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霞
中圖分類號:G633.9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296-02
歌唱是一種聲音的藝術,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如果歌者在學習的過程中方法不當,就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這些都影響歌者的信心和積極性,聲樂教學大都采用啟發式的感覺教學法,讓學生好學又易懂,下面我就自己在多年的聲樂教學中的感覺和體會做個小小的總結,希望能幫助初學者很快的進入到聲樂學習的狀態中,少走一些歪路。
學習聲樂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在學習歌唱中,正確理解"情"和"聲"的關系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所說的"情",是指歌唱者在演唱時用正確的情感揭示歌曲的思想內容;"聲"是指怎樣用氣,發聲,咬字和行腔,也就是歌唱技術。在歌唱表演中,"情"是首要的,起主導作用的方面;"聲"是傳"情"的手段,是為"情"服務的,歌唱時發聲,咬字和行腔要服從于傳"情"。
在歌唱表演中,"聲"決不是無關緊要的,我們把"情"擺在主導地位,并不是不重視歌唱技術。相反,歌唱技術是表達歌曲思想內容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情"只有通過"聲"才得以表達。所以我們也不可忽視歌唱技術的學習。
在歌唱表演中,"情"和"聲"的統一,也是深刻的思想內容和盡可能完美的藝術形式的統一,其統一的程度越高,歌唱的思想性和藝術感染力就越強。我們學習歌唱的目標,就是使"情"和"聲"相統一,在演唱時做到"聲情并茂"。
2.在歌唱的技術部分中,咬字,吐字和發聲是分不開的
沒有正確的咬字,吐字,很難說有正確的歌唱的發聲。因此,正確的處理"字"和"聲"之間的關系,是傳"情"的重要保證。在歌唱表演中,應把"字"作為起主導作用的方面,只有從咬字,吐字正確清晰出發,要求發聲的圓潤,優美,才能在演唱中做到字聲結合,也就是我國民族唱法中所說的"字正腔圓"。
只看到"字"和"聲"之間的對立,忽略其中的任何一方面,"重字輕聲"或者"重聲輕字"都是錯誤的,如果演唱者在歌唱時片面追求發聲的優美,而忽略咬清字音,就會使聽眾聽不清詞義,妨礙歌曲內容的表達;反之,如果歌唱者一味追求咬字,吐字的清晰,而不同時注意發聲的圓潤和優美,同樣會減弱歌唱的藝術感染力,妨礙歌曲內容的表達。
3.歌唱練習應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
練習發聲技術,應從簡易的基本練習開始,然后逐步進到練復雜的帶技巧的練習。音域方面,應先練中聲區的音,等到中聲區的音打好基礎之后,再半音半音地向上向下闊大音域。開始練習時,不要急于擴大音量,應該用自然,自如的聲音來唱,并注意音質的優美和聲音的圓潤,連貫統一。總之,練習發聲技術不應急于求成,而要多練基本的練習來鞏固發聲技術的基礎。在練習基本發聲的同時,應該選擇一些簡單易唱的歌曲作為練習,練唱歌曲時要注意表達歌曲的思想內容。隨著歌唱表現能力和歌唱技術的發展,所練習的歌曲也應該逐步復雜起來。
實踐告訴我們,對歌唱學習者來說,急于求成往往導致失敗。相反,聲音本質條件雖不很好,但對歌唱學習能夠持之以恒,并有步驟地不斷提高自己的歌唱表現能力和歌唱技術水平的人,卻能得到良好的成效。
歌唱者的聲帶病變(如聲帶充血、聲帶肥厚、聲帶小結和聲帶閉和不好等)大都是由于歌唱者沒有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大聲喊叫,濫唱高音,練唱時間過長,并經常唱力不勝任的歌曲所造成的。有步驟的進行學習,是歌唱學習獲的不斷進步的重要保證。
4.歌唱器官是一個有機的整天,它的運動受人體高級神經的支配,是一個整體的運動,這是我們學習歌唱時應該建立的一個基本觀念
歌唱器官這一有機的整體,由各個部分,包括呼吸、喉頭聲帶、共鳴和咬字器官所組成,這些器官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只有當它們之間的動作配合得當,協調一致時,才能形成正確的歌唱發聲。要是某個局部的動作不正確,整體運動和聲音效果便會受到影響。所以,要練好歌唱發聲,必須正確處理整體和局部之間的關系,既要注意在整體發聲的基礎上對各個局部器官的運動進行認真的分析和調整,又要注意各個局部器官之間的聯系和它們相互之間的影響。例如,某個歌者發聲中有"喉音"的缺點,在糾正下顎、舌根緊張這一局部毛病的同時,必須注意呼吸的深度和上部共鳴器官的調節,因為"喉音"往往與淺呼吸和缺乏上部共鳴有關。發過來,在糾正淺呼吸的局部毛病時,又必須同時檢查下顎、舌根的動作,因為下顎、舌根緊張,又往往使呼吸上提。從這個例子看出,只有在整體運動中調整局部,在調整局部的過程中協調整體,才能在歌唱實踐中,逐步掌握正確的歌唱發聲。
5.歌唱器官的各個組成部分所以能夠相互配合,協調動作,是和神經系統的調節分不開的
現代生理學把神經和肌肉的活動聯系起來,認為肌肉的活動受神經的支配。而神經、肌肉的作用又和高級神經的活動分不開,高級神經是人的心理生活的生理基礎。因此,人的一切發聲現象,都是人的心理器官,即人腦活動的結果。因此,我們無論在練習發聲和練習歌曲表現時都必須情緒飽滿,精神集中,充滿創作激情。全神貫注和有激情地歌唱,不僅能唱的激動人心,并且能夠充分發揮歌唱器官的能動作用,使聲音飽滿并富于色彩變化。
6.作為一個歌唱者,要想唱好歌曲,還必須具備下列各方面的條件和修養
(1) 音樂基礎方面的知識,例如:學習樂理,掌握讀譜法等。如果沒有這方面的修養,就不能把音樂正確的傳達出來。
(2) 歌唱者一定要為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藝術修養而努力。應該多讀一些文學、詩歌作品,多聽音樂會和唱片,以及參加展覽會,觀看戲劇、電影,欣賞繪畫等。文化藝術修養的提高,能幫助我們理解歌曲,豐富藝術構思,增強想象力和創造力。
(3) 學習民族聲樂藝術的經驗成果,這對我們掌握正確的歌唱方法,掌握民族的語音和表演風格,以及豐富藝術表現力等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
(4) 社會生活是藝術創造的源泉,歌唱者必須深人生活,不斷提高認識和表現生活的能力,只有了解和熟悉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才能真實的表現歌曲,使聲樂藝術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歌唱是門精湛的藝術,藝無止境,只有用科學的方法才能取得較好的的效果,要用腦用思想用心去學習和練習,多體會,多分析,多總結,歌唱的道路才會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