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茂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111-02
所謂語感,是語言文字刺激源作用人的視聽感官而產生的心理反應,即通過語言的表層意義迅速而準確的捕捉到的深層意義。語感的強弱直接體現學生閱讀文章和體會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學生的語文修養。
1.強化朗讀,感受語感
1.1加強朗讀示范。教師帶表情朗讀,表達文章的思想感情。學生從教師的朗讀中獲取信息,感受文章的意蘊,進而萌發朗讀的興趣。如教學朱自清的《春》時,教師以充滿喜悅和希望的感情基調,以輕柔、緩慢的基本語調進行朗讀,在各層次間停頓時力求做到音停意不停,語斷情不斷,便可將學生帶進春天優美的景色中。學生被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所感染,便會忘情地沉浸在文章的優美意境中,進而產生強烈的朗讀欲望。
1.2注重朗讀技巧。首先,要注重語音輕重。在讀表現凝重鮮明的情感態度的句子時,要重讀;在讀含蓄深刻,耐人尋味的句子時,要輕讀。其次,要注意停頓。讀《最后一課》結尾:"散學了,——你們走吧。"其中"散學了"這句話里有許多未盡之意,如祖國淪陷了,最后一課結束了等,有無限的感慨,有深刻的思考。因此讀完這句后要停頓。第三,要注意語氣。如朗讀《故鄉》一課中閏土這一人物形象時語氣要有所不同:讀少年閏土時應該是明快流暢、天真而豪放的語氣,這樣使人仿佛看到他滔滔不絕、話猶未盡的樣子,感受到少年閏土的活潑、勇敢、機智和"見多識廣";讀中年閏土時要用吞吞吐吐、斷斷續續、謙恭而又含糊的語氣,讓人感受到一個封建社會底層破產農民的遲鈍麻木,生活的重負給他造成的痛苦,封建等級觀念對他精神上的摧殘。第四,要注意語速適當。語速快慢取決于文章的情節內涵和人物情感。通常表現歡快、憤怒激情的語速要快,表現憂郁、痛苦心情的語速要慢。第五,要注意語調抑揚。"激情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避免"千文一腔"。
1.3運用多樣形式。根據文章的感情特點,選擇不同的朗讀方法:感情奔放的,組、班齊讀;感情婉約的,要求學生跟著錄音單讀;情景交融的,配樂朗讀;而對戲劇文學,則分角色讀。也可以一篇課文運用多種方式來讀。如教《錢塘湖春行》,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味詩中的美感,可以先讓學生閉上眼睛聆聽錄音,去感觸詩中所表現的美妙境界;可以由教師或朗讀水平高的學生范讀,讓學生在沉浸中受感染。為了使感情色彩更濃,還可以配樂朗讀。這樣運用多樣的形式朗讀,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詩的意境的感知,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活躍學生思維,養成學生的語感能力。
2.倡導自由品讀
在朗讀時不帶任何問題,讓學生全身心投入進行品讀,從而充分享受讀書樂趣。教學《七根火柴》這篇課文時,我們在兩個班做過這樣的試驗:在第一個班,讓學生讀完課文后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并討論、交流;在第二個班,則放手讓學生品讀,熟讀后讓他們談談對文章的理解。兩相比較,后一個班的學生不僅能指出文章中的優點,而且還能指出文章中的一些不足之處,雖略顯幼稚,卻也有理有據,課堂氣氛異常活躍。由此可見,學生對文章意韻的理解,內涵的品味,都是通過閱讀感悟出來的。
3.指導背誦,積淀語感
語文課本上選自古今中外的名篇很多,文章精美,語言規范。指導學生朗讀成誦,讓他們真切領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揣摩文章語氣、情感的變化,體味文脈的起伏文氣的貫通,進而充分吸收文章精華,使他們便于學習借鑒。沒有背誦之功,我們就無法實現語言的積累和語感的積淀。背誦的方法有多種,尤其要重視"感知與試背結合法"。這種方法就是對要背誦的材料,品讀上幾遍后就嘗試回憶,然后再品讀,品讀后再嘗試回憶,循環往復,直到把材料回憶起來為止。
4.挖掘課文,領悟語感
4.1體味語境。語言離開了語言環境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僅是文字符號而已。如《我的老師》第3段中"我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覺"一句中,作者引用"狡猾"寫孩子的目光,當引導學生結合具體語境體味出:"狡猾"一詞不僅毫無牽強附會之感,反而使這個本屬貶義的形容詞平添了機警、聰慧和乖巧的詞義。
4.2品味語言。如教《背影》中父親買橘子一段時,教師變讀有關句子,讓學生對照課文,比較少掉了什么,這些語詞有什么作用,討論明確:"蹣跚"說明父親老了,腿腳不靈便;"慢慢、用兩手、用腳"說明行動艱難;"努力" 表示父親竭力克服艱難。在分析討論的基礎上讓學生品味這感人的父子深情。
4.3擴展教材。如《變色龍》結尾給讀者留下了無窮的回味余地,教學時,可設想奧楚蔑洛夫穿過廣場時巧遇將軍的哥哥,兩人進行了對話要求把小說的情節續寫下去,對話要符合人物性格。分組討論并寫出對話內容,然后讓學生結對上講臺表演。這樣,就能加深學生對小說內容的理解,增強學生語感,從而提高學生語言交際的能力。
5.注重訓練,轉化語感
不但要重視常規的"寫",更要重視抄寫、仿寫和改寫,因為它們都是培養語感的重要手段也是實現寫的重要的中介環節抄寫是讓學生把精彩的段落、優秀篇章照抄下來,目的是使學生積累知識和寫作素材,培養語感增強鑒別力;仿寫是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和語言應用能力的有效訓練方法,它對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尤其對那些毫無寫作興趣的學生,仿寫就是他們寫作的引路人。如學習了《愛蓮說》,把有關蓮的詩句、文章搜集起來,讓他們看看讀讀學學練練,仿寫一篇。改寫是讓學生把一個好的段落或一篇優秀的作品,在反復閱讀欣賞領會的前提下,或局部,或整體地按另外的立意,別樣的結構或體裁改寫。通過"三寫",不僅可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而且也會促進客觀語言向主觀語言的轉化。
總之,將語感能力培養作為語文教學的本質和核心是由語文學科內部規定性和教學活動的內部規律性所決定的,現代化語文教學就是要達到教是為了"不需要教"的境界,使得學生面對語文材料,創造性地感悟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的東西,用有限的知識孕育和啟迪最多的能力。尤為重要的是,我們把人格構建塑造能力視為語感能力最高層次意義上的目標。這不僅為深化語文教改、提高教學質量展示出廣闊前景,更對社會文化意義上的人的素質培養具有現實的實踐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彭書香.初中語文復習應注意的問題[J].教育教學論壇.2010年第28期
[2]王俊.淺談初中語文系統化復習[J],新課程(教研).2011年第05期.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