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向榮
【摘要】本文基于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探討在英語教學中如何滲透思想道德教育。教師應結合英語專業課程的特點,發掘教材內涵,聯系實際,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寓德育教育于英語教學,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關鍵詞】思想道德教育 英語教學
思想道德教育旨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如何將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專業課程的課堂教學結合,在平常的學習中向學生點點滴滴的滲透思想道德教育,這是一個值得探究的話題。
外語專業課程與其他專業課程有所不同,它以外語材料為主要的教學資源,形式多樣化,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兼有的雙重性質。所謂工具性是指學生通過專業課程的學習可以掌握語言知識,提高語言素養,培養語言技能與語言思維能力;所謂人文性指外語專業課程同時承擔著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任務,即學生通過這些課程開闊視野,豐富生活經驗,形成跨文化意識,增強愛國主義精神,促進創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質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一、以教材為基礎,發掘教材的內涵
英語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以教材為基礎,現行教材的編寫基本都注重語言知識與人文素養的結合,涉及的題材十分廣泛,教師應從這些內容中挖掘出思想道德因素及人文素養因素,以教學材料為載體,適度的在教學內容中深入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如英語專業高年級的高級英語課程,以國內高校使用比例較高的《高級英語》(張漢熙,王立禮)為例。教材第一單元Face to Face with Hurricane Camille講述了1969年橫掃美國南部造成嚴重傷亡及破壞的颶風Camille來襲時,Koshak一家與颶風搏斗的故事,文章看似以自然災害為主題,實際的主題是人類與自然的抗衡。颶風過去后,Koshak一家幾乎失去了所有的財產,但萬幸的是所有的家庭成員都幸存下來,文章最后以奶奶的一句話結束:When I think of that, I realized we lost nothing important. 教學中對最后一句的分析和討論必不可少?,F代社會的繁榮,物質生活的豐富,網絡的快速發展,信息的迅速更新不可避免的給人們的思想帶來變化,對物質的追求和崇拜成為很多青年人生的追求目標,過度的攀比扭曲了應有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青年學生缺乏人生閱歷,人生觀和價值觀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結合全文,課文最后的一句話講述了這樣一個道理:物質是虛幻的,隨時可能離去,但永遠會陪伴我們的是親情和友情。當代的社會環境極易造成現實中人們的生活重點趨向于物質,忽略精神及情感的追求。但隨著人生閱歷的積累,人們會逐漸意識到:只有精神和情感的富裕才是永恒。
二、教學素材靈活選取
有些課程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選取一些有思想內涵,既滿足學生興趣又有教育意義的材料在課堂討論。如英語寫作課程,該課程教學環節比較靈活,不需受限于教材,寫作前往往需要引導學生做brainstorming的活動。教師在選題時最好能夠選擇既符合學生興趣,又能反映學生內心世界的話題。比如,在學習說明文的分類寫法時,要求學生討論不同生活方式。在學生積極討論中老師看到了年青人眼中的世界,了解了他們理想中的幸福生活。學生的習作中有相當部分都流露出對高品質物質生活的向往。之后教學中由此引導學生閱讀分析了E.B.懷特在Newyorker發表的The Three Newyorkers一文,鼓勵學生從新的視角去審視身邊的不同生活,以及不同生活狀態中的人們對生活的態度。追求物質生活本身并沒有錯誤,但忽略了精神世界和思想層面的提升將會使物質生活帶來的幸福感不能長久。教師要鼓勵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努力去發現周圍美好的,令我們感動的事物,做一個感情豐富且洞察力強的人,這樣才能更好的領悟語言帶來的美妙。
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為學生推薦學習材料并監督促進
網絡的發達為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語言學習資源,社交平臺的發展也為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使交流場所從以課堂和教室為主增加到了隨時隨地社交平臺的即時交流。科技改變了生活也改變了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師應當充分利用這些新的科技來服務于教學。例如組建班級的課程交流群,如微信群,QQ群。在群力定時推出某一主題的學習材料,并將此材料作為納入課堂教學,作為一個小環節對學生進行考量。材料的形式各樣,比如音頻,視頻,文章,微薄微信轉貼等等;考量的形式靈活多樣,比如討論,口頭小報告,書面習作等等。以聽力材料為例,聽力的提高僅依靠課堂和教材是遠遠不足的,課堂時間有限,教材內容有限,課后堅持不懈地訓練才是關鍵。網絡提供的語言材料豐富多樣,美劇、演講、公開課等等都是優秀的學習材料。學生沒有針對性沒有目的和鑒別力的去選擇,教師很難起到監督促進的作用。教師應對材料進行分類,按計劃定期發布在交流平臺。在選擇材料時同樣兼顧學生的興趣和教育目的,以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和思想道德水平為出發點。
總而言之,在語言教學中如何有效地滲透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是語言教師不應當忽略的問題。應在充分發掘現有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借助各種現代化的媒介和平臺,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按照英語教學和語言學習的自然規律,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塑造高尚的人格,擁有正確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念。
參考文獻:
[1]黃子華,粟莉.美國思想道德教育的經驗及啟示[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6,(6):24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