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芳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020-01
在教學改革突飛猛進發展的今天,擺在每一位老師面前的是怎樣讓學生高效地獲得新知,在數學方面獲取新知更顯得尤為重要,那么什么樣的教學策略最有效呢?著名教育家贊贊可夫說過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求,這種教學方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我也非常贊同這個觀點,現在結合自己的數學教學,談談的一點經驗。
1.以生活實踐為背景,捕捉獲得知識的閃光點
我在教學六年級數學分數乘法應用題時,設計了這樣一道題:我班共有學生52名,在學校組織的"成績優秀生"評選活動中,有 的學生當選,未被當選的學生有多少名?
題目一出現,一下子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因為評選"成績優秀生"這項活動在開學初,學校確實在班中搞了,班里就有52名學生,有多少名當選、多少名未被當選,學生一清二楚,甚至學生連當選人名字都喊出來了。
于是,我就趁熱打鐵,進入了這道題的情景之中,"在咱們班52名學生中,幾名當選、幾名未被當選,暫且不說,因為你們都很明白,咱們看題目中'有 的學生當選'啥意思?"
同學們此時議論紛紛。我就叫了幾名同學將自己的理解說給大家聽聽,其中一名學生說:
"把52名學生平均分成13份,其中的1份就是當選的,當選的就是3名,也就是說,求39的 是多少,用乘法算式。"
我又問:"再看看問題是什么。",于是大家又讀題了"未被當選的學生有多少名"
真是一浪未平一浪起,全班學生又喊起了,"楊老師,楊老師,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再用52減去當選的人數,就是未被當選的學生數了"
"那么,怎樣列式呢?"同學們又試著列式了:52-52×113或52×(1-113)
這樣,同學們在具體的生活環境中不知不覺就找到了解決實際問題的途徑,達到了水到渠成的良好效果。
2.以愛為核心,為學生搭建求知的橋梁
愛,可以產生巨大的教育力量,"愛的效應"在學生身上尤為明顯。經常與學生談心,用愛心溫暖學生,用愛心和耐心來感化學生,用心靈的溫暖去醫治他們心靈的創傷,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滌他們精神的污染,使他們感到老師時時刻刻關心著他,從而使他們克服自卑感,樹立自信心,勇于與困難挑戰,對學習數學充滿著熱情。
因此,在設置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時,讓學生主動參與。要摒棄傳統意義上的數學課堂,抓住學生的心里特征,積極給學生營造良好學習的氛圍,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課下多與學生溝通,做學生的朋友,了解學生對數學課的看法,及時調整自己教學方法。
3.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堂習慣,形成以習慣為核心的學習合力
著名教育家葉陶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習慣一旦形成,就會變成人生道路上前進的巨大動力,終身受益;反之,從小忽視良好習慣的培養,而讓不良習慣發展形成惡習,將貽誤終身。那么數學課上,要注意培養學生哪些好的習慣呢?
3.1要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習慣:發現問題能夠獨立思考是一種良好的思維品質,遇到問題要善于主動思考,養成認真鉆研,耐心細致的習慣,這樣才能就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3.2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習慣:經過同學們對數學問題的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觀點或疑問,在小組內交流,發表自己的觀點,采納別人的意見,形成更深刻的認識,這個過程就是合作交流,這是共同共同進步的過程,對學生發展受益無窮。
3.3培養學生探索質疑的習慣:常言道: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出發。首先,能夠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由別人來幫助解答;其次,發現別人不正確的地方,矯正別人的錯誤觀點,學生開始學著提問題時可能提出的問題太大、太空,或提出的問題沒有針對性,隨著這種習慣的養成,學生提問題的能力也就會不斷提高,逐漸形成。
3.4培養學生自我管理的習慣:小學生雖然他們自我管。管理的能力較差,但是責任心強,有集體榮譽感,我們教師可以抓住這一點,以小組為單位,充分發揮小組長的作用,讓小組長具體負責管理好他們的小組,組與組之間展開競賽,看哪個小組上課紀律最好,回答問題、交流合作最積極。在小組自我管理的過程中,一定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教師要主動、定期找組長交流意見,提出建議,對管理較好的小組要及時表揚,對較差的小組教師要給組長使加一定的壓力,讓組長覺得自己的小組管理不好是由于自己的不負責或無能,這樣促使小組長更認真的干好自己的管理工作。
4.要采用客觀公正的評價方法,使學生更加心悅誠服
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不管哪種學習方式,都離不開正確的評價,只有評價得當,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觸及學生的精神需求,提高學習的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教學時,應注意課堂提問評價。課堂評價以小組為單位,對回答問題過程分前后兩個階段。前一階段,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可能有不少不足和偏面的地方,但只要回答合理,對問題有較深刻的認識,就算對。當學生經過回答、討論,對問題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為了鞏固所學知識,可再設計回答問題的第二階段,再讓學生回答,如果回答正確,加分,如果回答不正確,小組減分。下課時可以比一比哪個組是優勝組。這樣,就能形成了組內互幫互助,組間展開競爭的氛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組內合作的習慣。
總之,教學的策略有千條萬條,要靠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去摸索,發揮我們的聰明才智,就一定能探索出一條屬于我們自己的教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