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錦春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209-02
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極大的推進了應用數學和數學應用的發展,使數學幾乎滲透到每一個學科領域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學習數學的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在于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而我們在過去的數學教學中過分強調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計算技巧的培養,忽視了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一個學生學習了數學知識不會運用,將很難適應社會高速發展的需要。因此,我們的數學教學必須重視數學應用的教學,將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的培養放在重要的地位上。數學教學應該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機會,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數學應用意識和初步的應用能力。
1.從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
1.1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這與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思維之間產生了很大的矛盾,借助情境的真實、形象特點十分有利于解決這一矛盾。《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求創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創設一些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以開放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主動發現數學現象,促使其在數學的情境中更為積極、主動地進行數學學習活動。
1.2從數學內部尋找數學問題。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數學生內容本身又充滿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應引導學生從數學內部去發現問題,促使學生進行再創造學習,并能夠把這種學習遷移到其它方面,讓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意識,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
如,解答習題是數學學習中最常見的一種形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問題角度出發,指導學生正確的理解問題,明確已知條件和想要達到的目標,并對此做出合理的假設,尋求解決途徑,最終找出最佳方案。
2.從現實中采擷出數學實例
當前,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學的發展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泛。數字化的家電系列,宇航工程、臨床醫學、市場的調查與預測、氣象學……無處不體現數學的廣泛應用。讓學生搜集這些信息,既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的發展,體會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勇氣與信心,更可以幫助學生領悟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例如:在統計的初步認識教學中,讓學生回家了解家里一周的油、糧、副食、水、電、氣等基本生活的各項開支情況,再將搜集的數據在老師的指導下加以整理,并提出有關的問題:你家一周共需開支多少錢?照這樣計算,一個月的基本開支是多少?家里每月的收人是多少?家里每月的結余是多少?如果家里要購置一臺800元左右的熱水器,根據家里每月的結余,幾個月后可以買一臺?通過這些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從家庭這一特殊的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讓學生以大眾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數學的思維方式,使學生在樸素的問題情境中,通過搜集、交流、分析、整理、運用,逐步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培養和強化數學的應用意識,讓學生在應用中感受數學創造的樂趣,增進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3.從教學中探索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
數學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來源于生活,從現實世界中出來的,有它固有的起源。然而,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老師往往很少講數學知識的來源和實際應用,這種做法只會讓學生對知識理解的不深刻。事實上,對學生來說,知道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也就是知道了數學知識從哪里來?應用在哪里?所以按照《數學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及數學教學的理念,教師有必要通過講授和學生的實際操作,讓學生更加清楚地了解數學知識的來源,使所學知識更能一體化。如在講《圓的周長》前,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圓周率,教師可以準備三個圓:一個一元的硬幣、一個自己剪的圓、一個圓的實物,讓學生通過測量不同圓的周長和直徑,來理解周長和直徑之間存在的固有的倍數關系,這個關系就是圓周率。這樣的學習,能極大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探討、自己參與研究得出自己的結論。
4.從實踐中創設運用數學知識的問題情境
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的最有效辦法應該是讓學生有機會親身實踐。教學中,教師應該努力發掘有價值的專題活動、練習作業,讓學生在現實中尋求解決方案;也可以不到校外,而通過模擬現實,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如在四年級學生學習了面積之后,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對面積的認識只停留在教師所教的范圍內,離開這個范圍就一問三不知。如他們知道家庭居住的面積是若干平方米(這是從家長那里知道的),但問他們這一數據是根據什么得出的,他們都搖頭說不知道。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在學生認識面積后,我組織學生先討論這樣一個問題:"居住面積的大小是根據什么條件確定的",接著布置一道作業題,讓學生回家動手測量自己居室的面積。這時,學生就要考慮房間的形狀,要求出面積就必須測量哪幾條邊,怎樣測量,用什么單位,怎樣計算,是否取近似,值等等。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有解決數學問題的意識,并能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5.從動手中強化學生數學應用意識
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強弱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學生能否發現和提出有價值的數學信息。羅杰斯認為:" 倘若要使學生全身心地投人學習活動,那就必須讓學生面對他們個人有意義的或有關的問題。"生活中有大量的數學問題,讓學生通過實踐去發現這些問題,并用所學知識去分析、解決,這對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尤為重要,更能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進一步理解。
如,"圓錐的體積"公式推導得出后,筆者設計了一個實踐活動: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用過的圓錐物體的體積問題。要想求出圓錐的體積,就必須知道底面半徑和高,高很容易就能量出,那么如何測量底面半徑呢?學生都積極的去尋求解決的辦法,最終通過不同的方式測量出了底面半徑。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把生活問題數學化,促使學生主動運用數學知識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十分有利于強化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總而言之,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教師要有意識、有目的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體會數學與人類社會的密切關系,了解數學價值,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社會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價值,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