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琰
一、教學背景
本課內容為牛津英語教材8A Unit4 Grammar中有關giving instructions和should/had better的用法。大多數語法課時基本都是圍繞一個語法項目進行教授,但是本節課的內容分為兩塊,很顯然需要想辦法把兩塊內容串起來。本單元的主題為DIY,所以這節課就以DIY為主線貫穿整節課。
對于語法課,學生一般都覺得很無聊,基本都為說教式課堂外加無休止的操練。針對這種現象,我在保留課本材料的基礎上,積極創設情境,讓學生動起來,提高興趣,愿意去聽、去說、去練、去學。
二、教學過程
1.課前導入。通過DIY小視頻,活躍氣氛,提高學生興趣,明確本堂課的主題為DIY。對學生提問:Whats the video about?How to make it?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使用了祈使句,提前進行了熱身。
2.利用學校最近將要開展的校慶活動,讓學生DIY一張邀請卡。以學生現實生活中熟悉的話題展開討論,充分體現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的性質,充分發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提高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
任務一:讓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有關工具的單詞。
問題設計:What tools can we use to make the cards?
任務二:讓學生全班討論并讓個別同學在模擬邀請卡上自己動手設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設計能力。初二的教學應該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讓學生主宰教學任務。
問題設計:What should be on the cards?
任務三:通過回答問題,讓學生有意識地運用祈使句“Do sth/Dont do sth.”。通過學生自己的實踐產出的比老師說教總結得來的要多得多。及時板書學生DIY的制作步驟,讓學生感受制作步驟中的語法知識點——動詞原形開頭的祈使句。
問題設計:How should we make a card?
任務四:讓學生在基本設計完卡片之后適當提出建議來完善此卡片。說是完善,實際目的是想讓學生運用should和had better。讓學生在不經意之間從第一塊語法知識過渡到第二塊,使學生不感覺突然和生硬,同時讓學生順其自然地學會運用此語法知識。
問題設計:What advice can you give to make a better card?
3.完成教材中練習。語法教學不能只停留在口頭表述上,同時得落實到筆頭上。讓學生就前面所學知識進行一個筆頭的輸出,檢測學生的掌握程度。
4.課堂展示時間。讓學生編出自己的Recycling projects,教師以“回收工程”話題加以拓展,在現實生活中活學活用。小組成員中一人解釋制作過程,一人根據此步驟展示制作方法。不僅訓練學生聽的能力,而且讓各組成員都學會一項DIY的小技巧。通過小組合作共同完成任務,培養學生互助合作精神,實現這節課的情感目標。
5.家庭作業布置。讓學生動手制作一個簡短的DIY視頻,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尋找并學習簡單的DIY制作方法,用本節課所習得的語法知識講解制作步驟,作業有趣,學生愿意花時間課后完成此項作業,牢固掌握本課所學知識。
三、課后反思
學生都認為英語語法的學習是枯燥的、乏味的。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想法,所以極大地影響他們學習的興趣。我們平時的語法教學課堂通過學生被動地聽和練,似乎也能掌握,但是在實際運用中會頻頻出錯,不能使用所學的語法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歸根結底,我們只重視語法的講解和傳授,忽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生只會死記硬背、模仿,缺乏實際運用能力。
新課程標準強調英語學習要以學生為主體,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轉變傳統語法教學觀念,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把語法教學與聽、說、讀、寫等學習內容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并充分發揮和體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語法課充滿趣味性和有效性,有效地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在以后的英語語法教學中,我們要注意在語法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師在課堂上可設計不同的活動來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去訓練,讓學生在實踐中、在真實的語境中掌握語法知識,讓學生自己通過實踐來總結語法規律,增強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只有通過親身實踐出的理論才是最容易理解和運用的。
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時刻記住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好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踐出真知,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識,運用知識,從而達到融會貫通。同時多設計切合不同學生的活動和任務,讓每個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都能感受成功,從而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