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加汗·馬哈斯汗
摘 要: 近年來,民族因素和宗教因素在國際政治中的影響的明顯上升,伊犁是我國民族聚集最多的地區,伊犁高校的學子是祖國未來建設的主力,對他們加強民族團結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關鍵詞: 民族團結 高校 教育 意義
一、我國民族團結現狀分析
(一)我國在民族團結建設方面面臨的形勢
我國民族關系的主流是好的,民族團結的基礎是扎實的,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日益鞏固和加強的基本趨勢沒有變。但同時我國民族工作面臨的國內外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各民族之間的跨區域交往交流交融正以空前規模和密度進行,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糾紛易發高發。
(二)伊犁民族團結形勢分析
當前,伊犁社會政治大局總體很好,穩定形勢繼續向好的方向發展。但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受“7·5”事件和境內外各種復雜因素的影響,伊犁面臨的不安全、不穩定隱患仍然比較突出。從境外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敵對勢力沒有放棄顛覆我國的罪惡圖謀,在“7·5”事件后更加縱容和支持以“世維會”為首的“三股勢力”。熱比婭及“世維會”一方面利用“7·5”事件竭力推動“新疆問題”國際化,另一方面通過各種途徑和卑劣手段,不斷向我境內滲透反動宣傳,企圖制造更大的騷亂和動亂。
對此,我們絕不能有半點松懈和麻痹,必須始終樹立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把維穩工作抓得緊而又緊,堅決克服松懈思想和麻痹情緒,堅持把維護社會穩定作為當前最重要最緊迫的任務,把防暴力恐怖襲擊作為維穩工作的重點,以更加堅決有力、扎實有效的措施全力抓好維穩各項工作,確保伊犁不出問題,確保伊犁長治久安,努力為伊犁經濟更好更快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政治環境。
(三)伊犁高校民族團結教育現狀分析
當前高校學生民族團結教育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客觀上決定了高校內部各種民族價值取向和文化存在較大差異。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各地區、各民族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少數民族地區與國內、國外的交流大量增加,學生受到來自發達地區、不同少數民族地區、西方發達國家不同思想文化、價值觀念的影響,從而加劇了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價值觀念多元化程度。
二是教育者對教育目標認識不清。對學生進行民族團結教育,目標是什么?要達到什么樣的要求?很多教育者不是很清楚。這種認識實際上是低層次的,沒有上升到國家和社會的角度思考民族團結教育的目的,結果有可能是治標不治本,沒有達到各民族團結一起共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目的。
三是教育內容不明確。民族團結教育內容可謂眾多,教育部只是針對青少年的民族團結教育內容做了規定,而對于普通高校民族團結教育內容沒有做出明確規定,只是要求在民族院校開設民族理論教育。非民族高校面對廣泛的教育內容,教育者難以明確針對本校大學生實際應該宣傳哪些內容比較適合有效。所以往往會出現遇到民族團結問題時才大張旗鼓地宣傳教育,或者到宣傳月時才做一些主題宣傳。
四是教育者對民族團結教育的淡化。有的教育者認為長期以來,漢族與少數民族本來就是一家,為何要搞什么民族團結教育,這樣反倒是多此一舉,而且從一定意義上說,倒是增強了少數民族大學生狹隘的民族意識,對中華民族的團結來說不是好事。所以在普通院校,即使少數民族學生人數較多,也沒有進行長期民族團結教育。
二、新形勢下如何加強民族團結教育
(一)總體方向
要在全社會深入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活動,提高針對性、擴大覆蓋面、突出實效性,在各民族中牢固樹立國家意識、公民意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使“三個離不開”、“四個認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要妥善預防和處置涉及民族因素矛盾糾紛,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什么問題就按什么問題處理,不能把涉及少數民族群眾的一般民事糾紛和刑事案件都歸結為民族問題。要保持嚴打高壓態勢,堅決把暴力恐怖分子的囂張氣焰打下去。
搞好民族工作離不開調查研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對民族工作重大問題的調查研究”,并提出一系列需要深入調研的重大課題,為推動民族工作創新發展指出努力方向。
(二)伊犁高校具體工作措施
高校要定期組織開展豐富多彩活動,以活動促教育,讓民族團結根植于師生心里,構建和諧校園。
通過發揮課堂教育主渠道作用,推進民族團結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堅持把《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作為全校學生的必修課,組織力量編寫課程教材,推進教學內容本土化、教學模式生活化,增強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新形勢下加強伊犁高校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加強民族團結的重要意義
民族團結是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內容之一,是中國共產黨和國家追求目標。社會主義各民族之間的團結是以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黨的團結為核心的,是以社會主義制度和祖國統一為基礎的。作為中國民族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團結是一種精神、一種思想整合力量、一種追求,對凝聚人心、整合社會起著重要作用。
維護民族團結是我國順利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保證,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
(二)伊犁高校加強民族團結的重要意義
高校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直接關系到全民族綜合素質的提高,關系到黨和國家事業的興衰成敗,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對這些問題,必須增強自身責任意識和覺悟水平,通過加強民族團結教育,提高大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素質,讓大學生學會多角度認識全局,在事變面前保持清醒頭腦,做出正確判斷,采取果斷的應對措施,徹底粉碎敵對勢力的分裂圖謀。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2014
[2]海秋丹.新形勢下加強高校民族團結教育的策略.中國知網,2010(01).
[3]張巖巖.論新形勢下高校加強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性[N].山西: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