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超 大連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遼寧大連 116011
采用“趨勢+誘增轉移”理論預測新建工業園區交通量
文/曲超 大連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遼寧大連 116011
目前中小規模的新建工業園區作為一些工業企業的集合體,簡約配備一些商業體和研究機構,遠離核心城區又與城市保持緊密的交通聯系,不再以“鞍山模式”進行“廠中城、城中廠”的雙向建設發展。這其中有些新建工業園區往往由于歷史數據缺乏、規劃資料不全不系統等原因,無法對未來園區內交通量進行合理可靠的分析預測。對此,本文研究采用“趨勢+誘增轉移”的方法對該新建工業園區進行交通量預測。
新建工業園區;交通量預測;“趨勢+誘增轉移”理論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和環保事業的發展進步,新建工業園區不再是粗獷建設、自由發展。如今一些中小規模的新建工業園區作為一些工業企業的集合體,簡約配備一些商業體和研究機構,遠離核心城區又與城市保持緊密的交通聯系,不再以“鞍山模式”進行“廠中城、城中廠”的雙向建設發展。
本文研究的新建工業園區位于大連北部某填海區。由于歷史數據缺乏、規劃資料不全不系統的原因,采用“趨勢+誘增轉移”方法對其進行交通量預測。
2. 1交通量預測年限及預測方法
擬建工程交通量預測年限為15年,即2017年至2031年。
從宏觀上,工業園區的貨運量是地方經濟水平、區域經濟發展定位、工業園區建設經營狀況的體現;從微觀上,入住企業生產經營產品的種類、企業的規模及生產能力,都將對園區貨運量產生影響。即在預測年限內,本工業區建設并投入使用后,經過一段時間的良好的市場化運作,形成一定工業園區的規模,那么本區域的交通量可以歸結為以下兩個部分,即:①工業化建成后,工業企業的生產性貨物及原材料的運輸;②區域內生產辦公人員的交通運輸。
2. 2交通量預測
(1)貨運總量預測
大連灣臨海裝備制造業聚集區是遼寧沿海經濟帶重點支持區域和大連市“兩區一帶”中重要區域。2002年起步規劃,2004年啟動建設,截止“十一五”期末,總體面積為2500公頃,主導園區核準面積850公頃,工業建筑容積率達到0.62,單位土地平均產出5600萬元/公頃,年產值以年均29%增長。然而2013年以來,在世界經濟復蘇延緩、西方發達國家“再工業化”戰略推進、國際競爭日趨激烈、貿易保護主義不斷抬頭的背景下,雖然我國裝備制造業不斷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但是連續多年的出口高速增長已開始引發日益劇烈的貿易摩擦,貿易環境日趨惡化,外貿出口形勢仍不容樂觀。根據國家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預測未來我國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平均為12%。
假設各個地塊工廠企業通過未來五年的開發建設,使得本區域經濟社會水平的基本達到已開發組團區域的“十一五”期末的水平。
假設:
①工業園區生產性貨運量由單位土地產出率決定;
②同一工業園區內產業性質大致相同或相近,土地單位產出率是相同的;
③工業園區內企業進行生產時原材料投入與產成品的比值穩定也相同;
④工業園區貨運增長與區域GDP增長率呈正相關。
產成品貨運量計算公式如式3-1所示:

式中:O—規劃年工業園區產成品年貨運量(萬噸);
i—工業園區內各個開發地塊;
Ai—規劃年i地塊的投產面積(公頃)
bi—規劃年i地塊的土地年單位產出率(萬元/公頃)
f(v)—價值與重量轉換函數,將貨物價值(萬元)轉化為貨運量(噸)。
原材料貨運量計算公式如式3-2所示:

式中:D—規劃年工業園區原材料年貨運量(萬噸);
Oi—規劃年i地塊產成品年貨運量;
Pi—i地塊投入原材料與產成品的比值。
本區域規劃如圖1所示。建設用地約127.6公頃,工業建筑建設面積79.1公頃,預計開發建設后本區域2020年單位土地平均產出5600萬元/公頃。按照裝備制造業12%增長速度推算,彈性系數0.9,規劃年(2031年)本區域企業年生產值為1386773萬元。

圖1 大連灣填海區規劃圖
根據國家工信部統計,國內相關經驗,工業產品交易額與交易量的比例大約為2000:1,工業原材料投入量與產品產出量的比值為1.5,因此本區域裝備制造產品貨運發生量為693.4萬噸,工業原材料貨運發生量為1040.1萬噸,貨運總量為1733.5萬噸。行業一般的潛在增長速度取值范圍為5%~10%,本文取下限5%作為參考值,預計到2029年本區域貨運總量為1820萬噸。
擬定一輛貨車載重量為10噸,2031年年貨運交通量為182萬輛/年。根據《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CJJ 37-2012規定,大貨車換算系數為2.5,經計算2030年園區內貨運交通量折算成標準小汽車交通量=182×2.5=455萬pcu/年。
預測本區域2030年貨運交通折算標準小汽車后,年平均日交通量為:
AADT=4550000×2÷365=24932 pcu/d
(2)人員總量預測
本區域規劃定性為二類工業區,根據《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50137規定,本區域人口組成僅為在此就業的工作人員。根據標準中提到的工業用地人均用地指標為10.0~25.0m2/人,針對本區域的特點。本項目選取人均用地指標為20 m2/人,據此推算本區域就業人員總量約為39550人。
根據2016版大連市年鑒, 2015年底大連市戶籍人口594.3萬人,每百人擁有機動車數量為26.3輛,則未來本區域工作人員中的機動車數量為10402輛。
(3)路段交通量預測
根據區域規劃,預測在每日行車高峰時段為2小時,其中有80%的車輛在路上,預計區域內各路段的交通量分配情況為:A線占15%,B線占8%,C線占7%,D線占9%,E線占15%,F線占8%,G線線占9%。則高峰小時交通量如表1所示。根據《城市道路設計規范》規定的一條機動車道設計通行能力為:
Np1(30/40km/h)等于1300輛小客車/小時擬建道路A線、E線為雙向4車道、B線、C線、D線、E線、F線和G線為雙向2車道。
4車道設計通行通力:4×1300=5200(pcu/h)
2車道設計通行通力:2×1300=2600 (pcu/h)


表1 各道路通行服務水平計算
通過上述交通量預測分析,本工程道路方案的服務水平較好、服務期限較長,而且與規劃道路車道數相匹配。既能滿足未來預測年限內交通服務能力的需求,又很好的控制了工程規模,保證工程建設的適用性和經濟性。因此,擬建工程規模是合理的,且具有一定的科學預見性。
[1]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CJJ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01:22-24.
[2]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GBJ137-90.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1.03
[3]黃興安.公路與城市道路設計手冊.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01:09-24
[4]孫瑞.工業園區道路交通規劃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工學碩士論文.2008.04: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