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簡政放權、優化服務、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江蘇省句容市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落實江蘇省“517”相關舉措,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上抓住機遇,奮起作為,深入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提升了企業群眾對全市改革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一、部署:繪定藍圖,蹄疾步穩
句容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市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搭建了組織構架,強化組織保障。組織相關部門赴昆山、沭陽、丹陽以及浙江長興、富陽等地學習先進做法,并多次召開會議推進審改工作。擬定了政務服務和便民服務體系建設推進表,確定了11大類58小項工作任務的責任部門和完成時限。總體上確定了“蹄疾步穩”原則,既要積極探索創新,高效落實上級的審批制度改革指示精神,又要結合全市的具體工作實際確保穩步推進。
二、推進:多措并舉,成效顯著
一是堅持問題導向,“一長四多”難題逐步破解。行政審批時間長、蓋章多、中介多、收費多、材料多的“一長四多”問題,是多年來困擾企業和群眾的“痛點、堵點”。句容市堅持問題導向,明確提出“四減少、三提高”的目標,按照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審批環節、審批時限、審批費用,提高行政審批辦事效率、服務質量和群眾滿意度的要求,梳理并出臺了五張清單,即:行政審批目錄清單、行政權力清單、行政事業性收費清單、負面清單、政府部門專項資金管理清單。通過清單化管理,審批事項明顯減少,審批要素得到規范。全市34個部門共上報512項審批事項,最終確定公布行政審批事項156項,精減事項356項。特別是在江蘇省率先嘗試將審批要素納入公布內容,即:將各審批事項所涉及的對象、范圍和審批要件全部加以明確,清理申請材料中的“兜底條款”“模糊條款”,從制度層面封殺明改暗不改、要素夾帶、審批要求隨意化現象,僅上報材料一項,就精簡了近40%。同時,取消、停征和免征一批收費,進一步減輕民生負擔。未列入清單的產業項目,均可根據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適度發展。對市財政專項資金進行了清理整合,特別是對惠及民生的各類專項補貼,作出了從對象到標準的細化公布。
二是創新實施“三聯合”,產業類項目審批駛入“快車道”。為進一步提高產業類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審批效率,制定出臺了“聯合審批、聯合審圖、聯合竣工驗收”3個試行辦法,對產業項目實施并聯審批、優化流程工作,進一步壓縮辦事程序、環節和時限。聯合審批共分項目準入、用地規劃、聯合審圖、施工許可四個階段,各階段采取“一門受理、抄告相關、同步辦理、限時辦結”的方式。聯合審圖工作由市住建局牽頭主辦,設立以市住建、氣象、消防、人防、城管等部門和審圖中介單位組成的聯合審圖中心。聯合審圖設立在市行政服務中心,負責統一審查建設項目施工圖文件。聯合竣工驗收由建設單位組織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參建單位進行。主管部門及相關驗收單位依法提供相應的查驗、監督、備案等驗收服務,市住建局通知市規劃、氣象、消防、城管、環保、人防等參與建設工程項目提供預驗收服務。各部門預驗收合格后,參與驗收的各部門應該及時通知住建局,住建局通知各部門實行聯合驗收。驗收實行“統一受理、統一驗收、統一發證”。
“三聯合”全面施行后,進一步提高了審批效率和服務水平,實現了簡政放權的目的。經統計,產業類行政審批事項所涉部門由13個減為11個,審批事項由52項減少為33項,審批要件由281件減為141件,項目報建階段(項目準入到施工許可)備案、核準審批時限分別由去年摸底調查的132個、145個工作日壓縮至目前的24-33個、27-42個工作日。
三是推進商事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激活”市場內在動力。句容市有序推進“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換照工作,今年以來,免費發放、更換新版營業執照22000余份。認真落實住所登記制度改革,實行市場主體住所(經營場所)登記申報制,積極推進“一址多照”,鼓勵住所(經營場所)“集群注冊”和商務秘書公司托管登記。深入推進“先照后證”改革,嚴格按照“四個一”:一枚提醒章、一個書面承諾、一套企業清單、一個信息平臺要求,落實“雙告知”制度。
2016年上半年,共計新設各類企業1143戶,同比增加48.44%,新增注冊資本744966萬元,同比增加33.58%, 其中新增民營資本56億。新增公司制企業法人940戶,同比增長55.88%,新增注冊資本737986萬元,同比增加34.99%;新發展個體工商戶3240戶,同比增加35.45%,新增注冊資本76777萬元,同比增加5.15%;新設立農民專業合作社20戶,同比減少47.37%。營商環境改善明顯,激發了創業動力和企業活力。
四是改革監管方式,“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機制初步建立。(1)出臺事中事后監管責任清單。公布清單事項329項,涉及部門及人民團體共29家單位。按照“放管結合”的原則,進一步細化監管措施,強化內部職責分工,創新監管方式,落實監管責任,并加強對基層單位事中事后監管工作的指導和監督,真正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2)制定隨機抽查事項清單。梳理28個部門共190項隨機抽查事項,隨機抽查事項清單應包括抽查事項、抽查主體、抽查依據、抽查內容、隨機抽查的比例和頻次、抽查方式及要求等內容。(3)建立隨機抽查對象和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隨機抽查對象庫涵蓋全部被監管企業,檢查人員名錄庫涵蓋所有執法檢查人員名單,建立名錄庫動態調整機制。在市場監管領域先行先試,總體按照“執法名錄庫”與“檢查對象庫”相匹配的原則,做到“人崗相適”,確保雙隨機抽查的順利實施,充分體現監管的公平性、規范性和簡約性。
