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茂珍
【摘要】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微”傳播的影響力已經滲透到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價值觀等各個層面。本文在分析我國當代微傳播特征的同時,從公共英語教學角度出發,探索當今流行的微時代背景,對公共英語教學的多緯度影響。并就如何在此背景下進行英語教學提出思考。
【關鍵詞】微時代 英語教學 影響
近年來,微時代產品以各種新型的且特別的形式沖擊整個信息環境,從微博、微信到微小說、微電影,從微祝福、微請客到微旅行、微公益,從微學習到微課……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當前的社會生活已儼然跨入了“微”時代,各種各樣的“微”元素、“微形式”以短小精悍的媒介信息作為傳播特征的由此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加拿大傳媒學家麥克盧漢曾說,媒介是區分不同社會形態的重要標志,每一種新媒介的產生與運用,都宣告一個新的時代的來臨。這些微產品的外在表現,不僅僅體現互聯網的新形態,也是未來媒體傳播的新格局。它們主要體現為一個快捷的媒體,由“微信息”和“微交流”結合從而共同推動“微革命”。
這些微產品的傳播效應已經深深滲透進了現代人的生活、工作、學習等各個方面。微時代背景下,教學活動作為知識的一種傳播形式,也毫無疑問受到了這種“微革命”的影響。而英語教學的目的,作為交流性的技能,更是如此。在這種背景下,教育的理念、及內容、方式等方面都要有新的思考,從而能夠更全面及時地使我們的教學緊跟時代。
一、當代中國的微時代特征
“微時代”是指以信息的數字化技術為基礎,使用數字通信技術,運用音頻、視頻、文字、圖像等多種方式,通過新型的、移動便捷的顯示終端,進行以實時、互動、高效為主要特征的傳播活動的新的傳播時代。
“微時代”給整個社會帶來了信息傳輸的高時速、高效率。此外,還具有傳播活動也隨之具有瞬時性的特點,與過去的傳播方式相比較,信息的傳播的速度更快、范圍也更廣。概括來講“微時代”具有以下特征:1.信息獲取和傳播速度更有效率,內容更加短小精練;2.以社交網絡、交流平臺、移動互聯網終端為依托,“微時代”中的體驗者準入門檻低,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獲取、使用便利,人們進行溝通、交流更加便捷、高效、平民化;3.在“微時代”中每個人都可以發出自己的聲音,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一定范圍內的主角,而不僅僅是接受信息。
二、微時代背景下英語教學的影響與挑戰
“微時代”背景下,信息來源非常廣泛而豐富,極大的滿足了人們的需求,但也對當代社會的政治、經濟、生活、甚至于學習的領域產生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此外,“微時代”也使人們主動或被動地卷入了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和碰撞的網絡虛擬的旋窩,各種不同觀點、不同文化、不同價值觀大量涌人,不可避免地對英語教學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從而對英語教學的意識形態、內容、形式、方法、手段、途徑等提出了挑戰。
1.“微時代”信息傳播的即時性對英語教學的影響。“微時代”信息傳播的即時性是其區別于舊媒體時代的最顯著特征之一,表現為不管你身處何地,只要有網絡的支持,即能夠快速、即時地得到世界各地的信息,此外,這些信息傳播多數是在沒有任何端口的監控下發生。
正是基于這種強大的功能,各種信息能夠在未經過濾和處理的情況下、未經嚴謹證實的事態迅速即能夠以病毒式的傳播,甚至不真實、不健康的消息也無節制地涌進大學生們的信息渠道。而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對于一切新鮮的事物都抱有好奇心,甚至于越來越喜歡快餐式的信息。而英語教學作為相對傳統的知識傳播模式下進行的教學活動,為此,對于英語教學活動的超常進行無疑是一個挑戰。
2.“微時代”信息內容的廣泛性對英語教學的影響。“微時代”信息內容的廣泛性體現為信息的傳播涉及到任何一方面,從生活到學習、從國際大事件到微乎其微的小事,五花八門、包羅萬象。這些信息內容的沖擊往往會造成我們學生在信息關注度上更容易轉移他們的視線。對于英語教學的影響也是難于估量的,相較于“微時代”信息的廣泛度,課堂講授的內容往往較為單調、枯燥,又或者表現為更為單一,為此,我們的英語教學則可能更難于吸引學生的學習的興趣。甚至于影響我們的教學效果。
3.“微時代”信息傳播的主體復雜性對英語教學的影響。“微時代”信息傳播模式與傳統模式的一個更大的區別又在于,在這個信息平臺上人人都可以參與對話,在對話中實現決策參與,成為各種傳播活動的主體。換句話說,“微民”的草根性和自媒體性,也使得任何人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呈現自己,甚至于任何人都可以充當信息的傳遞者。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尤其是因青年學生的思想更開放,其好奇心、自信心、表現欲都無不受到這種動力的驅使。因此,教學本身作為一種傳播活動也無法不受到這股“微動力”的影響。過去那種一只粉筆,一本教材,一張黑板的教學模式已遠遠無法滿足當前社會課堂的需要,過去那種“一言堂”、滿堂灌、“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教師“威望”恐怕也難以繼續。
