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杰
一、等差數列求和微課的選題和設計
1.選題
等差數列選自江蘇教育出版社中職高一數學第二冊,第6章《數列》的第二節內容。是高中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它的地位作用可從三方面來看。
第一,從知識特點來看,等差數列有著廣泛的應用。如堆放物品總數的計算會用到等差數列知識,儲蓄的有關計算也會用到等差數列的一些知識。
第二,從教材體系來看,等差數列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一方面,初中數學的許多內容在解決等差數列的問題中得到了充分運用,同時等差數列與前面學習的函數等知識有密切聯系;另一方面,學習等差數列又為進一步學習等比數列做好了準備。
第三,從能力培養來看,等差數列是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良好題材,例如公式推導應用過程中滲透的類比、歸納、數形結合和方程等思想方法。
2.設計
該微課分為六個部分。
第一部分,課題導入。在一段動感音樂背景下,以動畫為載體,展示出該節微課的課題、教材、出版社和適用學生年級。在動畫和音樂中,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醒學生做好學習準備。
第二部分,舊知復習。復習等差數列的文字定義和數學表達式定義,強調公差d,復習等差數列通項公式的兩種形式,并提出巧妙記法,復習等差數列下標和相等的性質,并進行簡單的證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定義、通項公式、性質的復習,為該節課等差數列求和公式的推導探究和運用做好準備。
第三部分,探究新知。 探究學習等差數列求和的三種求法為簡單直接型、瞎琢磨型、數形結合型。三種方法,由淺入深,由形象到抽象,推進合理,且不失幽默,一氣呵成,將該課推向高潮,培養了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部分,例題評析。使用兩個公式,兩種方法解決求數列前10項和的例題,通過例題的評析,鞏固提高了學生對兩個求和公式的理解。
第五部分,課堂小結。復習本課學習的等差數列求和的兩個公式,再次加強學生對公式的記憶。
第六部分,結束微課。在一段舒緩的音樂中,結束本節微課,愉悅學生心情,緩解學習的疲勞。
二、等差數列求和微課的應用方案
1.準備工作
任教班級學生群體基本能達到每人一部智能手機。學校已經實現了校園無線網絡全覆蓋。圖書館電子閱覽室提供大量可供學生使用的電腦。班級已經建立了QQ群、微信群。教師利用空余時間已將數列這一章各節內容錄制成微課。筆者任教的兩個中職高一班級,專業相同,入學基礎相當,一個班級使用微課教學,另一個班級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一同完成數列這一章的學習任務。
2.應用步驟
教師將錄制的微課上傳至班級QQ群,布置學生預習任務。學生自學通過QQ群下載的微課,借助班級QQ群、微信群等學習交流平臺,及時將自學中的疑惑與同學和老師交流,并完成課前導學案。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對學生課前的微課自學效果進行提問檢查。教師對學生理解困難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評點撥,通過共同探討,完成對新授知識的學習。課后教師將該課相應的練習題微課上傳,讓學生下載自學,進一步鞏固該節知識點。
三、等差數列求和微課的應用優缺點及改進策略
1.優點
等差數列求和微課能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針對中職學生數學基礎薄弱的情況,微課可以在課前預習,重點、難點解析,課后復習等多方面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知識的重難點。微課視頻可以重復使用,反復觀看。學生在課堂上聽不懂的問題,可以在課外利用微課進行反復的觀摩理解。通過微課視頻,學生可以自定學習進度。
2.缺點
微課帶來的翻轉課堂需要學生課前課后觀看和學習微課。這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學習自覺性要求。如果學生自覺性不足,經常偷懶,就會影響后續的課堂討論和應用。
3.改進策略
加強學生微課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對學生學習自覺性的培養。在微課的制作中,遵循宜小不宜大、時間宜短不宜長、講解宜精不宜粗、形式宜新不宜老、互動宜多不宜少的基本原則。
四、小結
作為現階段中職數學教學的一種優質補充方式,微課帶給我們的改變是明顯的。每一位中職數學教學的相關工作者都不能忽視這些改變,而要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它們。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南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