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周求吉
摘要:復習是整個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掌握、鞏固和運用所學知識的系統化過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每個學期末,教師指導學生把學過的知識作一次比較系統而又有重點的復習,使學生能對一學期所學的知識牢固掌握,靈活運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復習課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210-02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學生沒有或者很少主動提出問題。"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幾乎成為課堂互動的全部。即使是在學生討論中,其內容、方式也大都由教師框定。新課程背景下的對話教學,作為一種新生的教學思想,它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力求使數學學習成為一種和諧"對話"的過程,使"對話學習"成為啟迪心靈的鑰匙,讓生命的個體在"心靈對話"中煥發靈性。
1.什么是對話教學
對話教學是灌注對話精神的教學,它不只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更是一種吸收了對話精神——平等、互動、質疑、創新,并在此基礎上發展成為的一種教學精神或指導思想: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文本之間的交流互動,促進學生的發展和能力的培養。我們可以這樣為對話教學定義,它是貫穿平等、民主、溝通、理解、合作、信任等對話精神與原則的教學。這種教學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學","是溝通的、合作的教學","是互動的、交往的教學","是創造的、生成的教學","是以人為目的的教學","是追求人性化和創造性質的教學"。正如克林伯格所說,在所有的教學之中,進行著最廣義的"對話"…不管哪一種教學方式占支配地位,這種相互作用的對話是優秀教學的一種本質性的標識。
2.注重以生為本
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是行之有效的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教師既要做學生的良師,更要做學生的益友。我們要善于運用感情,把全班學生吸引在教師的周圍,并給予他們直接的、有效的幫助,使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2.1尊重學生。當學生出現知識漏洞時,教師不能一味地批評,這樣只會造成師生對立,給教學工作帶來阻力。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們應該首先找自己的原因,想想自己教學工作中有沒有漏洞,是否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然后再用多元化的評價目標、多樣化的評價方法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結果,幫助他們順利走出困境。
2.2了解學生。學生往往對復習課不感興趣,其實發生這樣的情況是可以理解的。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存在著差異,一部分學生已經掌握了相關知識,如果教師只是一味重復,學生的注意力就會不集中。還有一部分學生新授時沒有完全掌握知識,復習時教師又枯燥地講授知識點、注意點等,學生當然不易接受。因此,教師應根據復習課的特點和各類學生的不同需求,靈活把握"揭示目標、再現知識、梳理溝通和深化提高"四個階段,還可以組織"我喜歡怎樣的數學復習課"討論或進行家訪等,為做好復習課教學提供依據。
2.3師生共建知識體系。上復習課若能師生共同研究、探討,對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分類,往往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如,我在組織畢業班的數學總復習時,把復習的內容劃分為整數、小數(分數)、幾何初步知識、代數初步知識、比和比例、統計圖表、解決問題等七大知識塊,每個知識塊又分若干個知識點。師生共同把各個知識點繪成一個知識鏈后,讓學生對照鏈上的各個知識點去回憶,哪些地方已經懂了,哪些地方還不太懂,然后分小組合作學習,不會的學生提問,會的學生講解或輔導,教師巡視、點撥。
3.采用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具有綜合性的能力
由于期末復習的內容多、時間緊、任務重,這就要求教師科學的分配時間,復習中要多啟發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例如:教師在復習數學中的加減、乘除法的運算定律及運算規律時,根據學生已有的學習、生活經驗;將這些知識聯系起來總結收獲。這樣,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觸動學生的大腦思考形成思維想象,創新局面,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
復習時要把本冊教材中的知識有機的結合起來運用,要把小學中所學的基礎知識綜合起來復習,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像法則、性質、規律、統計中的方法,應用題的解法等都要連貫起來綜合運用。復習課不僅要突出知識的綜合性,更要通過各種層次、各種類型的練習,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不然就掌握不了重點,結果什么都知道,而什么都不精通。讓學生在復習中應充分體現從"學會"到"會學"的轉化。所以,在復習時教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理解記憶綜合,掌握判斷、推理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復習時,教師引導學生將不同單元、不同年級、有不同的復習方法,由淺入深的提煉加工,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使知識形成系統化、有層次、有條理、,便于記憶和應用。融會貫通基礎知識后,在解題過程中還應注意根據學過的知識去發現和挖掘書本上沒有的和老師沒有講到的問題。如理解一個概念的多種內涵,對一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對具有共性的問題總結解題規律,讓每個同學都掌握。由此探索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和一題多用之法。
4.如何讓學生學會學習
數學的復習過程,其實就是學生的認知結構的不斷重組,并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的過程,從而形成一個知識的網絡體系。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整理和構建知識網絡的能力就顯得特別重要。理清知識體系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引導、幫助、點撥和補充。為了讓學生對知識既能形成整體的認識,又能把握住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區別,達成觸類旁通、一舉多得,于是我將比和比例的知識對比復習。為了準備這節復習課,我已是幾易其稿,其矛盾在于學生如何將知識圖表化的過程需要較長時間,如果把這一過程放到課堂上進行,會"浪費"很多時間,但如果放在課前去完成,學生的整理只是把概念抄一抄而已,缺乏知識的系統化。事實上,無論哪門學科都有其自身的特點,而同一門學科的不同類型的課也各有特色,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復習重在轉化思想,計算復習重在計算的策略與實際運用,統計復習課重在經歷統計的過程并能對統計結果做出正確的分析,而概念復習課則在于選擇合適的方法將相關概念系統化,學生對之整體把握,進而形成清晰的認識,因此,我覺得"浪費"是值得的,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整理出來的知識體系,理解更深刻,記憶更牢固,而且更能有效地鍛煉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總之,期末復習必須科學合理地做好復習計劃、備課,這樣才能目的明確,重點突出,然后我們再把復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同時要結合自己所教班級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復習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在愉悅的環境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復習質量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