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葉華
摘要:優化課堂教學是教學改革的一個永恒的主題。該文從精心備課、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豐富課堂活動、開發課外課程資源幾個方面,對優化職業高中的英語課堂教學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職業高中;英語教學;優化教學;課堂活動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151-02
優化課堂教學是教師永遠追求的目標,也是推進教學改革的最直接手段。由于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目前的職業高中英語教學存在著一系列的弊端,比如,整個授課過程都是老師滿堂灌、學生被動接受,學生被老師牽著鼻子走;教學流程千篇一律,先學單詞、然后老師領著學生讀課文,之后是講解、做練習,學習過程僵化、機械;老師注重對知識點、語法的講解分析上,讓學生死記硬背知識點,通過做題目鞏固學習成果,毫無興趣可言。整個學習過程毫無生機和活力,學生成為記憶的機器、知識的容器。然而,職業高中的學生生源較差,學生的英語基礎差,缺乏學習興趣,更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和學習動機。"教"的僵化、"學"的被動,成為一種不可調和的矛盾,導致職業高中的英語課堂成為老師頭疼、學生厭惡的課程。面對這種教育現狀,老師不能一味抱怨生源差、學生學習動力不足,更要從我們的課堂教學入手進行深刻的反思,尋找有針對性的策略進行教學改革,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結合本人的教學實際,談一談如何優化職業高中英語課堂教學。
1.精心備課是優化課堂教學的前提
備課是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優化課堂教學的前提和基礎。這里所謂的"備課",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備教材,指教師對課本的研讀、對教學目標的確定、重難點的確立,以及對教學知識點的整理、教學流程的安排;另一方面是"備學生","備學生"是一個新生的教育概念,指教師對學生學情的了解,并有針對性地制定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職業高中的英語教材與普通高中的差別不大,但是由于職業高中的學生基礎和學習習慣都較差,如果按照與普通高中相同的標準去要求他們,勢必造成課堂教學難以推進—— 老師費力、學生茫然。
2.和諧的課堂氛圍是優化教學的保證
職業高中的學生由于學習成績較差,在義務教育階段都會受到老師的批評,甚至挖苦諷刺。這導致他們要么內向自卑,要么對老師的批評產生了"抗藥性",對老師所說的話抱無所謂態度。這導致學生的表現呈現兩個極端:沉默不語,不與老師互動;信口開河,故意在課堂上胡鬧。面對這種現狀,教師要俯下身子走進學生的心靈,了解他們需要老師表揚、肯定的心理需求,建立平等而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授課過程中,要學會傾聽學生的心聲,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寬容對待學生課堂上的各種"出格言行",使老師的言談舉止對學生產生一種"親和力",創建平等和諧的英語課堂氛圍,為學生提供主動探索、自主發展、愉快合作的良好教學空間。這種看似無拘無束的教學氛圍,不僅能夠激發學生高昂的學習情緒和創造潛能,而且能夠培養學生對教師良好的情感態度,使學生把對教師的愛遷移到教師所授的課堂上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勵學生充分發揮潛能,強化他們參與課堂活動的意識,提高學習質量,獲得成功的巨大動力,使他們在愉悅的情境中"樂學"。
3.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優化教學的手段
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老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導。換句話說:老師是課堂活動的導演,學生才是真正的主角。老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將衡量一節課成功與否的標準由"老師講的是否精彩"轉變為"學生學得是否投入"。但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非是教師完全放手,由學生自己去學習,而是在教師的精心設計、循循誘導下,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進入主動求知的狀態。
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需要老師利用一段時間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幫助學生學會合作、學會討論、學會質疑。這樣,學生才能在課堂這個舞臺上有條不紊地學習,盡情展示自己的風采。當然,當學生的學習遇到瓶頸時,教師要以合作者的身份及時出現,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困惑,保證學生的學習活動能夠順利進行,以保證課堂教學的效率,并達到優化學習效果的目的。
4.英語課堂教學改革與教師角色的轉變
4.1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情境的設計者、策劃者”。在課堂活動開始之前,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策劃者,他應當確定好教學內容,對于重點和難點做到心中有數;同時他還必須了解對象,并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來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好各種教學活動。一般來說,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比單一不變的灌輸更具有吸引力,更易于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教師應根據學生個性特點和知識水平的不同而給學生設計難度不同的任務,不使基礎差的學生因為活動難度太大不能完成活動而產生挫折感,又不能讓基礎好的學生因為任務簡單而失去興趣,盡量讓所有學生都能從實踐活動中受益。應當說,整個教學活動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策劃。
4.2從“學習的管理者”轉變為“學生學習互動的導演者、參與者、創造者”。在教學中,我們也可以把學生比作演員,教師比作導演。教師的主要任務是領導學習活動。在宏觀上要根據教學大綱的精神進行正確的導向;在微觀上要在每一個教學步驟上進行演示,保證活動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
那么,下面談一下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具體可實施的策略: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課程改革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要求我們確立新型的師生觀,即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為了學生的發展服務的。在課堂教學中,師生活動的融洽與否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果。
(2)創設"我要學"的課堂環境。要發揮能動作用,運用創造性的教學思維,把教材內容激活起來,還原為生活的交際現實,讓學生在富有情趣的交際中,體驗、領會、接收教材提供的信息,語言強調"language immersion",讓學生在參與、交流、合作中學習和使用。教學應以學生實際生活和興趣為出發點,創設歡快愉悅、情意盎然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我要學"的濃烈欲望。
當然,優化課堂教學效果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老師除了要有恒心、耐心,要有百折不撓的精神,還要有勇于面對課堂教學中的失誤甚至是失敗勇氣。面對失敗要不氣餒、不放棄,積極進行反思、改進,并勇于再次進行實踐,直到取得滿意的效果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