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向紅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386-01
語文學科運用現代化媒體輔助教學已成為時代的呼喚,教改的需要。如何根據教學需要恰到好處地運用電教媒體呢?在這里我想談一些個人體會。
1.運用電教,激發興趣
電教媒體集"聲、色、畫、樂"于一體,色彩豐富的畫面, 生動可感的聲音有利于創設特定的意境,學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觸手可及,引發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喚起強烈的探索欲望,學習便成了一種輕松愉快、主動求索的過程。運用多媒體技術導入新課,能通過情景畫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發小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動機。如教學《安塞腰鼓》時,首先出示腰鼓圖片,問:"你知道這是什么鼓嗎?""腰鼓之鄉在哪里的?"然后隨著一聲聲厚重的鼓聲,出現四個大字——"安塞腰鼓",使學生自然進入課題中,最后播放一段粗狂、酣暢淋漓的安塞腰鼓錄象,把學生帶進一種人鼓合一、人借鼓勢、鼓借人威的氣氛之中。這樣,從視覺、聽覺、感覺上一下子吸引了學生,使他們既感受了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又體會到北方黃土高原的這種充滿原始和濃郁的鄉土氣息的民間藝術,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為成功的課堂教學奠定了基礎。
2.突破重點,化難為易
課文的內容是豐富的、多方面的,但有主次、難易之分。以往對于課文的重、難點,教師雖反復講述、說明,學生聽起來卻是"如坐霧里",目的很難達到。而電教媒體的形、色、聲、動感的優勢,能打破時空限制,將事物的發展變化由復雜變為簡單,由抽象變為具體,從而有利于學生的理解,有利于重點、難點的突破。
2.1利用圖片,直觀形象。例如《詹天佑》一文第三部分寫的是詹天佑修筑京張鐵路的"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鐵路,這二處是學生理解的難點。課文敘述每一種工作方法都有大段內容,學生若死啃書本,就會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為突破這個難點,在教學時設計了三張圖片,即"人字形線路圖"和"兩端向中間鑿進法"與"中部鑿井法"。此圖表明了山勢及坡度,突出了工程的艱巨,箭頭則標明了鑿進的方向。在演示圖片的基礎上再加以通俗的講解,學生理解的難點也就迎圖而解。
2.2利用錄音,提高朗讀能力。錄音是借助電、聲、音響來傳輸教學信息的方式,在朗讀訓練中,可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較好地達到提高朗讀能力的目的。如教學《我們愛你啊,中國》,在歌曲《我愛你中國》的背景音樂中,配以聲情并茂的課文朗誦,使學生對這首詩歌的意境有個整體感知,再讓學生跟讀,甚至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即取得良好的效果。
2.3利用錄像,再現生活。如教學《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其中介紹了魯濱遜克服困難,戰勝恐懼和寂寞,勇敢機智地生活下去,于是找到了有關的電影《魯濱遜漂流記》中的一些場面,剪輯成一組錄像,學生為影片中魯濱遜這個人物傳奇經歷而感到無比驚訝和由衷敬佩,如此再現文中情節,使學生對這個人物形象了解更深刻。
3.開拓思路,訓練習作
在語文教學中,發現有許多學生怕寫作文,寫作文時常是敲額頭、皺眉頭、咬筆頭,好半天也開不了頭,即使寫了也是三言兩語,且病句錯字連篇。究其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的主要原因還是老師的指導與講評,僅僅限于口頭的、抽象的,單一的方式必然造成學生的厭煩,學生在習作時就感到相當的困難。這就要求教師善于運用電教手段巧創激趣情境,比如要想讓江南的學生來描繪草原的遼闊美麗,還不如先放一段精彩的畫面;教師講述樂曲如何優美,不如放一支曲子讓人感受真切。只有這樣能引起學生的親切感和新鮮感,從而拓展學生自由表達的空間和意象。如寫桃花,在利用多媒體展示桃花的形象之后再展示天邊的彩霞或小姑娘羞紅的臉龐等形象,以誘發學生的聯想,使其理解更加深刻。
如為了進行感恩教育,我讓學生寫《媽媽,我想對您說……》,這樣的文題一出,很多學生就容易寫空話、套話。為此,我設計安排了讓學生看VCD碟片中轉錄的《懂你》,那樸實而感人的畫面沖擊著學生的感官,學生的寫作欲望被激發,然后我轉而播放《世上只有媽媽好》,在這樣一種柔和真摯的樂曲聲中,學生進入角色,紛紛拿起筆,將心中對媽媽的愛盡情地寫出來。
教材中每個單元都安排作文訓練,有了網絡的優勢,也就可以大膽放手,讓學生自由發揮,不受局限。如第十一冊習作四,要求學生選擇一副剪紙作品,進行細致觀察,加以想象。書中有四副作品,但都和我們實際生活有距離,有一些學生不喜歡,因此他們上網搜集到了自己喜愛的剪紙作品的圖片并下載了。于是,我就讓他們寫自己下載的心愛的剪紙作品。
4.創設情景,發展思維
培養學生的思維必須貫穿于語言訓練之中。要把培養思維能力作為突出任務來完成。小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階段,而抽象思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直觀形象,電化教學正好能通過圖文聲像,動靜快慢構造出知識性、科學性、形象性、情感性為一體的富有強烈感染力的理想境界。《草原》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但是我們這的學生沒去過,甚至有的沒見到過草原,對草原的美景沒有直接感受,存在著思維跨度和理解難度。但通過使用多媒體,可把學生帶入賞心悅目的草原中去漫游,品味那大草原"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讓書面文字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活生生的畫面,使學生深刻感受到了草原的美景,從而體會出作者驚喜贊美之情。
如果說語文課堂教學是一朵綻放的花蕾,那么多媒體教學就是一片錦上添花的綠葉,二者相得益彰,互為一體,給學生創設了愉悅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因此,只要我們在教學中合理運用電教媒體,那么它就能發揮最佳效應,讓學生主動學習,不斷提高"學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