三、“微時代”背景下公共英語教學新思考
1.“微時代”下英語教學理念的轉變。在微時代,師生關系、教師角色等諸多方面都需要重新定位與思考。在文中的前面內容已經提到在微時代背景下,英語教學面臨的一些影響,為此,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理念的轉變已是必須。教師在課堂的作用已經不止于教,而更重要的指導學生如何去學習,充分發揮“授之于漁”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該變傳統的“教”模式,轉變為導師的角色,要從知識的講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學生活動的導演者,讓學生從被動聽講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參與的學習主體。教師要充當“課堂導演”的角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讓知識的傳播過程更為吸引學生的求知欲。此外,還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批判思維能力和對自我價值觀的正確形成。
2.“微時代”下英語教學內容的更替。當今社會,在“微時代”的社會環境背景下,它具有信息傳播速度快、社會熱點轉化快、知識更新快等特點。而我國目前的大學英語教材中的部分內容既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也已經無法滿足當今社會英語作為交流工具的社會需要。因此,教學內容除了一些“永恒”的熱點話題,比如氣候、環境、大學生生活等主題外,還應該把社會熱點問題、網絡中熱詞、新詞等進行補充和更替,確保教學內容的實用性、新穎性與趣味性,從而更能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此外,在微時代里,英語教學課堂插入通識教育也很重要。比如在英語教學中可以插入國際英語流行的元素,培養學生在媒體信息方面的辨別思考能力。
3.“微時代”下英語教學方式的多樣化的運用。微時代下的各種媒體運用的技術、手段的多樣性也可以充分運用到教學課堂。大學英語教學活動也應該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充分利用“微軟件”,豐富英語教學的內容及形式。充分利用“微媒體”,把學生關心的社會熱點問題、最新的新聞資訊和英語教學的各種內容相結合,充分利用“微媒體”教學,使教學方法具有時代性,富有感染力。“微時代”在給大學英語教學的工作帶來挑戰的同時,也為大學英語教師的工作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方式。為此,各位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探索新形勢下大學英語教學的特點和規律,利用好“微媒體”,積極推進微博討論教學,與時俱進地推進英語教學工作。
4.“微時代”下英語教學評價體系的更新。微時代背景下教學評價體系也必須與時俱進,采取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更加注重學習過程的考核。在當前社會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學的特點相較于傳統的教學在前文已提到必須有內容及形式的轉變。此外,結合當前大學生的心理等方面的特點,故此,教師應該確立正確的測評指導思想,明確測評目的,建立科學的測評體系。在測評內容上,教師不僅僅應該看重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學習效果,更應該看重學生的信息表達能力、分析問題、判斷問題的認知理解能力。在測評方式上,教師應該力爭做到測評方式的多樣化,比如教師測評、自我測評和小組互評相結合,校內測評和校外測評相結合。
最后,筆者認為,微時代背景下的形式的多樣化,也為我們的教育技術手段提供了更多的便捷。但,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的教育也更應該體現給學生的人文關懷,從而使我們的教育工作更加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楊霞.“微時代”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與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4,(10).
[2]網絡.微時代背景下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新思考.
[3]楊善順.微傳播時代的來臨與傳統媒體的利用[J].傳媒,2009, (8).
[4]束定芳.外語教學與改革:問題與對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5]傅玲芳.網絡語境下大學英語教學評價模式研究[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09,(6).
【基金項目】本文為廣州華立科技職業學院,“微時代”背景下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現狀及影響研究,編號:華立職院教(2014)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