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先祝
摘要:為了提高中職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實現政治課教學的三維目標,很多一線政治教師都嘗試過許許多多不同的教學方法。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案例教學法被廣泛應用。實踐證明:案例教學法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高效教學法。
關鍵詞:中職;政治;案例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034-02
1.案例教學法的幾點注意事項
1.1有意或無意包辦教學環節的一切。有人曾經把案例教學中的師生關系比為體育場上的教練員與運動員的關系。這個關系非常恰當地道出了新型的課堂師生關系:教師要發揮的是教練員的作用,就是根據學生的特點和訓練目的,選擇訓練項目,擬訂訓練要求,提出訓練計劃,指導學生進行自我學習和訓練,而不是代替學生去當運動員。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不能取代學生的主體作用,包辦教學環節的一切。
1.2在學生討論案例時放任自流,偏離主題。運用案例教學時,一定要有主題地加以討論,不要一討論起來就偏離主題,甚至把課堂變成了辯論賽場。話題要能說明問題,不是課堂越熱鬧越好。對于課堂上生成性的資源,教師一定要加以正確引導,即時點評,盡量靠近主旨。
1.3對案例分析不透徹,難以以理服人。學生可能因為知識儲備不足而得不出正確的結論,或是只看到案例的表面現象分析不到本質,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以簡明扼要的語言加以提示,適時地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如果對案例分析不透徹,就不能以理服人,更達不到案例教學法啟發的作用了。
1.4講完即止,不注意反思。反思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有反思才有改進,才有提高。教師在講完課時要對案例的相關要素加以反思并不斷完善,包括對案例內容的反思、對學生的反思和對教師自身的反思。同時,還要對案例的實施過程加以反思。這樣,才能提高思想政治課案例教學的效果。
2.激發興趣,突出主體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中職政治課教學理論性強,若單憑教師講解容易使學生覺得枯燥乏味,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運用案例教學,則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教師可以在充分分析學情的基礎上選取學生感興趣的案例,給學生造成身臨其境的感覺,使學生積極地融入課堂。其次,由于案例教學要求學生直接參與案例的收集、分析、討論和評價,由"教學"變為"導學",還主動權給學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后,在民主和諧的討論氣氛中,學生大膽交流,有較大的自由度和較多展現自己的機會,在沒有壓力和顧忌的良好心態下進行學習探索,容易產生學習興趣。如在講解《色彩斑斕的文化生活》這一課時,我選用了學生們特別喜歡看的娛樂節目《快樂大本營》的一段視頻,這段視頻介紹的是河南許昌農民白導自演賀歲片《鬼子進村》的相關片段。通過農民自拍電影這個案例使學生真真切切體會到文化生活的色彩斑斕,并通過討論分析總結出農民自拍電影的原因。選用學生較感興趣的案例,會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變厭學為愿學,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真正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3.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于案例教學法要求學生直接參與對案例的分析、討論和評價,這就為鍛煉、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造能力創造了條件。在講到依法維護勞動者的權益時,我向同學們提出四個問題:第一.當我們的權益被企業侵犯時,我們是該忍氣吞聲保住飯碗還是積極維權?第二,當我們維權時該采取什么手段,經常看到有農民工跳樓索要工資,可取嗎?第三,假如讓你來維權,怎么操作?第四,維權是不是只是我們勞動者的事?讓學生圍繞這些問題展開討論,提出觀點。學生通過討論自然而然地了解到了一些維權知識,不僅幫助他們作為未來的勞動者樹立了維權意識、法律意識,教學效果也大幅提高。
4.更好的理論聯系實際
理論聯系實際是中學政治課教學的根本原則。一方面.現代教育觀告訴我們:教學必須是開放式的?,F代社會中新的形勢、新的內容層出不窮,特別是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新問題、新現象不斷涌現。要想把學生培養成時代的"弄潮兒",就必須把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用馬列主義基本理論、觀點正確地、辯證地、客觀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教育同時也是有針對性的。在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用教材中的觀點和原理去解決學生中的具體問題、"生活熱點",幫助學生提高思想認識,從而用科學的理論去指導實踐,努力做到知與行的統一,達到知識、能力、覺悟三者統一的目的。
5.教師要提高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
在案例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展示教學案例,然后把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應當組織和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進行討論,交流,發現問題和分歧,并選擇適當時機給與解答。討論時也應當有層次,遞進性地展開。教師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應當關注每個學生的表現,不斷啟發,誘發學生開動腦筋,尤其應鼓勵學生勇于獨立思考,形成獨特見解。對于正反含義或主張不鮮明的問題可以采用分組辯論的形式,鼓勵正方和反方各自闡述自己的觀點,進行辯論,勇于發言。教師在總結時,得出正確結論,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最后教師還要對學生中出現的不同意見進行一一評析,做出積極的評價并說明理由。讓學生獲取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加學習的興趣,同時達到理解知識,掌握理論,增強能力的教學目的。這樣從表面看教師輕松了,但實際上對教師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要有更強的應對能力,更強的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
總之,在當前形勢下,科學地運用案例教學法,以改變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思想政治課實效性的提高。但我們也必須看到案例教學法并不是一種萬能的教學法,科學地運用案例教學法還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金敏恰.思想政治課中"案例教學"模式初探.
[2]張章福.思想政治課案例教學淺談[J].思想政治課教學,2006,3.
[3]王明華."案例教學法"在思想政治課中的運用教育前沿·理論版,2009,(9).
[4]姜小玲.政治課案例教學的運用.吉林教育,2008,(06).
[5]符順揚.案例教學:有效教學的關鍵.新課程(綜合版),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