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玲玲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129-01
朗讀是多種感官參與的以聲釋意的活動,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對課文內容可通過朗讀去獲得感知,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文章的重點部分進行各種形式的朗讀,掌握朗讀的語氣、節奏、語調等,揣摩作者蘊含的情趣和深意。朗讀本身不僅是一種重要的語文能力,也是培養學生語言規范,提高語言感知能力,養成語感的訓練內容,是語文教學中一項有效的教學手段。
小學《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有這樣的描述:"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習用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朗讀要提倡自然,要摒棄矯情做作的腔調。"這就要求我們在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更好地進行朗讀訓練呢?下面我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在朗讀指導中的做法。
1.明確"朗讀"的作用
要引導學生多讀書,指導學生讀好書,教師必須明確讀書的重要意義。多讀書最大的好處和最突出的優勢是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感。葉圣陶先生曾說:"文字語言的訓練,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訓練語感。"那么什么是語感呢?葉圣陶先生認為,語感是人們對語言文字符號刺激所產生的一種直覺。既然如此,我們培養學生的語感就應該從語言文字符號的刺激入手,而"讀"則是最積極最有效的"刺激"。"讀"到了位,學生語感的培養才可能到位,語文綜合能力才能真正提高。
2.明確"朗讀"的技巧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幾經修訂,都無一例外地把"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第一位的基本要求。那么如何幫助學生達到這一要求呢?
2.1激發興趣——自主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對朗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才會樂意去認真投入地朗讀。小學生是培養興趣愛好的最佳時期,只要有個興趣,他們就會十分專心的去做某件事,朗讀也不例外。有了濃厚的興趣才會激起學生無窮的潛能,而興趣的培養又是多途徑的。在朗讀指導時,我們可以通過課本插圖、或運用課件、或配音樂等,來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當我在教學《找春天》一課時,我先以歌曲 "春天在哪里"激情,再用課件出示春天的一幅幅畫面。小朋友們聽著歡快的樂曲,嘴里還哼著,"春天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眼睛看著一幅幅美麗的畫面,自然引入到了課本中的情景,他們的興致很高,朗讀的興趣也就來了。
2.2教師導航——示范讀。人們常說:"言傳不如身教",在朗讀教學中,教師的"身教",就是恰到好處的范讀,范讀就是引讀,領讀。對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乃至語文素養的達成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還能培養學生語感,提高朗讀能力。教師在學生朗讀前字正腔圓、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范讀,學生就會自覺不自覺的去模仿,常此以往,便會積累起大量的朗讀技巧,并遷移到自己的朗讀中,從而提高朗讀能力。如《狼和小羊》,課文中有許多對話描寫。通過教師范讀,學生就會明白,狼是貪婪、兇狠、不講道理的,要用"惡狠狠"的語氣讀。語氣一讀出,學生對于課文中的人物特征也就把握住了。
2.3多種形式——練習讀。朗讀的形式紛繁多樣,但它們有各自的功能和適用范圍。老師在指導學生練習讀時,不能毫無選擇地濫用。要根據文章特點選擇合適的形式。如需要渲染濃厚的氛圍,營造聲勢時,可用齊讀;當需要借助讀來幫助學生分清段中的內容層次時,可用引讀;當遇到對話較多、情趣較濃時,可選擇分角色朗讀……如,我在指導朗讀《坐井觀天》一課時,我首先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文中青蛙與小鳥的三次對話,然后再指導學生朗讀青蛙和小鳥的對話,最后就叫學生分角色朗讀這三次對話,通過讀出青蛙和小鳥對話的不同語氣,就更能體會文中所要表達的寓意。
2.4巧妙評價——促進讀
(1)教師評價。評價,也是朗讀訓練的重要環節。在朗讀評價中,教師應多采用"激勵性"的語言。
(2)學生評價。在朗讀評價中,除了老師的評價,還可以通過學生自己來評價,讓學生有一個自我認識,自我提高的過程。
(3)互相評價。在朗讀教學中,圍繞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要求,展開相互評價很有必要。你一言,他一語,甚至是爭辯,讓學生暢所欲言。這樣,每個學生都在朗讀和評價中提高了語文能力,人人愛讀書、人人讀好書的局面就會逐漸形成。
3.明確"朗讀"的三個點
3.1尋找文章的情意點,把握文章的朗讀基調。每篇文章都集中反映作者的一份情感,教師指導學生朗讀,需找準文章中作者的情意點進行訓練。這樣既節約時間,又指導到位,從而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3.2把握文章的形象點,指導學生析讀。教材中課文的語言大多是準確、鮮明、生動的,在進行朗讀訓練時,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抓住一些關鍵性語句,把握個別用詞特別形象的地方進行訓練,讓學生既知曉文章遣詞造句的準確、形象,又能在朗讀中傳情達意。
3.3緊扣文章的韻律點,指導學生品讀。佳作中的許多語言具有動人的旋律,這種旋律由聲調的高低強弱,音韻的整齊勻稱和語句的輕重緩急等因素構成,它給人們以抑揚多變,和諧悅耳的音韻之美,這種感受必須通過吟誦品味才能接受,學生一旦抓住了這些韻律點,可以由此及彼地讀好全文。
總之,今后的教學道路上,我會繼續抓好朗讀教學,讓課堂充滿讀書聲,和學生一起在朗讀中感受語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