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慧
【摘要】語文作為我國學生教育的基礎學科,對于學生各方面的成長都非常有幫助。語文的學習中,詩詞和文言文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這兩大類知識的學習,讓學生能夠更加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知識,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而現代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很多學生對于我國傳統文化并不是很感興趣,那么教師要怎樣進行教學,才能讓已經不被人們那么重視的傳統文化引起學生們的興趣,就成了一個艱巨的任務。
【關鍵詞】小學語文;傳統文化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們常常會布置學生進行一些古詩的背誦,其實像這種古詩詞的學習和背誦的過程,就是傳統文化的一個學習過程。但是長期而來,古詩背誦任務常常讓學生覺得困難和厭煩,因為古詩產生和盛行的時間距離今天比較遙遠,所用的語言和排布方式也和今天大不相同,所以不管是讀起來還是背誦起來都非常困難,而且有的時候,教師只是讓學生自己去背誦,并不把整首詩的寫作背景或者所含的典故之類向學生一一解釋清楚,學生在不明白的情況下,進行拗口的古詩詞記憶,就很難產生興趣。相比于古詩,傳統文化的學習就更讓學生覺得無味,因為傳統文化是一種文化,它包括很多方面,小學生能接觸的方面很少,也很難對它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要怎樣在語文教學的工作進行中向學生傳輸傳統文化知識,是語文教學中必須要重視的一個部分。
雖說現在還沒有大規模地實行傳統文化教育,但是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存在感還是很高的,我們很多的課文及課程都會涉及這些方面的知識,比如前面一直提到的古詩詞,還有高年級學生可能會涉及的文言文學習,都是包含這一塊內容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也是很容易達到目的的。下面就將一些個人認為有用方法進行一個陳述。
一、引起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于一種知識沒有興趣,那么他們自然就不想學,更別談怎么學好了。說到傳統文化教育,其實是一個比較枯燥的教學點,就算是歷史上發生過什么有趣的事情,也是有限的,當故事聽的時候一定是有趣的,但如果涉及記憶和學習,一定不會很有趣,所以教師就要努力使自己的課堂變得有趣,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能夠對傳統文化、古文化產生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嫦娥奔月》時,教師可以采用一些新穎的形式讓學生進行學習,普通的課文教學方式無非是分角色朗讀課文一類,但是這些對于學生來說已經無法充分提起興趣了,所以教師可以借助新媒體、新技術,通過給學生放映一個小短片或小動畫來引導學生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小學生對動畫片之類非常敏感,如果教師采取動影像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一定會覺得有趣,他們覺得有趣自然會好好聽,那么教師能夠發揮的空間就很多了。
引起學生興趣還可以通過吊他們胃口來實現,講故事時講一半,留一半,下一次再講的時候挺重的熱情依舊高漲,教師講課也可以采取這樣的方式,比如在《司馬遷發憤寫〈史記〉》的教學時,就可以先在課上講述司馬遷的生平,然后讓大家猜猜,司馬冠被關到監獄之后會做什么事情,讓學生自行進行猜測,然后在學生猜到差不多的時候公布答案,這樣他們是滿懷期待接受新知識的,也就更容易記住和感興趣。
二、注重滲透
由于傳統文化教育并不是一個專門的課程,所以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滲透教學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因為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有很多是關于傳統文化的知識的,在學習中,教師不經意的一句話,就能夠帶給學生不少的傳統文化知識,所以教師一定不能忘了引導。
三、掛鉤實際
俗話說得好,藝術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學生如果能夠自己從生活中發現一些傳統文化,之后就會更加容易地進行接受,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善于聯系實際。
比如之前一位教師的課堂上,他專門進行了一節古詩講解課,把一些藏有傳統典故的古詩拿出來給學生展示,然后告訴他們這些典故是什么,在詩詞中通常怎樣運用,有一首詩是《元日》,講的是春節,這位教師就讓學生想,過年的時候都會做些什么,學生七嘴八舌地開始回答,拿紅包啊,吃餃子啊,放鞭炮啊之類的,于是教師就教他們“爆竹聲中一歲除”就寫的是過年放爆竹,舊的一年就過去了。這樣聯系實際一解釋,學生馬上就聽懂了,而且就是身邊的事,他們聽起來也覺得特別親切。自然也會更感興趣。
四、適當延伸
前面說到《嫦娥奔月》這個故事,我們現在把它拿過來做一個案例分析。這個故事包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飛天夢,承載了我國人民對于飛上九天的執念,在教學中,傳統文化很重要,傳統文化給現在生活帶來的意義更加重要,如果只讓學生知道傳統文化,不讓他們知道要告訴故事背后所藏有的深層含義那這個傳統教學也就失去了一半的目的。
五、結語
總之,小學語文的教學是最基本的一環,它不僅關系到小學期間的成績,還影響著他們以后的審美,所以,一定要注意將傳統文化滲透進學問,讓學生在學習的情況下,形成發現古典美的自覺,這樣時間久了,學生的各項能力也就提升了。
參考文獻
[1]孫小波.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2015(8).
[2]童一峰.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思考[J].求知導
刊,2015(23).
[3]劉波.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傳承傳統文化的途徑與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6(20).
(編輯:郭恒)