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
中圖分類號:G623.3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156-02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沒有興趣,英語是不可能學好的,多年的教學經驗使我深刻地體會到:要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就不能急于求成,而應發揮主觀能動性運用多種形式,持之以恒地不斷創造出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使使學生的興趣更加濃厚。為此,我們要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貫穿于教學的始終,而教學故事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的有效途徑,那么,我們該如何在教學中運用故事,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呢?我認為可以嘗試從以下方面入手:
1.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設計故事內容
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形象思維強,他們學習英語主要出于興趣。因此,教師要設計故事教學,注重故事表演的活動性和趣味性。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設計故事內容。PEP 英語教材故事內容豐富多彩,多以生活中的故事為情景,是很好的素材。如,PEP, Book 4,Unit 4 在學習氣候詞匯時,本人就設計了這樣一個故事表演活動:一位學生溫度計說:"It's zero(ten / fifteen /thirty)."另一位學生則相應地描述自己的感受:"Oh,I feel cold /cool /hot. I can wear... 這個故事設計新穎,貼近學生生活和認知水平,因此也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2.在課堂練習中引入故事
教學中,教師可以把故事巧妙的引入了單詞或句型的練習中。故事情節的虛構性,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想象能力;故事中人物性格鮮明,情節曲折生動,表現手法夸張,能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對于故事的表演更因符合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年齡特征,而倍受歡迎。要求學生以敘述的方式表達故事的內容,又能有效地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在教授What can you do? I can… 這一句型時, 我設計了自我介紹的故事情節,通過自我介紹環節:My name is … I'm …years old. 達到了復習運用以前知識的目的,學生用所學句型I can …進行表述,更使他們在模擬的情境中對所學句型進行運用,期間還有老師的評價和小組評價貫穿其中。整個操練的過程類似于一個緊張而真實的表演過程,所以學生們參與的熱情空前高漲,也在不知不覺中操練和鞏固了所學對話。同時,拉近了課本語言知識與學生生活的距離,加深了學生對所學語言知識的理解。這樣就滿足了不同性格和學習程度的學生的需求,盡可能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故事表演中來。
3.教學拓展中引入生動的故事
在整堂課的拓展運用階段,也可以巧妙的運用故事。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我們可以鼓勵學生把新舊知識融會貫通,創造性地使用已學語言,從而達到綜合運用英語的目的。例如,在給學生介紹動物的單詞時,我進行了如下拓展:請同學們聽讀The lion and the mouse;The Country Mouse and the City Mouse;Three butterflies 等故事,另外一種是傳說的童話類故事,如:Snow White;The fish and the old man 等,這些童話類的故事語言地道,短小精悍,深受學生的喜愛,可以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其鞏固所學的語言知識。因此,教師在設計故事時,要特別注意在故事情節或人物語言方面進行適當的發揮,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這樣,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才能更加鮮活,也更具有個性,學生的思維才能得以發展。
這樣,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充分發揮著自己的創造力,他們運用短小的故事將單詞、句型靈活的運用起來,從而很好的鞏固知識,整合知識點。故事表演的階段也成了他們展示自我風采,發揚個性魅力,體驗成功的重要平臺。也為課堂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有如畫龍點睛之筆。
4.多種教學手段與教學故事有效融合
當代的小學生大多都為獨生子女,家庭教育都是比較不錯的。大多小朋友在幼兒園時已經懂得了聽故事、講故事。故事在英語教育中的應用需要循序漸進,要求小學生完整講述英文故事,這個很難。但是如果把小學生們早已耳熟能詳的中文故事,用簡單生活中可以用到的單詞來進行點綴。穿插出現在故事中,講給小學生聽,讓小學生自己講,這對提高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大有好處的。
隨著教學資源的不斷優化,教學的信息化逐步在小學教學中普及。故事可以通過Flash等形式進行展示,穿插在故事中的英語單詞、詞句也會被形象化。小學生對于單詞的記憶可以從文字的認識轉化為圖形的認識,圖形的展現方式也較適合處于直觀形象思維邏輯的小學生。
5.學生自編故事,調動學習積極性
學習要"學以致用",而英語的學習更是如此。我們要讓學生學了英語后,要會開口說英語。為此,每節課,我都花五分鐘左右時間讓學生到講臺前表演他們自編的故事。具體做法如下:上課前,找兩個學生,或者他們再邀請別的兩三個同學一起,表演他們課前已編排好的故事,故事情節可依照已學過的課文的情景,也可自己創設情景,但是臺詞必需要運用已學過的類型。之所以這樣做,為了復習舊課,而這種復習不是簡單的重復,而一種創造,是語言的活用,從而加深對新學內容的理解,最終達到"學以致用"。自編自演故事劇,讓學生在笑聲中復習,鞏固舊知識,避免了讓學生緊張得窒息的提問復習法,而收效卻遠遠超過后者,這點,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教學收益是很好的。
總之,故事教學的合理有效利用,為英語課堂帶來了可喜的教學效果,也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學生們在聆聽故事的過程中,豐富了知識;在運用故事的過程中,發展了技能,在感受故事的過程中,健全了積極樂觀的人格。希望能借助故事的魅力翅膀,帶領孩子們更加快樂的飛翔在英語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