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霞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093-01
相對于以往的歷次語文課程改革來說,這次課改有許多革新之處,它的"新"體現在教育理念的更新、師生角色的轉變、對課程的教學設計、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更新等方面。現就我個人的理解談談"新"的具體體現。
1.高中語文課改的必要性
在積極推動素質教育,深化教學改革的今天,我們需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堅定"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全面平衡發展學生的素質,培養學生"人生規劃的能力"。由于語文學科的重要性與特殊性,它對語文教學提出很高的要求。學生只有具備一定的語文基礎,才能進一步學習,況且部分學生缺乏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在這種環境下,老師更應該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高中語文教學中,發現語言的魅力。此外,老師也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督促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因此,新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不再是以考試成績為主,而是轉變為以人文教育為主,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與合作意識,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
2.高中語文新課改原則
2.1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高中生處于一個充滿活力,并對未來充滿憧憬的時期,他們生機勃勃,樂于探索。老師不能采用"填灌式"的教學方式,將知識強加給學生。老師應該設計―個輕松活躍的教學過程,讓學生感受到無拘無束的學習環境。輕松、平等、和諧的語文課堂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語言的魅力。新課改的教材也較以往不同,其注入了新鮮文章,改變以往說教的面孔。北京某些地區使用的語文教材中也加入了網絡詞匯,響應了信息社會的發展。活躍的課堂氛圍利于學生活躍自己的思維,敢于想,敢于說。老師在營造輕松活躍課堂氛圍時一定要保持親切的態度,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2.2設計多種教學方式。老師應該設計多種教學方式,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語文教學中。在課堂教學中添加多種元素。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改變以往學生單純地聽老師講解的課堂狀況。比如,為鍛煉學生口才,語文老師可以組織答辯比賽,將班級學生分成正反兩方,單獨拿出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辯論。也可以模擬"面試",部分學生充當面試官,部分學生充當應聘者。讓他們感受一下社會生活。不管何種教學方式,老師都應該堅持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教學理念,引發學生發揮其創新思維,培養其實踐能力。
3.教育理念的更新
樹立全面的學生觀。"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本次課改的核心理念。這就要求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看教學、看教材,因為他們是文化中的人、時代中的人、活動中的人、世界背景中的人、現實中的人。因此,為了實現這一理念,教師必須做到:
3.1關注每位學生,尤其是差生,關注他們的衣食住行,關注他們的所思所想,關注的實質就是對學生的尊重、關心和愛護,而關注的本身則是最好的教育。
3.2教師要學會尊重、贊賞學生。記得有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說過:"我們的教育對象的心靈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著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田地。"因此,語文課的責任首先在于發現并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棵幼苗,讓它不斷地生長、壯大,最后排擠掉缺點的雜草。我們知道,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教師要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尊重學生是教師的一種手段,也是教師應追求的一個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走進學生的心靈,與他們一道泛舟學海,尋找真理,分享他們的感情和想法,關注每個學生的進步,尊重學生的思想,哪怕是錯誤的答案,也要幫其分析原因,而不去諷刺挖苦,以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盡量創造一種和諧的、支持性的、寬容性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學習、 探索,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3.3在語文課改實踐中,教師除了要面向學生,更重要的是要和其他教師合作,齊心協力地培養學生。其次,還要與家長溝通,處理好家庭和學校的關系,力求在教育方法和要求上與家長一致。
3.4尤為重要的是:在新課改下,語文教師更要不斷提高、不斷完善。俗話說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隨著課程的不斷更新發展,教師應是"有源頭"的"活水",這樣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教師還要注重自己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反思,不斷總結經驗,促進自己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尋找自我完善的動力。
4.優化教學結構,凸顯學生地位
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結構,立足于教師的教,是為教師的"好教"而設計的,往往陷入一廂情愿的"填鴨式""注入式"窠臼。以學生自主發展為本的課文課堂教學結構,必須立足于為學生的"好學"而設計。因而,語文課堂教學結構的安排應把握好三個基本點:一是著眼于提高課堂效率;二是著眼于學生的主動探究和發展;三是把學生學習過程中暴露的主要矛盾盡量在課內解決。要想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發揮其主體地位,必須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即學生對于自己學習主體地位、主體能力、主體價值的一種自覺意識。而要喚醒和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必須營造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促進師生雙方交流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能真正把教師轉變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把學生轉變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5.把批評斥責轉化為贊賞鼓勵
在我剛從事語文教學的時候,我就接觸到"鼓勵教育""表揚教育"這些專業的術語,但我總是不以為然,怎么可能總是"表揚"呢?學生多搗蛋呀,多厚臉皮呀,多會"信誓旦旦而不思其反"呀!但是經過這些年的磨煉,我才終于有所領悟。
新東方創始人俞洪敏講到關于如何鼓勵孩子的問題,他先講了一個故事:美國一位普通的學生,他剛上初中時物理成績很差,只考了8分。物理老師找他談話,鼓勵他下次考上9分。結果那學生考了28分,進步了20分之多。但如果就這么在班上表揚他,其他學生還是會嗤之以鼻,因為28分還是不及格。于是,這位聰明的老師先讓同學們給自己做一道減法題,把這次的成績和上次的相減,然后把分差寫在黑板上,并問哪個同學進步最大。結果全班同學異口同聲地說是那個同學。這種鼓勵方式有很大的激勵色彩,從此,那個學生就喜歡上了物理,并最終成為了全世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
這是一個成功的以欣賞表揚的方式鼓勵學生的教學案例。我也愈來愈多地嘗到了這種教學方式的甜頭。其實即使是我們本人在工作中,也能體會到別人的鼓勵給自己帶來的促進,遠比一頓批評數落大得多,更何況是我們那些現在自尊心極強的學生呢!
贊賞是一種由衷的表揚,鼓勵是一種真情的鞭策,這些可能對學生是一次終身難忘的愉快經歷。贊賞是一種美的熏陶,所有學生都希望得到贊賞?信任和鼓勵,這樣的語言對孩子們具有神奇的激勵作用。善與美是緊密相連的,"君子成人之美,而不成人之惡",我們作為一名老師,要時時以飽滿的精神、欣賞的眼光、鼓勵的話語對待學生,這就必能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毋庸置疑,語文的魅力是不可估量的,教學方式更是很多樣。總之,"教無定法",更多更好的教學方式還有待于我們去發掘。傳統的教學方式需要適應新時代學生的要求,作為語文老師,應該選取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多點思考的空間,讓學生能多閱讀以安放他們迷惘的青春,多點贊賞和鼓勵,這樣,學生必能愛上語文,愛上語文課,語文的魅力也才得以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