五是打造“三級便民服務網絡”,政府辦事“爽快”換來企業群眾“暢快”。(1)梳理公共服務清單和辦事指南。對全市機關部門及395家事業單位、鎮(街道)的公共服務事項進行全面梳理,范圍包括創新創業需求領域和日常生產生活領域兩個領域,分政策支持、公共信息、科技產權、勞動就業、社會保障、住房保障、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公共教育、文化體育、醫療衛生、公共安全、環境保護、扶貧開發等項內容。辦事指南包含事項名稱、事項類別、實施依據和條款、實施主體、服務對象、辦理機構、共同實施部門、收費依據及標準、法定時限、承諾時限和服務類型11個項目設計。(2)探索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優化“前臺+后臺”服務模式,在加強實體服務大廳建設的同時,依托鎮江“e辦事”平臺,加強網上辦事大廳建設,讓全市群眾和企業可利用移動客戶端、自助終端等完成公共服務及行政審批辦件的咨詢、提交、受理、流轉、審批、反饋全流程網上辦事。變“群眾跑腿”為“信息跑路”,實現“不進一扇門、不找任何人、辦成所有事”的改革目標。(3)建立健全“市鎮村”三級服務網絡。從解決企業群眾反映強烈的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出發,搭建三級服務網絡,讓服務觸角向基層延伸。目前,全市建成以市政務服務中心和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為龍頭,以五個市級政務服務分中心與各鎮、開發區便民服務中心為主體,以率先建成華陽鎮、開發區、寶華鎮、下蜀鎮、后白鎮、天王鎮等六個大型拆遷居民集中安置小區的便民服務中心為示范,以村級代辦服務點為延伸的政務服務體系,初步形成覆蓋全市、上下聯動、功能完備、運行高效的“市鎮村”三級便民服務網絡,讓公共服務更加貼心、暖心。
六是打出“組合拳”,中介服務行為全面規范。建立一個清單。出臺了《句容市行政審批前置中介服務事項清單》,梳理匯總16個業務部門前置中介服務事項共89項,并明確是否收費及收費的依據和標準。印發一個管理辦法。出臺《句容市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機構管理暫行辦法》,明確實行政府規范、部門監督、行業自律、非禁即入相結合的原則,對中介服務機構進行監督管理,規范了中介服務機構的執業行為。采取六條培育措施。印發《句容市行政審批前置性中介服務市場培育服務監管的六條要求》,在加強監督管理的同時,明確提出加大引進力度,培育執業市場。發展“中介超市”,在新服務中心為有資質、信譽好的中介企業預留服務窗口。使中介組織回歸市場定位和服務本位,改善中介服務水平。
七是集中到位更徹底,“多門跑”變為“一站清”。2016年7月20日,歷時一年多建設、建筑面積達1.2萬平方米的新行政服務中心正式啟用。第一批共15個審批科室、22名分管領導、119名審批和踏勘人員以及185項審批服務事項進駐中心。行政審批充分授權,統一使用行政審批專用章,真正實現“一個窗口受理、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相比原中心,新中心具有以下突出特點:整合更徹底、授權更充分,流程更優化、服務更高效,充分體現了便民高效的基本原則。相關聯的審批事項均可以在新中心全部辦結,避免了群眾“兩頭跑”,部門“體外循環”。同時,市不動產登記中心、聯合審圖中心的人員和服務事項一并進駐,最大限度開展便民利企服務。
八是“正推”與“倒逼”相結合,改革成效顯現。為確保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舉措落地生根,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的企業群眾,句容市自審改以來,開展了4次“依法履職、有責有為”專項督查。督查采取自查與現場督查相結合,明察與暗訪相結合,職能部門督查與群眾輿論監督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重點督查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措施推行以來,市級機關部門和轄市區各部門在行政審批、執法處罰、行政事業性收費、事中事后監管等方面的行政行為。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是政府的單方面行為,而需要全員廣泛參與和監督。句容市加強宣傳引導,在新聞媒體、網絡等載體上的宣傳力度,深化企業群眾對改革的必要性、復雜性的認識,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回應群眾關切,形成改革合力。在各部門網站、機構編制網公布相關清單和最新的改革動態,通過設置意見和建議反饋模塊,建立社會參與機制,拓寬公眾參與渠道,充分調動社會參與和推動改革的主動性、創造性。政府“正推”和企業群眾“倒逼”雙管齊下,實現了改革成果向實際效果的完美轉化。
三、未來:成立審批局,打通“最后一公里”
句容市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已步入“深水區”,為打通行政審批服務“最后一公里”,句容市向上級報送列入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試點地區的請示,并擬定了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方案,進一步在體制機制上積極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向縱深發展。擬成立行政審批局,將市發改委、教育局等20個工作部門的行政許可權全部劃轉到審批局,由行政審批局依法履行相關行政審批職責。通過成立行政審批局,逐步實現縣域范圍內“一枚印章管審批、一本藍圖管規劃、一個窗口管審圖、一張表格管評估、一票單子管收費”,努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便利化和政府治理簡約化。□E:LDQ
關鍵詞:審批制度改革 清單 商事制度 雙隨機一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