會控制和社會機體內在的規范控制,而作為外在社會控制的治安防控體系與作為內在規范控制的刑法保障都致力于共同促進社會機體的不斷自我進化。
注釋
莫紀宏:《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與法治化》,《法學雜志》,2014年第4 期。
李曉明、張躍進主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年,第45頁。
周光權:《刑法學的向度:行為無價值論的深層追問》,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年。
責 編/戴雨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