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凌白+胡曉陽
摘要:大數據在短時期內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數據的價值不斷被挖掘,對于數據的競爭愈演愈烈。在互聯網技術的引導下,金融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重構,大數據技術對金融業將產生什么樣的影響、金融行業又是如何應對大數據之道,是本文將要探討的主題。
關鍵詞:大數據;互聯網;金融價值
一.大數據分析對金融業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1.大數據技術促進傳統金融業的轉型
在互聯網“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平臺上,利用大數據技術處理海量數據的能力,第三方融資與信用等級評審、在線支付和理財投資等模式的興起,不僅使得信息技術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各種金融主體,也加強了金融市場的多模式、多層次的體系的建設,促進了金融服務產業的發展。
2.大數據技術促進金融產品的創新
大數據技術從產品結構和資源配置兩個方面促進金融產品的創新和金融產品模式的改變。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在牌照監管下,第三方支付領域將變成巨頭群舞的舞臺,一方面是類似支付寶、財付通、易寶支付等市場化形成的巨頭,另一方面則是依托自身資源優勢形成的電信運營商支付,以及未來可能的中石化、中石油的支付平臺。
(二)負面影響
1.大數據支付體系對金融業同類業務造成沖擊
支付是傳統金融機構中一個最為基礎的部分,依托于大數據分析技術的支付系統的逐漸完善,以及金融商業模式的逐漸興盛和對支付業務快捷性的要求,第三方支付業務得到了迅猛的發展。而且,互聯網支付正在逐漸的脫離對傳統金融商業的依賴,形成自己的支付體系。目前,除了未擁有實體的賬戶之外,互聯網支付機構所提供的虛擬賬戶存儲、轉賬業務和結算業務已經基本上和商業銀行所提供的服務相匹敵。互聯網企業就可以拋開現有傳統金融機構所提供的支付清算運行體系,對傳統金融機構的地位造成巨大的沖擊。
2.大數據對金融業的傳統信貸業務造成沖擊
大數據分析技術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在金融領域中的眾多方面都有了較大的突破,衍生出各種互聯網金融模式。目前,在信貸業務上,依托于大數據分析技術,出現了諸如P2P、眾籌和小貸這樣的新方式。總的來看,互聯網金融領域中的借貸模式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趨勢,且發展速度較為迅猛。在審批機制上,基于大數據的互聯網金融將重點審核幾個關鍵指標,建立了標準化的審批模式,提高了審批的效率。
二.大數據背景下金融業應對策略
(一)發揮自身優勢,構建數據平臺
傳統金融機構在大數據的沖擊下,面對的難題并不是如何收集用戶數據,最重要是的如何有效的采用大數據分析的手段來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和管理,在繁冗復雜的數據關系中理清數據邏輯,提取出有效的信息資源。同時,傳統金融機構應轉變思維模式,大數據技術基礎下的交易平臺所關注的數據業務不單單是之前的結構化的數據,更多諸如圖像、語音等非結構化的數據和諸如用戶買賣習慣、愛好等跨平臺的數據也需要得到足夠的重視。
(二)介入第三方支付,爭奪網絡用戶
第三方支付在產品運營過程中,不斷創新發展,充分應用自身所積累的用戶信息資源,與其他類型的企業進行跨平臺的合作,整合各種資源開展跨平臺的管理服務功能,例如代扣天然氣費用、代還信用卡等。此外,移動端的普及促進了移動支付業務的發展,移動支付功能正逐漸取代網絡支付成為主流的第三方支付手段。智能手機的普及,更多的人趨向于利用手機完成支付,這種支付手段使支付過程更加簡單快捷。隨著移動端支付市場的不斷發展和擴大,商業銀行面臨著如何和第三方支付企業,以及網絡運營商進行合作和競爭,利用特有資源優勢,為客戶提供定制化的服務。
(三)關注小微企業加快資源整合
由于受到諸如阿里金融等金融企業的挑戰,商業銀行目前已經開始關注小微商貸市場。銀行開始意識到小微企業在資金上旺盛的需求,未來會更加注重小微信貸市場。同時,還應該注意到傳統的商業銀行目前在進行小微企業貸款時存在一定的技術和操作瓶頸,往往操作成本較高,降低了與其他小微信貸平臺的競爭力。而P2P網貸等模式能夠提供更加靈活的信貸模式,涉足的領域更多的是低端市場。因此,傳統金融機構在小微信貸市場中應加快資源整合,提供更加靈活的信貸模式,從而在該領域內的競爭中獲得勝利。
(四)創新客戶服務手段
傳統金融機構要想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取勝,必須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提升其在客戶服務和數據分析上的創新能力。一方面隨著互聯網和社交平臺的流行和普及,傳統金融服務行業也應該提供更多私人化定制的產品,傳統金融機構應該在數據分析方面加大創新力度,創造出能夠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金融服務產品。在未來,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的資產配置組合和財富管理產品將越來越受歡迎。傳統金融機構也應該抓住契機,不斷提高產品創新能力,優化資源配置。
(五)建立大數據信息安全機制,深化數據風險管理
在建立大數據互聯網金融系統時都要考慮到數據的安全防護能力是否能夠抵制外部篡改的發生,對數據內容進行保護。對于具有較強安全性要求的互聯網金融系統更是要確保網絡系統的安全,防止互聯網金融系統透明的暴露在人們的可視范圍內。因此,在大數據時代,必須在建立互聯網金融系統前充分考量數據的安全性,建立安全的大數據倉庫,確保系統的正常運行。
參考文獻:
[1]趙付玲,安鋒,張曉鋒.大數據時代商業銀行信息化問題淺析.金融理論與實踐,2013(10): 56-60.
[2]劉威.大數據時代銀行數據服務體系建設的探討.中國金融電腦,2013(07):46-48.
[3]彭濤.大數據時代的小微信貸.時代金融,2013(05):232-233.
作者簡介:
陳凌白(1970- ),女,遼寧遼陽人,沈陽工學院教師,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投資與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